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质量

2015-12-18策划李芫刘世全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棉花生产质量

策划_文/ 本刊记者 李芫 摄/ 刘世全

棉花质量问题可谓我国棉花产业的陈年旧疾。为了支持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我国长期致力于提高棉花产量,改革开放以来,棉花总产、单产均增长了两倍多。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质量逐渐成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

7月10日,纺织企业观望已久的国储棉出库正式启动。公告称:自2015年7月10日起至8月31日止,通过交易市场以公开竞价方式轮出部分国家储备棉。此次出库销售的储备棉总计30285.2182吨。其中2012年度国产棉9704.7544吨,2012年度进口棉11541.6578吨,2011年度国产棉9038.806吨,相关批次公检数据也随之发布。

上半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的企业,棉花库存量多为10~15天。由于原料价格下降,多数企业基本无库存,随用随买。同时,企业接单难度增加,销售进度放缓,产品库存自第二季度起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出于对储备棉质量的担忧,企业对此次轮出多持观望态度。

同样持观望态度的还有大多数新疆棉企。一方面,由于目前新疆所剩高等级棉花不多,且多是机采棉(约12700元/吨)和一些指标较低的棉花,有一定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因为储备棉存放时间较长,质量不如新疆棉花。新疆棉企并没有因本次轮出而感到竞争压力。

适销对路是关键

棉花质量问题可谓我国棉花产业的陈年旧疾。为了支持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我国长期致力于提高棉花产量,改革开放以来,棉花总产、单产均增长了两倍多。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质量逐渐成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一方面棉花销售困难,但另一方面,符合纺织企业要求的高品质棉花仍供不应求。”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说。在这种矛盾形势下,本次储备棉轮出对不少纺织企业来说如同鸡肋,业界普遍持观望态度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企业对质量很重视,现在国家储备棉竞拍出来的棉花都是几年之前的,在颜色、强力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会谨慎选择。”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缪定蜀说。

“价格对我们吸引力不是很大,而且质量我们也不太放心。”河北龙兴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种林表示。从生产需求来看,2011年度储备棉已存放4年之久,棉花质量指标恐怕很难有所保证。

刨除因存放的温度、湿度变化导致的质量问题,我国棉花长期存在的异性纤维含量高和籽棉掺混等普遍性问题一直令用棉企业“很受伤”。江苏一家纺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棉花收储混等级严重,好棉花、差棉花全部都混在一起,导致企业竞拍回来的储备棉,只能专门雇人挑拣棉花,每天挑出几吨凑合用,此次储备棉出库不再重新公检,那么很有可能再次出现以往的情况。

此外,由于近期股市振荡带来的期货大跌更令棉花产业全行业不敢轻举妄动。据广州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法新介绍,此前,国储棉抛储有进口配额的搭配,现在储备棉的轮出没有什么“优惠”措施,加上近几年国内棉纱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内的棉纺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棉纺厂都更倾向于采购高等级的棉花。在进口棉花受到配额限制、国储棉质量较差的大环境下,期货市场的“仓单棉”就格外受棉纺织企业的青睐。棉花仓单贸易模式中,棉纺织企业买入期货仓单交易方便、品质规格统一,万一判断失误,或与订单不匹配,仓单的转手也便捷,还可在盘面上迅速脱手。

本次储备棉出库首日成交火暴,其后情况基本符合业界预期。第一批64万吨2011和2012年度的地产棉、新疆棉和进口棉资源陆续投放市场后,7月10日和7月11日分别成交8704吨和5043吨,两日累计成交13747吨。从交易结果看,成交的主体是2011年度的新疆棉,还有部分2011年度河北和山东的地产棉,另有少量进口棉。有贸易商指出,2011年度新疆棉在开拍前已经是市场公认最受关注的,事实证明其性价比受到部分中低支纱纺织企业的青睐。随后几天成交量开始下滑。截至7月23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3.4万吨,成交比例7.2%。其中,2011年度国产棉成交比例18%,2012年度国产棉成交比例0%,2012年度进口棉成交比例3%。

在市场销售的棉花缺乏诱人性价比情况下,处于生产淡季的纺织企业基本随用随买。江苏盐城一位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织于一体的棉企负责人预测,会有更多企业选择时机,根椐上线棉花的年度、品质,组织适销对路的资源。从成交首日以来的最终价格表现结合近期市场行情来看,轮出棉具备了一些企业适购的利好空间,但尽管如此,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购进的数量不会过大。比如一些企业会购入适用于低支纱生产的储备棉,将库存的新疆棉以较高价格卖出,以赚取差价获得利润。

高等级棉需求大

虽说高等级与高质量不能混为一谈,但目前市场上对高等级棉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指出,尽管不同企业对棉花的需求不同,但是优秀企业的需求代表着行业需求的发展方向。

她总结道:“一看质量需求。不同企业对棉花长度、含杂、马克隆值、长度、断裂强度、短绒率等指标有不同要求,要求标准各有差异,好企业的声音代表了行业需求的发展方向。二看三丝问题。企业更希望使用无三丝、异纤少的棉花。三看手采棉与机采棉的区别。手采棉并非一定各方面都比机采棉好。但从常规角度来看,手采棉3级和机采棉3级,其主要指标还是不完全一致的,对纺纱也有影响。另外企业对机采棉的短绒含量反映比较强烈,质量越高的品种对短绒的要求越高。”

在本次国储棉轮出消息发布前的一段时间,进口棉处于滞销状态,除了内外棉价差缩小的因素,最主要还是配额。一方面配额紧缺,另一方面则因为一些企业想把剩余的配额留给澳棉,以及美棉和巴西棉新花。

抛除价格因素,高质量是一些进口棉受广大棉纺企业追捧的关键。无锡一棉总经理助理唐戚逸介绍道,一方面,美棉、澳棉、巴西棉等没有三丝污染,生产漂白纱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部分品种纤维长度长、强力高,可以生产高强的纱线提高生产效率。多年来,三丝问题困扰着整个棉花产业链。棉纺厂增加棉花拣花工序,清花工序增加异纤剔除设备,络筒工序增加异纤电清来切除异纤换结头……付出的努力如此之大,效果却并不理想。

以生产母婴用品和生活用品为主的全棉时代也大量使用美棉和澳棉,原因就在于这两国的棉花不含三丝、杂质少,符合生产妇女和婴儿用品的严格要求。企业也尝试使用过新疆机采棉,以及100%机采的巴西棉,但都因三丝或杂质问题放弃了。在国产棉花尚不能达到使用要求,配额量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只得采取40%全额关税进口棉花。

据了解,对棉花品质要求较高的企业,在国产棉质量有欠缺的情况下,还会选择另外一条路来满足生产——进口棉纱。棉纺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进口纱数量达99万吨,同比增长16.9%。由于进口纱成本优势明显,利润空间远大于国产纱,国内纺纱订单明显转移,从而造成不少中小型纺纱企业关停的不利局面。

上游积极迎合需求

在棉花质量这门功课上,我国并不是资深差等生。2010年以前,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的棉花是世界上综合评定和分等分级质量最好的棉花,无论是异性纤维控制、轧工质量、颜色的一致性、分等分级、成熟的一致性、含杂率等都是控制的最到位的。在“以产量论英雄”的大环境下,棉花种植密度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差。同时,由于机采棉技术设备与国际相比还有差距,使用效率受棉桃的成熟度、种植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关系到从品种到栽培、植保等一系列关键农艺技术,因此在我国推广起来还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棉花质量的提升。

棉补新政实施后,令棉纺企业头疼的棉花质量问题引起生产方的积极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了威力。在三年收储时期,上游针对国家储备标准来进行生产,收储取消后需针对市场化多样化的需求来种植生产,才能保证棉花品种结构和纺织企业的需求相互匹配。可以说,在下游生存困难的倒逼下,上游开始积极调整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改变高等级棉供应偏紧、棉花整体质量亟待提升的不利局面。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棉花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的呼声。

据唐戚逸介绍,目前我国棉纺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针织类、色纺类、梭织类和其他。其中,针织纱类产品的原料重点关注纤维的染色性能和纤维的成熟度,其他指标相对一般;色纺类产品关注纤维的成熟度、强度以及伸长;梭织类产品更关注纤维的强度、长度和马克隆值,其他织物类产品则根据用途选用合适的原料。

同时,以上各类产品在进行配棉中若选用的原料纤维内在指标中纺纱一致性高、长度长、强度高、短绒率低、加工质量好、棉结疵点少、无异纤,则更有利于提高原料制成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使棉花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市场细分的需求,棉花育种企业应及时调整育种方向,研究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结铃性强、易采摘、适于纺中高档纱的优质棉花新品种。

新疆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棉纺企业“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采购政策影响下,棉农选择品质与高产兼优的棉花新品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依托国内顶级的科研育种团队,公司现已自主选育出14个高产、优质、高抗病虫、适用性广的杂交、常规棉花新品种,能生产加工出既适合纺高支纱的中长绒、高强度的高品质棉,又适合做牛仔布、条绒布的优质短绒棉,基本满足国内大型纺织企业对原棉品质的多元化需求。

针对我国机采棉还存在的纤维长度短、短绒率高、棉结疵点高且含有地膜、滴灌带等污染棉花的杂物等一系列问题,公司育种团队正在加快选育出种植密度适宜、结铃集中、成熟期一致、下部节间长、纤维长度和强度更高、叶片适期脱落、耐干旱、耐盐碱的棉花新品系,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产业基础。

“由于质量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品种栽培、田间管理、采摘加工等一整套过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一套“组合拳”,致力于彻底解决棉花质量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东亚介绍道。通过这套“组合拳”,兵团计划从统一供种开始,解决品种的一致性问题,同时加大对机采棉的推广和质量的把控。

“兵团对机采棉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和推广,去年我们机采棉面积是67%,今年我们优化结构、调整结构,减了一些面积,但机采棉的比重还在进一步提高,预计可能达到72%。以后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梁东亚说。

同时他认为,“采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标准化检修,能确实保证纤维品质的特性,满足纺织厂的需求”。在加工环节,兵团一方面与相关棉机企业合作,按标准化检修,保证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少受损伤。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严控水分,加工时水分控制在6到7之间,出厂成包以后就控制在7.5,避免因水分过低影响纤维强度。

作为长期与生产企业和用棉企业打交道的“棉商”,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万翔也疾呼推行“标准化”生产。“我们需要一个制度体系来支持棉花产业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现在有一些已经出台、正在执行的标准,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比如,棉花生产环境的标准,机采棉的种植标准,田间管理的标准,收购加工的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最好能用制度、法律或者条例的形式给予落实,这样才能使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据可依。”

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市场需求就是生命之源。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来,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内外棉价逐渐接轨,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面对种植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趋紧的新形势,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政策还须从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角度做进一步完善,将补贴发放与产量、质量挂钩,引导农民选良种、种好地、多投入、重质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尽快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棉花生产质量
棉花是花吗?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用旧的生产新的!
棉花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质量投诉超六成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