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15-12-17韩海波

记者摇篮 2015年12期
关键词:接轨微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海波

【摘 要】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文艺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当前的中国正走在百年圆梦的大路上,是一个需要精品而且能产生精品的时代。不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强制性灌输、不能抽象性说教,怎么把它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电视节目创作中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微视频 世道人心 剖白 接轨 意识

当前的中国正走在百年圆梦的大路上,是一个需要精品而且能产生精品的时代。然而,电视节目创作往往容易落入样式老套、手法单一、刻板说教的窠臼。如何走出这种困局,怎么把它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电视创作中呢?笔者在策划、编采、制作完成20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公益微视频的过程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搜索世道人心——聚焦凡人小事

电视观众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普通的百姓,基层电视工作者的生活氛围、工作职责都与他们息息相通,“凡人小事”是联系观众的情感枢纽。只有聚焦“凡人小事”,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才能与电视观众的心靠得更近。

所以,展现时代的大主题,选择人物很重要,个案选择要具普遍社会意义,不猎奇,不追求极端,追求情绪的典型性和社会的共鸣性。

我们系列微视频中的主人公选题本着三方面的原则:聚焦情感丰富的凡人小事;聚焦个性鲜明的凡人小事;聚焦有时代特征的凡人小事。何谓凡人?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可以是工厂中的普通工人,他可以是企业的普通技术员,感觉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兄弟姐妹。何谓小事?其实就是他在工作中日常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是在生活中所做的琐碎小事。

在这个系列微视频中,我们选择了不同职业的人,以鞍钢人过半,因为鞍山因钢得名成市,每一家大多会有一个鞍钢人,选择这样的人物容易引起共鸣。我们选择鞍钢一线最普通的人群作为主人公,有的是工厂的点检员,有的是井下矿的铲车司机,有的是车辆维修工,职业特点完全不同。

然而,他们平凡中还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他们身上都有着许多突出的荣誉。比如,维修工许平鑫是郭明义身边的工友,铁杆郭粉,经常献血援助贫困学生。这就是普通的一线平凡工人的不平凡之处,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某一个方面的代言人。

二、润物无声——内心真实剖白朴素表达

如何引导观众从心动到行动,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节目制作的最高境界。那些苍白、空洞的作品,那些标语口号、一味说教的作品都不能承担起主旋律的作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为作品的精、气、神,内容为王,思想为魂,采取润物无声的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节目中,将崇高的精神价值内化于人的心灵,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传统说教中引开来,所以我们转换思路,采用人物自述、内心真实剖白的表现方式。

我们拒绝英雄人物式的介绍,是透过主人公外在的光环切入主人公本真情感的表达,关注人本身才能更引起他人关注,基于人物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环境,他们就是生产一线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兄弟姐妹、精神层面的富有者、工作中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权威者。“内心真实剖白”就像一部超短的情绪电影,交锋与反差。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且用某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使观众悲喜,记者自己应先有悲喜之情。有了感动人的力量之源,才能有润物无声的漫天“好雨”,才能开启人的心扉,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每个普通人都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和他们心中的诉求汇集起来,就摸准了整个社会的共鸣点。

三、与新媒体接轨创新传播形态——微视频写实手法艺术再现

新媒体的冲击下,机顶盒数字电视一百多套节目的抢夺,地方台电视节目的阵地越来越小。“微电影”“微视频”讨论得越来越激烈了,因为我们是在做电视,人物以写实为主,不能像电影一样去艺术加工故事情节,所以我们将系列片子定义成微视频。每一个主人公的故事都可以做成十分钟的专题节目,但是以传统方式观众已经没有耐心看下去了,根据新媒体后台数据分析,两三分钟的视频跳出率是比较高的。

因此,传统电视也要与新媒体接轨,我们将主人公的故事缩短成一分半的微视频来展现。这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它往往要求制作必须构思精巧、画面精美,但是同时又很简单。因为当你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出去了,你的所见所闻就可以达到一部好的公益宣传片的效果了。节目反映现实,历来都不是纯客观地再现,必然浸润创作者的主观选择、价值评判、风格特色,将经典题材赋予清新风格、将主流价值糅入时代元素、将客观真实与主观思想进行碰撞和艺术加工,是微视频吸引受众的创新之道。

要赢得受众,先要打动受众;要打动受众,先要吸引受众。只有先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契合受众的欣赏口味,他们才会被感染、被打动,才会去思考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才会主动地接受教育和启迪,我们的创作目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这就需要在创作构思的时候进行艺术设计。

比如,我们在做鞍钢中厚板厂点检员张传玉的时候,他们生产的钢材主要用于军工方面,我们开篇主人公就道出了兴奋点:“我们的钢材有做潜艇的,有做坦克、大炮的。”这是一个“勾引点”,引起观众的注意,有种想看下去的冲动。

还有郭明义爱心团队,我们没有任何自述词,开头就用一首《无题》吉他曲配上一个急拉大场景俯拍延时画面,加字幕“生活就像一把六弦琴,每时每刻都会弹奏出动人的旋律”。让观众听着吉他曲看着画面上的文字想像会是怎样动人的旋律呢?诸如此类,尖锐地打动,安静地震撼。

四、强化意识——创新拍摄形式

积极强化精品意识,开始创新拍摄形式,让电视影像真正“入心、入脑、入耳”,有效地提高了公益微视频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增加节目的生命力。节目气势恢弘、感情饱满,让公众印象深刻, 感受“第三只眼”的光影魅力。

注重“细节情绪化”,最重要的变化,都发生在心里,而所有的情绪变化,都能反映在现实影像的细微之处。摄制的过程中,运动镜头使用量达80%,开始学习模仿rule of thirds(欧美电影三分构图法),不用三脚架,手持微晃拍摄,像是主人公的呼吸节奏,又像是主人公的眼神移动,真实自然,用这种动感加强纪实手法的表达,带有与主体相关前景的主角拍摄与自述式编排映衬。黄昏自然光和室内灯光逆光使用,强调向上正能量。大光圈长焦距,手持DV远距离拍摄让主人公少了面对摄像机的紧张,一分半的节目三个场景,50左右个镜头,自述词与字幕配合使用,用强大的信息量来表达主题人物。

电视节目要悦目更要润心,起于悦耳娱目,止于赏心怡志。要有赏心怡志的“硬实力”,也要有悦耳娱目的“软实力”,硬实力通过软实力发挥作用,那就会接近于润物无声了。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广播电视节目要悦目更要润心[N]《光明日报》,2014年9月17日第九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在文艺创作中[J]《红旗文稿》2014,第22期25-27。

猜你喜欢

接轨微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