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在古诗词的课堂飞一会儿
2015-12-17赵淑媛
赵淑媛
【案例背景】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可是古诗词内容大多精炼,让小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字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心情以及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困难,那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想象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象,是指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而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所以,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这首词时,就尝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想象,感受词人当时的心境和感情。
【案例描述】
《如梦令》是一首词,内容是这样的: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词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酒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热爱的感情。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欢快的格调,但词中只有短短的33个字,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词人作此词时的心境呢?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词中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对词人郊游时的情景进行想象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对于这首词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讲的是词人一次郊游的情景。通过你们的朗读,发现这首词所描写是当下的还是以前的。
生1:是作者回忆以前的情景。
师:(追问)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1:从“常记”这个词可以看出。因为“常记”就是常常记起的意思。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读通了,还读懂了。
(说明: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常记”的意思。)
师:那为什么词人会常常回忆起这件事情呢?
生2:我认为这件事情肯定令词人难忘,所以才会时常想起。
生3:我认为这件事情肯定令词人感到很快乐,所以才会常常记起,比如我就是这样的。
师:你们回答得多好,联系了自己的实践来想象词人的心理。
师:这样一次郊游令词人感到快乐、难忘,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呢?
生4:我认为可能是和她一起去郊游的人令她难忘。
师:(追问)你认为她有可能会和谁一起去郊游?
生4:我觉得她当时可能会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因为通过我查资料知道,李清照和她的丈夫关系很好。
师:你是个善于主动学习的孩子,这样的理由非常充分。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5:我认为她还有可能会和自己的闺蜜一起来郊游,比如我就会经常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这样会感到很快乐。
师:你学会了由己及人,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一个方法。
生6:老师,我认为词人还有可能和一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去郊游,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无话不谈,我就喜欢和能与我聊得来的人一起玩。
师:你说得也非常有道理。
生7:我认为还有可能是他们全家一起去郊游的,因为一家人在一起就会很快乐。我们家就是这样。
师:是啊,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快乐。不管词人当时是和谁一起去郊游的,她的心情都是怎样的啊?
全班一起:快乐的,愉悦的。
师:从词中的哪个词可以体现出词人的心情呢?
生8:是“沉醉”,我觉得这里不管是喝了点小酒醉了,还有心醉的意思。
……
师:你是会想法的孩子,读出了词语背后的意思,了不起。
(说明:学生从想象中很轻松地理解了“沉醉”的双重含义。)
师:那词人会因为什么而沉醉了呢?
生9:我认为她会因为和自己的丈夫一起看到了水中的鸳鸯。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9:因为她此时会感到自己很幸福。
师:是的,有爱的人心里就会感受到幸福,所以她沉醉了,你说得非常好,老师猜,你父母的关系也一定很好吧。
生9:是的。
生10:我认为她可能还会被溪亭边的美景沉醉了。
师:(追问)那词人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生10:她可能会看到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游来游去的小鱼。
生11:她还会欣赏到残阳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
师:这样的景象会让你想到哪句诗?
生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看来你对古诗不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了,还理解并学会了应用。你真厉害!
生12:她可能还会看到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
生13:她也许还会感受到晚霞笼罩着整个亭子。
生14:也许她还会因为这样的美景和友人们一起作诗饮酒而感到沉醉。
师:你的思维发生了转变,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
师:通过你们的想象,词人郊游的情景不再是一幅平面画了,整个画面变得立体起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当时愉快的心情,以及她常常回忆起的原因。那你们愿意动手为这首词配上你们想象的插图并把它改编成现代文吗?
全班学生兴趣盎然,动手画插图,以及创作小练笔。
【案例反思】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总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理解诗意或词意就是把对每个词的理解叠加起来,这样说出来的词意诗意就会显得很呆板,没有画面感,而且对于感受诗人创作的心境也没有一定的认识。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呢?endprint
1.抓住字眼,挖掘想象力
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得一字,尽得风流。”极言一字传神之功效,所以我们在教授古诗词时,要着眼于理解某些“字眼”,从“字眼”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如《如梦令》这首词中的“常记”和“沉醉”,仅一个词语就蕴含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令学生想到了和词人一起郊游的人以及看到的美景。
2.填补空白,丰富想象
古诗词是高度概括的艺术,它总留有许多艺术空间,我们在诵读欣赏时,要会运用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丰富原作的内容,从而深刻领会原文。例如《如梦令》,作者为什么会常常记起那次让她感到快乐的郊游情景呢?这快乐的背后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领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沉醉”进行想象,这时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嘴吟、用脑想、用心灵感受,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带入了特定的词境中。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但是视觉的画面了,而是融合了他们的感情,因此也增加了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对鸳鸯”“一道残阳照耀水面的景色”等,这样的情景多富有诗意啊。同样,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诗词写的是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却见到朋友的园子里有一支正在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来了,作者就联想到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是生机盎然。诗中并没有直接花费笔墨去描写园子里的春景,那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抛砖引玉,问学生:你们想想朋友的园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还有哪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粉红的桃花,有嫩黄的迎春花,还有纷飞的樱花,还有成群的蜜蜂在翩翩起舞……在这一空白处,笔者运用“红杏”这一纽带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学生兴趣浓厚,也为今后的写景文章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3.描摹绘画,延伸想象
古诗词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画美丽的山水画,一幅恬淡的生活画。学生在学习诗文中不仅体会到诗文之美,而且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幼稚的画笔再现了诗中的意境,既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同时也在涂抹上色的过程中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因为诗句给他们的素材是有限的,大部分内容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如梦令》这首词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词配上插图,画得好的还在教室中展览,让他们有想象之后的愉悦和成功感,何乐而不为!在理解诗词和描摹绘画的同时,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学生的画有的画面优美,有的简约大方,有的令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其实画得怎么样都无所谓,可贵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改写创作,拓展想象
学生在学问古诗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后,在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和提醒下,触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画的插图将古诗文改编成现代文,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根据当下的流行词为自己创作的文章起名为《那些年匆匆流走的时光》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都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都是他们成功的杰作。他们学习古文的热情会进一步地激发,想象能力凭借古文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
每一个学生都有未挖掘的潜能,而学生的想象更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期待我们去开垦和栽培。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以古诗文为支点,进行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有潜力的具有想象力的一代。因为想象是活化知识的酶,能使语文课堂青春焕发,活力永存,充满创新的动力旋律。而我们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快乐、富有想象力的心,让想象在古诗文的课堂飞扬起来吧!
编辑 韩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