APP下载

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015-12-19罗文斌谢爱华张小花

关键词:土地利用检索用地

罗文斌 ,谢爱华,张 彤 ,张小花 ,钟 诚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益阳师范实验艺术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2;3.香港理工大学 酒店与旅游学院,香港)

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罗文斌1,谢爱华2,张 彤3,张小花1,钟 诚1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益阳师范实验艺术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2;3.香港理工大学 酒店与旅游学院,香港)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游用地研究发展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旅游用地研究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②文献质量在不断提高、③发表研究文献的刊物数量逐年增多、④高等院校始终是研究主力军,说明旅游用地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学术地位逐渐得到提升;(3)旅游用地研究对土地、旅游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已有学科研究内容和理论的完善、学科交叉融合的促进以及对研究实践问题的重视与优化。

旅游用地;研究进展;发展特征;影响分析

20世纪30年代,麦克默里(Mc Murry)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1],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科的开篇之作,可见,土地利用与旅游、游憩活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就受到旅游地理学界的重视。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重要类型,旅游用地为休闲时代人们的旅游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物质载体和资源支撑,是土地资源利用发挥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也是休闲时代土地学科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资源保护特性和建设开发特性的旅游用地,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存根基,又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保障。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用地研究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从我国土地利用现有的土地分类体系来看,旅游用地并没有成为一级或二级类型,然而其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社会生活变迁、消费方式转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且随着休闲时代的全面到来和纵深发展,其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扩张、消费方式转型、社会生活变迁的硬性约束。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扩张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以及可用土地资源稀缺性的显现,旅游用地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介入其中,由此,旅游用地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使沉默许久的旅游用地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热闹胜景。然而,单个视角的研究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旅游用地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从全局视角把握整个研究演进方向、甄别整个研究领域各个发展阶段的差异和不足。纵观已有文献,对我国旅游用地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和影响分析的并不多,因此,本文运用中国知网(CNKI)、维普科技期刊网等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所检索的论文进行甄别、筛选,运用Excel软件工具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对我国旅游用地研究要素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我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现状、阶段特征以及其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不仅在于从时间脉络上来把握其学术发展的演进意义,而更在于从内容维度上来理解其理论和实践影响价值。

一、研究样本来源及筛选技术

(一)研究样本来源

目前,期刊所提供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文献信息源的主体[2]。因此,笔者选择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作为研究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是国内最权威的学术理论数据库,其中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①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 i x=CJFQ,其所收集的刊物种类齐全、范围广泛、层次分明,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1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700多种,包括创刊至今出版的学术期刊46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 3200 多万篇。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中国科技查新领域使用最频繁的中文全文数据库②http://202.197.127.217:8080/productor/pro_zk.shtml,拥有12000余种中文期刊,1957种核心期刊,文献总量为3000余万篇,学科范围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 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由此可见,利用两大数据库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足以保证其样本的完整性。

(二)样本筛选技术

为相对全面地获取研究样本,笔者在进行样本检索时采取“交叉检索和二次筛选”的方法。所谓“交叉检索法”就是选取一个检索项作为定量,然后把检索词作为变量进行资料检索的方法。所谓“二次筛选法”就是对于第一次检索获得的相关资料的摘要进行主观目标判别分析,筛选出理想(目标)研究资料的方法[3]。

样本具体获取步骤及统计结果如下:第一步,旅游用地文献检索阶段。在进行资料检索时,按照“交叉检索法”在CNKI数据库检索项选择“主题”作为定量,检索词为变量。分别给变量取值“旅游用地”、“旅游土地”、“游憩用地”、“游憩土地”、“休闲用地”、“休闲土地”,共获得主题含有“旅游用地”主题的论文135篇,“旅游土地”13篇,“游憩用地”7篇,“游憩土地”3篇,“休闲用地”9篇和“休闲土地”7篇; 当检索项选择“篇名”为定量,检索词这个变量取值不变,依次获得相关论文数20篇,2篇, 2篇,1篇,0篇和1篇。当检索项选择“关键词”为定量,检索词这个变量取值不变(学术论文关键词一般不超过4个字),依次获得相关论文数44篇,0篇,3篇,0篇,0篇和0篇。在VIP科技数据库中检索项选择“题名或关键词”作为定量,检索词分别取“旅游用地”、“旅游土地”、“游憩用地”、“游憩土地”、“休闲用地”、“休闲土地”,共获得文献65篇,含有“旅游用地”的论文56篇,“旅游土地”4篇,“游憩用地”4篇,“游憩土地”4篇,“休闲用地”0篇和“休闲土地”0篇。从两个数据库检索的文献结果来看,VIP科技数据库检索到的结果绝大部分都包含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说明了数据的一致性。

第二步,文献排查阶段。通过“交叉检索法”在两个数据库中检索很明显产生了重复结果,所以要对第一次检索结果剔除重复样本,共获得全部相关论文156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论文摘要剔除非相关样本,最终获得旅游用地论文(研究目标论文)139篇。

本文运用EXCEL软件,对国内近24年来的旅游研究综述论文进行统计研究。

二、近24年来我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特征分析

(一)整体发展特征

从旅游用地研究总体分布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以2003年为分界线,2003年之前我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速度缓慢,2003年之后,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相当迅速。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将我国近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大致上划分为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88-2002)和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

选择文献数量、文献质量(包括文献所属刊物级别对比和文献是否获得基金支持)、期刊数量、第一作者单位4个指标对1988-2011年的旅游用地研究文献加以统计分析(见图1-图5)可以发现:近24年来我国旅游用地研究逐步走向成熟,主要发展特征表现在:一是旅游用地研究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见图1);二是文献质量在不断提高(见图2-a,图2-b);三是发表研究文献的刊物数量逐年增多(见图1),说明各学术刊物对旅游用地研究的认可和重视;四是高等院校始终是研究主力军(见图3)。

(二)阶段发展特征

1.起步阶段(1988-2002年)

起步阶段,我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不太稳定,分布曲线时高时低。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国内旅游用地研究虽然最早从1988年就开始了,但是之后两年都处于“零”研究文献阶段(见表1)。从发表文章数量来看,1998年和2002年是起步阶段的高峰期。就论文数量和刊物数的拟合程度看,1988—2002年,两条曲线的拟合程度都很好,甚至完全重合(见图4),这反映了起步阶段旅游用地研究并未受到学者和期刊社的重视。

图1 1988-2011 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图2-a 1988-2011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所属刊物级别对比

图2-b 1988-2011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所获基金支持情况

图3 1988-2011 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单位情况

这一阶段我国旅游综述研究还不成熟,研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见表1):(1)论文数量不多,且年均递增速度缓慢,每年都在5篇(种)以下,整个起步阶段发表的论文数只占24年论文

总量的13.67%;(2)发表刊物数不多,只有19种刊物刊登了相关论文。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用地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我国旅游用地研究还不成熟,有关旅游用地的文献相当有限;(3)文献质量不高,基金支持的项目也不多。其中文章刊登于核心刊物的数量不到发表文献总数的一半,而受基金支持项目也不到发表文献总数的一半;(4)旅游用地研究的政府重视不够。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为高校的科研成果,其占文献总数的84.2%,而作为实践管理的政府部门,只发表了3篇研究论文,说明政府对旅游用地研究还不够。

表1 1988-2002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分类统计

图4-a 1988-2002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图4-b 1988-2002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刊物级别及所获基金支持情况

2.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

这个阶段我国旅游用地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论文数和刊物数表现一致的大幅增长,拟合度在2003-2005年完全拟合,2005-2011年有略微差距(见图5-a)。

图4-c 1988-2002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文献第一作者单位统计情况

图5-a 2002-2011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见表2):(1)论文数量明显增多,逐年增幅较大,占总量的86.33%;(2)发表刊物数显著增多,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数量明显增多,非核心期刊增幅更大,各类发表旅游用地相关论文的期刊种类达到111种(见图5-b);(3)论文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刊登于核心刊物的数量接近发表文献总数的一半,而受基金支持项目也占到发表文献总数的43.24%;(4)政府与研究机构对旅游用地研究有所重视。研究机构和政府部分发表的文献数比上阶段明显增加(见图5-c),达到总量的20.72%,其中政府部门增幅更明显,这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渐深入,旅游用地问题在旅游开发实践的突出,政府部门对旅游用地管理日益增强。但总体上来看,高校依然是研究的主体,说明政府部门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仍待加强(见图5-c)。

三、旅游用地研究的影响分析

对我国近24年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特征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从时间脉络上来把握其学术演进意义,而更在于从内容维度上来剖析、理解其理论和实践影响价值。旅游用地研究作为土地利用研究和旅游研究的细分方向和重要研究分支,对我国土地、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影响重大,归纳表现在以下方面:

表2 2003-2011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分类统计

图5-b 2002-2011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路论文刊物级别及所获基金支持情况

图5-c 2002-2011年中国旅游用地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单位统计情况

首先,有利于土地学科和旅游学科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体系的完善。众所周知,在我国,无论是土地学科,还是旅游学科,其都是在80年代才起步的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两个学科都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但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转型,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学科的细化成为必然趋势。无论是土地学科,还是旅游学科,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学科体系,都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旅游用地研究正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其出现不断拓展两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纵观已有研究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旅游用地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对旅游用地分类[4-8]、旅游用地规划[9-10]、旅游用地效率[11-14]、旅游用地可持续发展[15]、旅游用地管理模式[16]、旅游用地现状及趋势[17]、旅游用地研究进展[18-21]等基础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2)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如侯满平等(2007)[22]对旅游开发中典型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梁金兰(2009)[23]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吴必虎等(2010)[24]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研究等等;(3)土地利用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如章牧等(2006)[25]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旅游用地问题研究,陈基伟(2010)[26]基于土地流转的农业旅游用地指标的讨论,张继军等(2011)[27]关于用地保障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4)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的互动研究,如钟京涛(2002)[28]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与供地政策的探讨,李晓刚等(2005)[29]对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协调研究,陈志钢(2010)[30]有关风景名胜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曾振中等(2010)[31]的旅游开发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系探究,张娟(2011)[32]有关梧州市旅游用地与土地利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研究。以上学者们的研究,虽然不是开创了一门学科分支,但至少也将旅游学科或者土地学科理论往前推进一小步。

其次,有利用土地学科与旅游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土地学科或旅游学科理论发展提供创新思维,奠定旅游用地研究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研究是学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理论向前推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有两种创新的途径:一是从土地利用视角来思考旅游发展问题,将土地学科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对旅游发展实践问题的讨论,如苏琨等(2008)[33]从土地利用分类的角度探讨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情况,并分析了旅游用地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罗文斌等(2010)[34]从土地利用的视角,探讨城郊休闲农地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关城郊休闲农地利用研究框架;二是立足旅游发展视角来分析土地利用的问题,将旅游学科理论方法引入到对现实土地利用问题的探讨中,如左冰(2005)[35]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阐释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吴必虎等(2010)[24]提出的旅游导向型的土地综合开发——旅游房地产模式,梁金兰(2009)[23]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问题。然而,不管是从哪个视角去思考另一个学科领域的问题,都为彼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速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学科理论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有利于引起政府和学界对我国土地或旅游实践问题的重视,并促使其系统、深入研究问题的特征及机理,寻找最优解决方案。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利用问题的核心是围绕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处理耕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的矛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忽视对旅游用地的规划,但这已经不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而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者日益膨胀的接待需求与我国用地指标控制政策下的建设用地有限供给之间矛盾的加剧,促使政府、业界不得不面对旅游发展中土地利用问题。学者们有关旅游用地的研究为此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如章牧等(2006)[25]通过对传统土地利用规划不足的分析,指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旅游用地规划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对策;葛冬梅(2008)[36]对旅游业用地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侯满平等(2007)[22]对旅游开发中典型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等等。

旅游用地研究在我国土地科学和旅游科学研究中仅仅是细小的一个分支,但其对旅游开发或土地利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还不能找出一个系统、完善的理论框架来统领诸多研究成果,但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对其研究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意义重大,因为其已经或即将成为土地科学或旅游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1]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2010:8-9.

[2] 罗传玲.知识经济与期刊信息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26-29.

[3] 罗文斌,付淑礼.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现状及其影响评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7):12-18.

[4] 梁栋栋 ,陆 林.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 21(5):462-464.

[5] 张 娟.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458-460.

[6] 张 娟.旅游用地分类的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8,10(1): 63-68.

[7] 吴郭泉,王文娜,刘加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分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226-223.

[8] 徐勤政,刘 鲁,彭 柯.城乡规划视角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7):54-61.

[9] 郝艳丽,苏 勤,吕 军.城市旅游用地规划初探——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3):279-231.

[10] 祝 喜,吴郭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内容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60-163.

[11] 张国丽.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69-71.

[12] 刘加凤.旅游用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2):198-201.

[13] 蒋兴义,孔祥惠,杨根新.旅游用地的协调一集约度评价方法研究[J].地矿测绘,2011,27(2):9-11.

[14] 饶品样,李树民.产权边界、层次差异与旅游用地资源配置效率[J].旅游学刊,2008,23(11):42-47.

[15] 李 捷.旅游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策略初探[J].理论导报,2008, (12):38-39.

[16] 李婷婷,等.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1):89-96.

[17] 董恒年,张妙弟,刘运伟.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4):48-52.

[18] 赵莹雪,董玉祥.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9,29(2):294-299.

[19] 赵莹雪.旅游用地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08,1(1):97-101.

[20] 周 丽.国内外旅游用地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 13797-13799.

[21] 胡千慧,陆 林.旅游用地研究进展及启示[J].经济地理,2009, 29(2):313-318.

[22] 侯满平,董红梅.旅游开发中典型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08-810.

[23] 梁金兰.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8-10.

[24] 吴必虎,徐小波.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LD):一种旅游-房地产模式[J].旅游学刊,2010,25(8):34-38.

[25] 章 牧,李月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旅游用地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4):124-127.

[26] 陈基伟.基于土地流转的上海市农业旅游用地指标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236-239.

[27] 张继军,李先双,汪 姣.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保障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5):23-26.

[28] 钟京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与供地政策[J].国土资源,2002, (8):20-22.

[29] 李晓刚,徐梦洁,欧名豪,等.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协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30-332.

[30] 陈志钢.风景名胜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 32(10):1980-1986.

[31] 曾振中,任清华.旅游开发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系探究[J].广东土地科学,2010,9(5):23-30.

[32] 张 娟.梧州市旅游用地与土地利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64-66.

[33] 苏 琨,周 勇.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于应用初探[J].资源与产业,2008,10(3):97-99.

[34] 罗文斌,吴次芳,谭 荣.城郊休闲农地利用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30-35.

[35] 左 冰.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5):106-110.

[36] 葛冬梅.旅游业用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土地研究,2008,(12):16-19.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Feature and Inf l uence Analysis of Tourism Land Use in China

LUO Wen-bin1, XIE Ai-hua2, ZHANG Tong3, ZHANG Xiao-hua1, ZHONG Cheng1
(1. College of Tour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2.School of Normal and Experimental Art of Yiyang, Yiyang 413002, Hunan, China; 3.Schoo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kong, China)

There was not so much attention paid on tourism land use research before the middle age of 1980s, as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ed so late in China. Tourism land does not belong to the fi rst class or second class of the present land classif i cation system of land use in China, However th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transfer of social lif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style and the land use plan from tourism land use cannot be ignored,and which become the hard limitation for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growth, consumption style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life change within the completely approaching and deep developing of leisure era. As the Mass tourism age is coming,the problem of tourism land use has attracted the eyes of government off i cers`, tourism industry managers` and tourism researchers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within the growth of building land caused by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lack of available land resource. Many scholars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from different fi eld and different discipline,have done a lot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ourism land use, which have published a great many papers on it. However,it is hard to get the full view of the tourism land use research by a single aspect, so we should do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what people have researched on tourism land use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stage featur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he research difference and the research shortage. After the literature review we can fi nd tha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mpact analysis of tourism land use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tried to analyze and conclude the feature and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tourism 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es. It has undertaken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literatures quantity and quality, quantity of journals and the fi rst author respectively by indexing CNKI and V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1988-2011).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land utilization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historical stages, which including start and rapid development, meanwhile summarizing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in these two stages and analyzing 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inf l uence on land with tourism practice and theorization in the fi nal.

tourism 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process; development feature; inf l uence analysis

F590.3

A

1673-9272(2015)02-0024-08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2.006

2015-0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整理的治理绩效测度、行为过程机理及政策仿真研究”(413016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定量评价、影响机理及改善策略”(12YJC630134);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农村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13XGG06)。

罗文斌,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lwb82610@126.com。

罗文斌,谢爱华,张 彤,等.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2): 24-31.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检索用地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Synaptic aging disrupts synap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