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理解信任的平台素人悲欢离合的窗口
2015-12-17刘尚武
刘尚武
【摘 要】《急诊室故事》是一档以医院急诊室为“舞台”的素人真人秀电视节目,它通过忠实地记录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展现医生对病患的处置过程,原生态地展示人性最本真的爱、痛、坚守和希望。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节目的核心创意、市场定位、节目概况、内容设计以及风险控制等。
【关键词】医疗急救 真人秀 原生态 零打扰
《急诊室故事》是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沈视晚报》栏目于去年年底推出的一个子板块,它不仅填补了辽沈地区电视救援类素人真人秀节目的空白,而且在辽沈地区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晚间时段,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急诊室故事》不定期在《沈视晚报》节目中播出,每期节目时长约十五分钟,截至十月底,一共播出了十七期,平均收视率在2.5左右。
一、节目创意
当前我国各地医患关系都高度紧张,医患之间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现实情况是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极为不均,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医患之间又缺乏必要的信任、理解和沟通,加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爆料,小小纠纷都有可能放大成社会热点,导致医患冲突频频上演,医生感到无辜和无奈,而患者也觉得心酸和委屈。这种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基于医患关系不对等以及双方之间的不信任。
《急诊室故事》作为一档“窗户型”节目,通过原生态地记录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展现医生对病患的处置,力争为医患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理解、沟通和信任的平台,消弭社会怨气,营造和谐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展现医生对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来向社会普及一些必要的医疗急救知识,增强普通民众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而说到底,《急诊室故事》作为一档素人真人秀节目,它要展现的,还是那些体现出人性本真的爱、痛、坚守和希望。换句话说,节目所要彰显的,仍旧是亲情、友情和爱情。
二、市场定位
由于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到,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相关的电视节目也会越来越关注。从目标受众来看,《急诊室故事》是一档全人群节目,争分夺秒的急救、惊心动魄的手术,心急如焚的守候,总体紧张的节奏当中,再加上一些温情的元素贯穿其中(患者与家属的交流,医生与护士的付出,医患之间的沟通理解等),让这档节目对各年龄段以及各种收入人群都有吸引力。
三、节目概况
《急诊室故事》的创意和制作模式并非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首创。2012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选取英国国王学院附近的一家医院,设置了91部摄像机,通过连续28天在急诊室里进行24小时拍摄,最终制作出了一档名为《24 Hours In A&E》的纪实类电视救援节目,开创了用固定摄像头拍摄此类素人真人秀节目的先河。2014年,东方卫视独立制作人王昕轶将这一模式移植到国内,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合作,于当年年底推出了《急诊室故事》第一季,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与英国电视制作公司及东方卫视不同,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急诊室故事》,并没有采用大量固定摄像头,而是利用一组或多组游动机位,尽量“零打扰”地跟拍患者和医生。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受地方电视台资金、人员、设备等投入的制约,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相对简单灵活,能够应对医院急诊室里复杂多变的环境。通过前期认真考察,栏目组在众多有合作意向的医院中,最终确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沈阳市骨科医院为合作单位。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最佳医院排名中名列第12位,医疗水平在省内首屈一指,就诊量和疑难病例较多,节目素材较为丰富,与他们合作也有助于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而沈阳市骨科医院虽说是一家专科医院,但病例较为特殊,有利于挖掘病患背后的故事,提升节目的吸引力。
在与两家医院近一年的合作过程中,栏目组及相关记者得到了院方领导和相关科室医生的积极配合,而涉及到的患者及家属大多也对拍摄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节目的播出,也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四、节目运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确定医院。采用游动机位拍摄,可以不固定医院,也不固定科室。但等条件成熟后,如果采用固定摄像头拍摄,就得事先选好医院和科室。医院的选择得充分考虑院方的环境条件、管理水平、建筑结构、病种以及院方领导和医生等人的观念和接受能力。
2.主题突出。每期节目需要有一个相对突出的主题(如生死一线、人在异乡、医院好忙等),利用这个主题,把三四个独立的人物和故事串联到一起,而这几个人物和故事也不应均衡使力,应该有所侧重,长短不一,节奏上也应该有所变化,这样节目才张弛有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求摄制人员拍摄一些医院外景和城市外景,穿插到节目当中,用以调节节奏和情绪。
3.充分沟通。有些医生可能晕镜头或是主观上不愿上镜头,这些都需要在拍摄之前确认好,以免对其工作产生干扰。跟医生一样,有些患者和家属也会对上电视有顾虑甚至抵触情绪,如何说服很关键。沟通成功后,让对方如何配合,也需要编导和摄像下一番功夫。
4.“零打扰”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对患者、医生以及医疗处置过程“零打扰”,这是节目应该坚守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整个过程中,编导和摄像只是记录者,不能介入;对于患者以及医院的隐私,拍摄时要回避,即便当时不能回避,后期制作也要采用马赛克等技术手段加以处理。采访过程中,为了做到“零打扰”,需要在医生、患者及主要人员(家属、护士等)身上别上无线收声设备。记者不介入医疗处置过程,这就需要事后补采一些素材,比如患者的经历,事发时当事人(患者和医生)的心态,医院采取相关措施的理由等等。采访可选择在暗室配合灯光来进行。
5.风险控制。法律风险:为了规避法律上的风险,在与患者沟通好后,应与对方签订一份免责合同,以免事后出现麻烦。在后期处理时,个别不愿出现在电视里的人(包括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一定要遮挡。手术以及其他血腥场面要模糊处理,患者敏感部位要模糊处理,患者信息要保密,医院方面要求不公开的部分也要作相应处理。
政策风险:尽量不要出现那些过度渲染血腥暴力的镜头,主题一定要和谐、高大上,避免节目播出后被叫停。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