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改良

2015-12-18黄贤珍李文英张柳燕

护理学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封管液封管针头

丁 妍,余 健,黄贤珍,李文英,张柳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药械护理】

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改良

丁 妍,余 健,黄贤珍,李文英,张柳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优劣。方法将100例使用BD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带液拔针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快速直接推注正压封管。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封管成功率、护士对2种操作方法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封管时间、封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后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易于掌握,简单易行,护士满意度高,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管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封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封管方法是否正确。此外,封管方法是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不规范的封管操作不仅缩短留置时间,还往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目前使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BD競玛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并一直按照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方法进行封管。但是,在应用中发现这种正压封管方法存在着封管手法复杂,掌握难度大,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针头脱出、液体飞溅,甚至发生针刺伤等问题,导致封管失败。笔者在此正压封管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改进,使之易于掌握,简单易行且封管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10月使用第4代BD競玛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7~75岁。穿刺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量丰富、患者活动时受影响小的前臂静脉。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输液后首次封管,且患者在年龄、性别、穿刺部位、血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材料 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BD競玛密闭式静脉留置针24 G,3 M透明敷贴6 cm×7 cm,双鸽注射器5 mL,肝素钠封管液50 U/mL。

2.2 对照组 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封管方法进行正压封管。(1)输液完毕后直接用头皮针封管,将头皮针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头皮针与注射器连接。(2)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3~5 mL,剩余0.5 mL时边推边拔针(带液拔针),做到正压封管。(3)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拦截片在靠近穿刺口一端小心卡紧,手勿碰及拦截片的前端导管。(4)整理用物。

2.3 观察组 采用改良的操作方法:(1)输液完毕后直接用头皮针封管,将头皮针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头皮针与注射器连接。(2)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3~5 mL,剩余0.5 mL时快速直接推注。(3)封管液推注完毕后暂不松掉注射器,将原顶于大拇指上的注射器针栓继续顶于大鱼际肌,拇指、食指固定住留置针延长管靠肝素帽一端,方便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将拦截片在靠近穿刺口一端,小心卡紧。(4)撤去针头,整理用物。

2.4 效果评价 由1名研究人员负责在护士操作中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操作时间、封管成功率、出现的问题及失败原因,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准确,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操作后研究人员调查20名护士对2种操作方法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静脉炎的评价标准[2]: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观察组在封管时间、封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不同的正压封管方法封管后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2组正压封管方法的封管时间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X±S)

表2 2组正压封管方法封管成功率、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表3 2组正压封管方法中护士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 彭全英[3]建议封管时输液针仅留针头斜面在肝素帽内,可省去边推液边退针的高难动作。她认为正压封管中的边推液边退针边拉拦截片的动作难以完成,因为肝素帽质地致密,不容易掌握退针的力度,要想使针头仅留少部分在肝素帽内,也经常导致针头脱出。而传统封管方法一旦拔出头皮针,正压便不存在,血液因自身压力返流入套管针[4]。黄凌等[5]通过实验发现,封管时先将头皮针尖斜面退至肝素帽内,可有效保证肝素帽内无残留药液,提升封管效果。蒋丽等[6]同样对留置针的封管技术进行改进,并比较了2种方法,其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率无差异,而观察组平均封管时间及头皮针意外退出留置针情况优于对照组。但是,本研究与蒋丽等[6]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存在较大区别。蒋丽等[6]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封管时边推液边退针,推注完毕拔出头皮针后在近穿刺点2 cm处夹闭小夹子。封管时通常是用右手推注肝素钠稀释液,左手退头皮针,在这个过程中退针的速度很难掌握。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封管方法已经是诸多研究[3,5-7]较为推崇的方法,即封管时先将头皮针斜面退至肝素帽内,再脉冲方式推注封管液。同时这种方法要求:封管液剩余0.5 mL时边推边拔针(带液拔针)。带液拔针是为了避免在拔针的过程中造成负压,真正实现正压封管,是操作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难度较高的动作。具体要求是:边推液边拔针,且拔出的针头上要悬有一滴封管液,才算成功。操作不熟练很容易发生针头脱出、液体飞溅,甚至发生针刺伤等问题。本研究中对照组就有8例均因为这一步处理不好而导致封管失败;将延长管上的拦截片在靠近穿刺口一端小心卡紧,手不要碰到拦截片的前端导管,其目的是为了在卡拦截片时可以将一滴封管液挤入血管,同样是为了实现正压封管。如果手碰到拦截片的前端导管则会导致失败。

蒋丽等[6]的研究中:封管时先将头皮针斜面退至肝素帽内再采用脉冲式方法推注封管液,至剩余1 mL时缓慢匀速推入完毕,同时迅速在近穿刺点2 cm处夹闭小夹子后再拔出头皮针。笔者认为,这同样需要两个动作的配合衔接迅速无误,难度较大;并且在封管液推注完毕后,如果松开注射器针栓,会在瞬间产生回抽的负压吸力,导致血液回流,做不到正压封管。本研究中观察组改良后的操作方法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封管液推注完毕后不要松掉注射器,将原顶于大拇指上的注射器针栓继续顶于大鱼际肌拇指、食指固定住延长管靠肝素帽一端,方便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将拦截片在靠近穿刺口一端小心卡紧,最后撤去针头。此操作方法省去了边推液边退针的高难动作,使操作更简便,同时符合正压操作原理。

4.2 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封管效果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后的方法封管效果更好,且符合正压封管的操作原理,不会导致不良的临床后果。这和蒋丽等[6]的研究结果接近。国内研究者[8-9]认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药物、封管方法、封管液等因素有关,建议标准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 h。然而国外研究者[10]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只要无临床指征(如炎症、导管堵塞、外渗等),并且静脉留置针仍然能够使用的话,不必常规72~96 h进行更换,这样做并不会增加静脉炎和血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可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节省医疗费用。封管是静脉留置针维护的重要环节。表1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65±0.98)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通过改良封管方法,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3 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可缩短操作时间,简便易行 合理的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11]。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平均封管时间(20.12±3.56)s,与对照组的(33.65±3.81)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封管成功率为100%,无1例发生针头脱出、液体飞溅、血液返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他们均认为改良后的操作方法降低了操作难度,简单易行,且提高了封管成功率,缩短了封管时间,更愿意选择改良的方法。因此,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1]曹亿妹,陈妙娟,王九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

[2]Anon.Intravenous Nursing.Standads of Practice Intravenous Nurse Society[J].Intraven Nurs,1998,21(1 Suppl):91.

[3]彭全英.一种简便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2.

[4]侯玉英.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96.

[5]黄 凌,吴海燕.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19(3):484.

[6]蒋 丽,叶艳萍,彭 曦,等.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32-133.

[7]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等.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7):438-439.

[8]朱礼霞,唐正远,姜小琴,等.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5B):44-46.

[9]雷 芳,何华英,王 玫.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11A):77-78.

[10]Webster J,Osborne S,Rickard C M,et al.Clinically-Indicated Replacement Versu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rev,2013,(30)4:CD007798.Doi:10.1002/14651858.CD007798.Pub3.

[11]宋雁宾,谷茉莉.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1):21-22.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3.066

2015-01-20

丁 妍(198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护师。

余 健(1965-),女,广东梅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江 霞]

猜你喜欢

封管液封管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生理盐水和肝素钠封管在10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效果
普通肝素尿和激酶封管在透析患者长期导管中的对比
三种封管液对血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研究
不同封管护理方法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活塞夹闭位置对血液回流的影响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