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5-12-17朱静
朱静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为此,如何采取措施,完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则成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大问题。立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英语教学也在大力进行改革。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模式,给小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关注小学生阅读技能水平的提升,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重视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专注度有直接影响。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包括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经历与感受。更要利用词汇与语法教学,帮助学生扫清阅读学习中的一些障碍。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学习者。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将词汇与语法讲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小学生不能成为阅读中的主体,影响了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养成。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改革英语教学现状,就要重视课前准备活动。
比如在讲解“My bag”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描述一下自己平常所背的书包,让学生熟悉包的具体描述方法。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包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的描述都具有独特之处。学生的讨论会让课堂氛围逐渐热闹起来,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去阅读课本上的文章,能够保障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当碰到自己用过的词汇,会有成就感,遇到生词,也能了解其用途,不阻碍阅读。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这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
阅读技巧的掌握量,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较大影响。阅读,是一项汲取知识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大量的词汇与丰富的句型。在完成阅读题目时,他们需要从中发现关键的字词与短语。而在自主阅读时,他们需要明晰文章的内容与大意,了解阅读的目标。而这些,仅靠死板的阅读是很难完成的。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向小学生适当传递阅读技巧,促进小学生灵活应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有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不同的文章与不同的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利用不同的技巧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次阅读学习都变得得心应手,从而提高阅读效果,促进英语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A picnic”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要引导小学生做课后习题,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先看题目,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浏览答案,让学生带着这些关键词去阅读,阅读那些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利用跳读的方法去快速完成练习。如果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则需要组织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中心段落。久而久之,小学生便会自己辨别阅读的目标,选择阅读的方法,成为独立的阅读学习者,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状出发,给小学生构建一定的阅读情境。阅读情境的构建,有利于小学生找到阅读学习的情感基调,也会让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提升。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借力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去创设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创设英语阅读的情境。
比如在讲解“At christmas”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于网络平台上搜集一些童趣较大的圣诞节视频与音乐。在课堂一开始,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圣诞节相关的音乐作品,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与学生去讨论圣诞节的习俗,鼓励小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更多圣诞节的庆祝细节。将视频作为检验小学生阅读学习成果的一种资源,能够让小学生的整个阅读学习活动变得精彩,促进小学生享受英语阅读学习活动,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以及英语知识的传递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应当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联系起来。因为,用小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雪荣.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技巧[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
[2]叶腾.营造更自信、更轻松的英语口语表达氛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几点意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
[3]潘建华.提高阅读课堂实效的做法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