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温情(外一篇)
2015-12-19※龙鸣
※ 龙 鸣
金色的温情(外一篇)
※ 龙 鸣
中午靠在沙发上假寐,随手把玩一顶岁月很深的柔软毡帽。朦胧中,旷野寒风刺骨,浑身都冻僵了,只有胸口洇润着绵绵不断的温暖,是那顶旧毡帽。醒了,触捏帽檐皮质的细柔感,努力往前回想,在曾滋养我的精神消费中,有哪一个能给我带来类似的感觉?
是电影《金色池塘》,那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静谧湖面上,夕阳燃亮金色余晖,波光潋滟的湖水安恬荡漾,平静的湖面上闲卧着一对灰雁,(主人公亲切地称之为皮潜艇),弯曲的脖子在晖光里轻轻摆动,相互爱抚。这是那部电影留下的散碎印象,时光天复一天的擦拭使这个印象褪色、变形,使这部电影成了一种容器,慢慢掺进去我自己的私货:爱读的诗,爱喝的酒,爱看的风景,以及喜怒哀乐等情感染料,都幻化其中,最后都想不起来电影本身是什么样子了,以至于再看一遍时,又有了新鲜感,像电影中的健忘的罗曼读那本《金银岛》。
年近80岁的退休老教授罗曼与老伴在新英伦湖畔度假,能住进清澈湖边优美风景中的别墅里,尽管是包括未来的我在内的许多老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们依然无法避免烦恼。他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风波,茶杯里的风波也是风波,何况老人就爱掀起风波。
再强壮的身体都会衰老,每个生命都有西沉的暮年,罗曼老翁恐惧人生之秋将至,看着自己渐渐衰老,忍不住“每五分钟就想到一次死亡。”森林中通往小镇的路他们走了上千次,他居然也会迷路,这让他感到恐惧与无助,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他还要不时的“吼叫”几声,并且逞强要与小伙子们过过招。他通过这些方式示强于人,是想缓解无价值感带的恐惧。他翻着报纸说要去找工作,就是当个花匠,守林人也行,他不能让自己一无用处。这种挑畔和胡闹往往使年轻人难以接受,更使好强的女儿与他感情不合,其实,这并非老人所愿,从而使他陷入深深的忧虑。
幸好他有个无限包容和热爱他的妻子艾塞尔,她是这个家庭生活的情感枢纽。她洞察人性,深刻理解丈夫,不断化解他不断制造的麻烦和危机。艾塞尔优雅自信,热爱生活,丰富的女人的感性给生活带来无限活力。刚回到别墅,冲着罗曼的灰暗情绪,她惊叹道:“那些小鸟,那些嫩叶子,那些鲜艳的小花!”似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能给她带来好心情。
让人感动的是她比金色池塘里的夕阳更加浓烈的情感,当罗曼从森林迷路的恐慌中跑回来时,她深拥着脆弱得一塌糊涂的老伴,柔声安慰他,唤他作白马王子,“等我们吃过那些该死的草莓,我们就去沿着那条路散步!”在老翁被困礁石时,老妇人又提灯划艇,苦苦找寻,见到老翁后,竟急切的跳入水中;当女儿对父亲言语稍有不敬时,她居然毫不犹豫地抬手给了她一巴掌:“那恰好是我丈夫”!当罗曼摔倒,艾塞尔以为那个时刻来到的时候,她对上帝的祈求更让人心杂五味:“上帝呵,别把他带走,您不需要他,他只是个老糊涂”!罗曼虽然性情古怪、语言尖刻,但他也深爱和依恋妻子,他在清醒的时候对妻子说:“你是个可爱的老太婆,打算拿我这个疯老头怎么办”?妻子说:“说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活中的波澜和湖中的波澜一样,层层聚集,慢慢推进,酝酿出一个新的高潮。老翁八十寿辰,女儿同新识男友及男友13岁的儿子比利一同前来祝贺。热闹的表面并未化开旧的情结,却又产生一些新的矛盾。更有挑战性的是,女儿要同男友去欧洲旅行,要将孩子比利留在老人身边,这是三代人都必须接受的新考验。
老翁与小孩,一个是倨傲孤僻、倔强好胜的“如顽童”,一个因教养不好,是个纯牌正宗顽童。他可是个典型的美国小孩,身上没有丝毫依附感压迫出来的乖巧。父亲走后,他撂给两位老人的第一句话说是:我可不喜欢听你们唠叨。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人身上,这时候,艾塞尔的周旋功夫就要发挥好了。
一次老翁生火,引燃了炉前的报纸,差点失火,是比利拿水把火浇灭的。罗曼非但不感谢,反而对着孩子大声吼叫。寄居在这里的孩子心里自然不爽,瞧艾塞尔是怎么劝他的:“比利,你千万不要生罗曼的气,他不是在对你吼,他是在对生活吼。”见孩子不懂,她解释道:“他像一只老狮子,他在提醒自己,他还能吼”。接着,教给孩子怎样去用心观察一个人,看罗曼,他尽管做不不完美,可正在尽力而为。
一起钓鱼这个共同的爱好使一老一少亲密起来,两人在一起泛舟垂钓,跳水嬉戏,一次冒险更让两个人心心相印,他们之间迸发出天真的快乐和欢笑,老人从孩子身上体会到了天伦之乐。影片中老人不经意间用女儿的名字呼唤孩子,让人感受到老人深藏心底的对女儿深深的关爱。
女儿回来了,看到了一向严肃的父亲的另一面,他非常喜爱这个孩子,以至于小顽童称他为“老家伙”也不以为忤。女儿多么想成为那个孩子,而这也正是父亲所期待的。女儿似乎回到任性的童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完成了一直没有成功的后空翻跳水动作后,父女终于解开了长时间存于心底的芥蒂,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了这一刻, 艾塞尔努力和期待了许多年。
如果就这样结束,观众头脑中的金色也许会泛出一丝苍白。女儿带走了孩子,就剩下两位老人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位老人倘佯金色池塘畔,看着远处的一对灰雁感叹道:“只剩下它们俩了,小鸟已经长大,飞到了洛杉矶,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了!”暮色苍茫,接着要来临的是黑夜。人间暮色,生命的黄昏自有其美好,值得吟颂,但是金色的温情后面,可能还是灰色的凄凉,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影片成为经典,应该归功于谁呢?导演、编剧还是演员?现在,让我们来说他们吧。
导演马克·雷戴尔在影片中走的是最为朴实的叙述路线。影片一开篇就把这个故事展开的环境和背景交代得非常优美,主人公已经走到了人生的黄昏,岁月无情,但风光仍旧恬静,情感依然温馨。舒缓的音乐,光景迷离的湖水,亮眼的逆光把人物罩在光晕里。看上去,很像一个中国导演的作品,表现人的爱情故事,用并蒂的花、交颈的鸟作陪衬,用令人心醉的夕阳之美暗示暮年。结尾和女儿和解达到新高潮,典型的大团圆结局,(看来这种结局,不只是中国人喜欢)。不同的是导演的拿捏工夫,这部电影以表现细微情感致胜,刻画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感情,火候都恰到好处,而且在推进中,还能有行云流水般的畅达。导演有定力把握住电影舒缓的节奏,让平淡琐碎的生活变的妙趣横生,这种趣味很大程度是精彩对白的贡献,这是编剧的功劳。编剧夹在如山峰矗立的导演和演员之间,没有变矮已属不易,但他能守住自己在这一艺术方阵中的阵地,使台词出彩。机智、幽默,不煽情也不教条,让人很舒服。
演员不多,但看其阵容却很强大,简·方达、亨利·方达、凯瑟琳·赫本,清一色的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说到表演,感觉无法评论,看亨利·方达,那是在表演吗?简直就像偷拍到的原原本本的生活,不演而演是一种比会演更高的境界,是笔者给学生讲否定之否定规律时爱用的例证。凯瑟琳·赫本表演的功力更是非凡,她爱丈夫是相濡以沫,爱女儿是舐犊情深,爱孩子比利则是老祖母的慈爱,这些爱,都刻画的真挚感人、细致入微,非常动人。瞧这部影片所获的奖,就知道艺术界是多么认同了。本片曾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金像奖,使凯瑟琳·赫本成为影史上唯一的四届金像奖影后,亨利·方达也在病床上如愿地获得了他渴望已久的奥斯卡奖。
最后要说的是,影外一花絮的感人程度一点也不比影片差。本片根据话剧改编,是简·方达买下电影权送给父亲亨利·方达的礼物,并凭此片使父亲完成了嬴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心愿。
斯卡布罗集市
窗外有朝霞,湛江牌蓝天纯静一如既往。打开手机,朋友推荐的歌飘出来,“斯卡布罗集市”。洗刷吃早餐时反复听,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真好听!咱那双对音乐并不敏感的耳朵,像两扇生锈的大门,硬生生被撞击开。这周不上课,正好“今日得宽馀”,于是打开电脑去寻找原唱。先听了五遍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两个男人的和声,又听了四遍莎拉·布莱曼充满灵气的翻唱,还听了卡洛尔的吟唱,连李玉刚男扮女声的仿唱都听了。一边听,一边去了解斯卡布罗小镇,了解这首难以理解的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很快,一个上午过去了。浪费时间?吴晓波说“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确实美好,要找时间要看看他写的新书:《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怀疑,在这种“浪费”的过程中,我还有没有感受美好的能力呢?这首歌风靡四五十年,至今传唱不衰,把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好的情感传递到全世界,这种传递是需要接收器的,我们情感机制是否已经干枯变形,还能不能调到这个频道?来试一下吧。为了与大家分享,还真得把歌词抄一遍。
您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
她曾经是我的爱人。
叫她替我做件麻布衣衫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在白雪封顶的褐色山上追逐雀儿)
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
(大山是山之子的地毯和床单)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熟睡中不觉号角声声呼唤)
叫她替我找一块地
(从小山旁几片小草叶上)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滴下的银色泪珠冲刷着坟茔)
就在咸水和大海之间
(士兵擦拭着他的枪)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叫她用一把皮镰收割
(战火轰隆,猩红的枪弹在狂呼)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将军们命令麾下的士兵冲杀)
将收割的石楠扎成一束
(为一个早已遗忘的理由而战)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括号里的副歌是在描述一个似乎与主歌完全不相干的场面:在绿树成荫,鸟儿在新雪上留下爪痕的山坡下,山里无辜的孩子在战争中长眠,士兵擦拭他的枪等待将军杀戮的命令,他们为一个早已遗忘的理由而战,他所说的,正是越战。主歌中,一位被情人抛弃的伤心小伙问他的同伴去不去斯卡布罗集市?在得到确认后他提请求道:代我向一位姑娘问候吧,她曾经是我的爱人。小伙子一共捎去两个问候,三个请求,每个问候和请求后面,都要加一句看似毫不相干话: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有点乱是不是?一系列的毫不相干被歌者揉在一曲拥有优美和声的乐曲中,留下巨大空白,引人探究兴趣。斯卡布罗集市在哪里?小伙子为什么让同伴捎去自己的问候自己不去,失恋了吗?那么,做麻布衣衫也不能用针线,也不能有接缝,在沙滩和大海之间找一块地,用皮镰刀收割,用石楠草捆扎成束。为什么提出这些根本做不到的要求呢?那些被反复吟唱的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是什么意思?这么荒诞不经的歌曲,为什么能够风靡世界,在不同民族的心底中久久回响?
等我了解到这首歌的背景与歌者的经历以后,这些问题似乎朦胧有解。
先说斯卡布罗,这是英国东部的一个古老小镇。中世纪,每年8月15日起有一个近两个月的商业集会,后来由于地面下沉而停止,留下一个“故事多”的宁静小城。还有,有关“妖精骑士”的民谣从这儿流传开,风靡英伦三岛和爱尔兰。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某一天,24岁的小伙保罗·西蒙从越战困扰中的美国来到英国度假。保罗是位歌手,他从英国民歌歌手处学会了这首有关“妖精骑士”的民谣,并对其进行改编,加入了自己创作的一首《一座小山》作为副歌,回来后,由好哥们加芬克尔作曲并一起演唱。两人是同窗好友,他们的合作从16岁的青涩少年时就开始了。哥俩都有爹妈给的好嗓子,天生的黄金搭挡,纯净完美、天衣无缝的合音把他俩捆绑在一起,想单飞都难。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低吟浅唱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富丽多彩,轻易就可催人进入冥想状态,故被称为“梦幻双人组合”而享誉歌坛。这首歌一问世就被著名导演迈克·尼科尔斯相中,被用作电影《毕业生》的插曲,大受美国大学生欢迎,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西蒙把这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带入音乐殿堂,其作用有点像中国的王洛宾。
有了这么多铺垫,再来看看这首歌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先说背景,以便了解美国人当时的心理底色和情绪基调。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由于深陷战争泥坛不能自拔,引起美国国内反战浪潮。保罗在一首深深植根于民谣的爱情歌曲中,以副歌的形式把这场战争描写的残忍而荒唐,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再说内容。从主歌看,这是一首爱情歌曲,一位连爱人都不敢去见的小伙子在颠三倒四的请求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在沙滩和大海之间,有一块只属于他们的地方,不用太大,只须一亩地,在那个静谧的地方,心爱的姑娘为他缝衣和收割。他把这个希望寄托给朋友,自己只能满怀忧伤地等待。
中国许多优秀的唐诗宋词因包含一些典故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后来人要理解这些内涵,必须以了解所用典故为基础。英国的民谣,经过漫无边际的历史河流日久天长的淘洗,筛选出来的精华成为欧美人的文化基础。歌中所包含的有关妖精骑士的故事,未被岁月打磨褪色,依旧有旺盛的生命力。妖精骑士与一位相好的姑娘调侃道:你能否为我做一件亚麻衬衣,但不能有褶缝和针角?濯洗于远方的枯井,晾于从未开花的荆棘?姑娘答:你能否为我在沙海之间找一方土地?用羊角耕地,播一粒胡椒种,收割以皮镰刀,束以孔雀羽?做完了这些事你再来取你的亚麻衬衣。他们所要的就是用不可能来表达真挚的爱情,这种情况在中国的民谣中更为极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人的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不从反面去说,就达不到需要的效果。不可能的事,如果这个人还能真的为我去做,那么他就是真心爱我,是我的“挚爱”。“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在歌中一共出现五次。这四种花草,在西方文化中分别代表爱情的甜蜜、力量、忠诚和勇气,有点像今天的恋人手中的红玫瑰之属。
最后说形式。这种打破人们追求连续空间、完整事物思维习惯的零散铺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了奇特的魅力。把散乱的意象放在一起,表现出对听者的尊重与期待。让人想起马致远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首歌所给予的葱笼意象和忧伤曲调的笼罩中,我可以这样想像:被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等花草覆盖的斯卡布罗小镇的风光自然纯朴,如弥散着甜蜜气氛的悠远画境,让人产生无限向往。颂唱的低吟中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所产生的疏离感和陌生感,以及所留下的空白区域,让接受者结合自己心里的风景去营造属于自己的心灵感动。好像给了你一套房子,外带一个宽阔的花园,你可以随意种上自己喜爱的植物,在保罗·西蒙和加阿特·加芬克尔幽怨空灵、凄美婉转的合声中,沐着时代情感的风雨一起繁荣。
非常遗憾到现在才听到这首歌。
非常幸运现在已经听过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