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香茶菜属植物微性状特征研究

2015-12-19马德强王文昊镇兰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药材安徽性状

马德强,杨 俊,王文昊,镇兰萍

(1.太和县中医院,安徽 太和 236604;2.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高校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12)

中药香茶菜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Benth.)Hara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等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1]。安徽香茶菜同属植物有8种,在分布区也有药用习惯[2-3]。笔者采集了常见的同属4种植物进行研究。前期文献[4-6]报道了香茶菜属多种植物叶片扫描电镜观察特征及茎叶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但对本研究的4种植物微性状鉴定特征未见系统报道。微性状鉴定法是借助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药材表面性状特征的方法,是一种用显微观察方法来观察药材表面性状特征的新技术[7-9]。近年来有报道利用这种方法对灰毡毛忍冬与细毡毛忍冬、孜然、车前子、菟丝子、白芥子、丹参、豨莶草等中药材与其混伪品进行了微性状鉴别研究[10-11]。笔者通过对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微性状特征的观察,找出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叶表面微性状鉴别的特征,为香茶菜属植物的分类及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同时对微性状鉴别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索。

1 材料

1.1 香茶菜 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Benth.)Hara、歧伞香茶菜Rabdosiamacrophylla(Migo)C.Y.Wu et H.W.Li、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显脉香茶菜Rabdosiaserra(Maxim.)Kudo,以上材料均采自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苗圃,材料均经作者进行鉴定。

1.2 仪器与软件 显微镜:Motic BA310,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拍摄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麦克奥迪公司生产。

2 方法

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连接显微镜与电脑,将实验材料置于视野中,拍摄不同景深下的图片,使用景深合成技术[12]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

3 结果

3.1 香茶菜 叶尖突起明显;稀被茸毛,毛茸长短不一,常呈倒钩状;毛茸在叶面上分布少,在叶脉、叶缘上分布多,叶脉上的毛茸同向排列。见图1。

3.2 歧伞香茶菜 叶尖极度突起;多被茸毛,毛茸较长,毛茸分布均匀,排列方向杂乱。见图1。

3.3 大萼香茶菜 叶尖微凹或突起不明显;稀被茸毛,毛茸较短,常呈倒钩状;毛茸叶面上分布很少,在叶脉、叶缘上分布稍多,在叶缘上排列均匀。见图1。

3.4 显脉香茶菜 叶尖突起明显;多被茸毛,毛茸较长;毛茸在叶面上分布少,在叶脉、叶缘上分布多,叶脉、叶缘上的毛茸同向排列。见图1。

4 讨论

4种香茶菜属植物在安徽均有分布,在每个产地均有被作药用者。由于农民在采收时并不严格区分,而药材在干燥后又很容易破碎,故香茶菜的外观鉴别较为困难。叶微性状鉴定结果(见表1)显示4种香茶菜叶片上毛茸的分布、长短、密度等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鉴别4种药材的依据。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是传统性状鉴定在微观领域的延伸[10],适用于细微的药材表面特征的观察。近年来,先后有学者[10-11]对花、果实、种子的表面以及根类药材断面的特征进行微性状观察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微性状鉴定具有方法简单、迅速、直观的特点,适宜于观察毛茸的长短以及在叶缘、叶脉的分布特点等性状观察难以实现的特征,针对叶类、全草类药材干燥后容易破碎而制作用于显微观察的表面制片又较困难的问题,微性状鉴别不失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值得系统研究,也可以作为植物形态分类的补充与参考。

表1 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微性状特征分类检索表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周建理教授、杨青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谨致谢意!)

[1]中药大辞典编委会.中药大辞典:下册[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53-2354.

[2]安徽中药志编委会.安徽中药志:第二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3-616.

[3]钱啸虎.安徽植物志:第四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0-317.

[4]冯毓秀,宋万志,陈红,等.12种香茶菜叶的扫描电镜观察与鉴别[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3):147-151.

[5]邵邻相,杨菊林,郭水良,等.3种香茶菜茎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草药,2003,34(10):947-950.

[6]严铸云,贾敏如.九种香茶菜属药用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0,1(1):13-19.

[7]黄璐琦.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35.

[8]周建理,杨青山.中药微性状鉴定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1):66-68.

[9]陈士林,郭宝林,张贵君,等.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43-1055.

[10]高飞燕,周建理.中药豨签草的微性状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331-333.

[11]马逾英,卢晓琳,翟萌,等.几种中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对比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161-1164.

[12]周建理,杨青山,曹海燕,等.景深合成技术在植物光学微形态研究上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1,46(9):57.

猜你喜欢

药材安徽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安徽记事》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