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

2015-12-18余云飞

关键词:实习高职教育创新

余云飞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6)



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

余云飞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6)

摘要: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必须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增强职校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练就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紧迫性。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内容和加强实习实训两个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做好保障。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以扎实有效的工作,通过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设,提升国家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改革;实习

我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与生产方式的战略转型,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与一线生产关系最为密切,承担为一线生产输送优秀技能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重任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实现内涵提升,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当前,全国有100所示范高职,100所骨干高职建成达标,这为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一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笔者认为,在“硬环境”建设业已取得进展的前提下,下一步应将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塑造“软环境”上来,这个软环境既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氛围的营造,也包括发展导向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跟进等多个方面。其中,提升广大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处于中心环节与关键位置。本文结合笔者的日常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一、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高职生质量的提高,内涵是多方面的,其中摆在第一位的,无疑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国高职教育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各国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占领新技术的前沿阵地。具体到我国而言,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亟需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工农、城乡、区域间不平衡客观存在,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这就需要我们紧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前沿,善于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将其转化为能为我所用的现实生产力,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后发赶超。而要想乘上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东风,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源源不断培养出能够消化吸收新技术的人才。只有拥有足够嗅觉敏锐、创新意识自觉,且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生产一线人才,才能既不落伍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也会根据我们自己的生产需要,创造出更加切实有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其次,是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题中之义。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职业教育承担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国家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实现创新发展。只有将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职校的整体水平才能获得提高,职校参与国家建设全局的能力才能获得提升。职业教育的提质升级,当然应包括办学条件的改善、资金投入的加大等硬性条件,但更根本的,还是在内涵,一所只有大楼、只有仪器设备,而缺乏创新欲求,不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是没有灵魂的。这样的学校将注定不会培养出高层次的、为企业和社会所愿意接纳的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只有始终牢牢抓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个中心,才算是找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抓手。

第三,是增强职校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如果按照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不理想。职校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一般都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多个关口的考试甚至包括在校的日常考试,一再受挫,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我信心,以及对职业对人生前途的期待[1]。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尝试去寻找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会发现,他们所稍微显弱的,只是传统的文化课,其实他们对于生活有自己的体认、对于人生也有自己的观察。只要真正与他们接触,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这些擅长,其实就是学生的创新潜质,作为学校和老师,如果能够将学生的创新潜质充分发掘出来,那么不仅能催生出难以估量的创造力,而且还会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是学生练就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最终是在毕业以后尽快进入社会,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或从事自主创业。如前所述,当前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企业要想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千变万化,而要能顺应形势变化,生产出市场所认可的产品或服务,根本上考验的是企业的创新愿望是否强烈、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先进。职校学生无论是在企业谋职,还是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只有首先具备很高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用人单位所青睐,才能够不轻易错过机会,才能在机会来临之时,有办法使机会转化为切实的成果。如果一个职校生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起码的敏锐感和创造力,那么很难指望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就不会为用人单位所需要、重用,更谈不上选择自主创业。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培养、训练,方能获得提升。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校的教学活动,从来都是完成知识体系传承的起点与主渠道。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不高。高职教育本身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确设计了。如今时移世易,高职教育想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密组织与大胆革新。

首先,教材必须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教材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鉴于文革中业已形成的“大学里上的是初中的课”的落后面貌,为迅速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邓小平同志当机立断,使用当时极其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原版教材,并组织人员进行翻译,这批教材对于经过十年动乱中的莘莘学子而言,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甘霖,对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追赶上世界科技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高职院校想要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从改革教材入手。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陈旧,很多教材讲授的还是过去机床时代的内容,与信息化时代完全脱节。因此,要组织专门力量,下拨专项资金,重新编写相关教材。教材的内容一定要反映时代变化、市场需求,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状况。要增强新鲜个案范例的分量,防止用空洞老化的理论束缚学生思维、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一句话,教材必须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教材要将创新的本质说透,做到授人以渔。当今时代,形势变化迅速,教材应反映时代的变化,这当然是对的,但想要在一日千里的形势下,严丝合缝地亦步亦趋,那无疑是胶柱鼓瑟。人力、财力、物力也不会允许一两年重编一次教材。从这个角度看,教材有限度地滞后于形势实在是难以避免的。这就用得着古人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一个“渔”,实际上就是方法论的问题。换言之,高职学校的教材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传授方法。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案例、知识,学到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自觉地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冲动。要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世事如何变化,那些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思路是不会过时的。如果我们的教材只是引导学生标新立异、见异思迁,那么所得来的知识,充其量只如《水浒传》中林冲批评九纹龙史进那样,只会些“绣拳花腿”,注定是不能实战的。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高职院校的教材,一方面要讲求时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基础、根本的大力训练,二者不可偏废。

再次,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与设计。一个好的高校老师,从来都不会照本宣科,一个真正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课堂从来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组织。原因很简单,教材的内容永远是静止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和设计才能活起来。至于教材中所缺少的东西,就更需要教师因时因地制宜,及时跟进,补充上来。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要清醒而坚定地应对经济转型升级、装备转型升级的挑战。千方百计把培养一般操作型技术人才,提升为培养既能动手又能应对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技能型人才[2]。这种人才,在技术技能上具有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特点,对其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上就要升级。不仅要从毕业上岗的需求出发,而且还要从培养学生具备对技术的初步消化、吸收、改造出发,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能超越熟练操作,获得更高的控制驾驭能力。

第四,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机动。高职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特别注意研究教学对象的知识、素质、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选择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的自信心,在一次次考试中遭受挫折,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探索适合高职的有效方法。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采用引导方式。在高职生初入学时,决不可因为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表现精神散漫、情绪冷漠,就置之不理,而只管宣讲自己的高头讲章,结果让学生如在云里雾里,越发失去兴趣和信心[3]。高职生初进课堂,教师在一堂课里,宁可少讲点知识,也要设法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慢慢引导他们走进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入门之后,则逐步加快教学进度,加重知识含量,并且用深一点的、富含创意的内容,去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欲求。事物是辩证的,高职课堂讲授内容,如果一味是那些浅易平常的,反而会让学生乏味,有一点难度和创新成分,正好符合青年人求新知的愿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培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还处在探索之中,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眼光,另一方面又要毫不动摇地立足于实际,只要牢牢抓住这两个基本点,则不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习实训: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抓手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的主方向是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因而必要的实战演练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着眼,足够量的实习实训经历极为关键。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对市场反应灵敏的企业,考虑到成本、风险问题,往往在接纳高职学生实习实训上存在一定疑虑。一方面是必须经历实习实训,且人数多,另一方面接收渠道又不够畅通。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必须创新方式,精密组织,加强保障,以期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提升业务能力。

首先,创新实习实训方式,加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到职校兼职的力度。实习实训,说到底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实际中检验、复习、运用、巩固、升华。但是从书本到实际,不是能一步跨越的,中间应该有过渡、铺垫。因为实习如同演习,是有成本甚至代价的。如果学生们一下从校园跨入工位,并立即承担实际工作,不可控的因素就会变得多起来。一些企业之所以在接纳学生实习上有疑虑,就是担心不可控因素会影响效率,甚至产生法律纠纷与安全事故。那么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以尝试让一些企业的熟练技工有序进入职校担任短期教职。这些技工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解,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技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包括安全注意事项。选聘熟练技工到高职院校兼任教职,尤其是要选那些技术创新能手,现身说法。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心灵愉悦、价值满足,也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要让那些兼任教职的企业技工,尽可能复原生产实践的全过程。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心理距离,对于学生较为自然地融入生产实际中,是有益处的。

其次,增强学校实训器材的配备更新速度。现代企业生产,本质上是人与机器的关系。因而加强人与机器接触的频率、深度,无疑是提高人对机器操作、驾驭能力,激发生产者在调整人与机器关系中产生创新创造的灵感,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关键。当前,企业本身的生产设备都比较昂贵,且承担的生产任务较为繁重,一般是不愿意让实习生亲自上机的。因而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更倾向于使用熟练技工来操作仪器,以提高生产效率。而这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无疑又是一种损害。笔者认为,可以由学校以购买或租用的方式,添置一批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过去,每个职校一般都会有一些仪器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是基础性的,甚至是被淘汰的。指望学生在这些可能比他们年龄都大的设备上学会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因而,高职院校必须筹集专项资金,根据学校性质、专业设置,尽早添置与市场相接轨的仪器设备,要提前配套一定的保养维修费用,在倡导节约爱护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试用机器,聘请专业技术工人,现场指导;要尽可能模拟生产一线的实际场景[5];组建各种形式的实习小组,积极开展实训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力争探讨出思想的火花。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必须明白,只有模拟研习开展得越多、越深入、越逼真,学生才可能更多地学到前沿领域的技术知识,才可能更加便利顺畅地谋求一份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

再次,加大校外实习的组织保障协调工作。职校生永远是生产一线的最重要生力军。我们的企业要想实现升级换代、发展壮大,根本上是要依靠源源不断引进一流的、富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面对这支新兴力量,企业要正面对待,积极为他们就业创业畅通渠道,要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要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他们,感召他们,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可否认,学生到企业实习,占用了一定的资源,也会潜藏一些不可知因素,但是企业一方面要有宽容心,要看到年轻人的朝气与潜力,要允许失败,鼓励创造。另一方面也要和学校联合起来,加强保障,尽力避免各种负面效应。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拿出一部分资源,包括物质奖励和岗位分配,鼓励学生创新。各级政府、各种行业协会,也都要本着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积极态度,营造有利氛围和多样机会,参与到培养造就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中来。

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关乎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乎每一个高职学生的人生,关乎他们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站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敏.探索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 教育与职业,2014(6):95-96.

[2] 夏建国.生态位视角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J].职业技术教育,2013(25):5-6.

[3] 曹焕亚.全程式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14(6):99-100.

[4] 陈岩.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切入点 [J]. 开封大学学报, 2007(3):46-47.

[5] 陈高锋.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44-45.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YU Yunfei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241006, China)

Abstract: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o their part by improving their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enhanc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also the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to raise skill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he teaching contents needs to be reformed, and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ch needs more financial support and more perfect governing system and regulation. The relative departments must work with goo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nly through effective and hard work, can we raise the creativ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2015)02-0122-04

作者简介:余云飞(1973- ),男,安徽芜湖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师。

收稿日期:2014-12-07

猜你喜欢

实习高职教育创新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