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观察
2015-12-17席明霞莫文娟谭立权
唐 朝,席明霞,覃 琴,莫文娟,谭立权
(南华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观察
唐 朝,席明霞,覃 琴,莫文娟,谭立权
(南华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食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进行饮食控制。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油类、盐类、乳类、豆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薯类日均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可有效改善患者饮食行为,有利于患者控制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水平。
冠状动脉介入术;饮食控制;延续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1]。冠状动脉介入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仍较高,而患者术后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2]。研究报道[3]有42%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认为冠心病已治愈,不重视改变不健康饮食习惯,且患者关于术后饮食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其遵医行为较差[4],而传统的饮食干预仅给予住院期间的口头及图片式宣教,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需要采用更加直观、有效的教育方式[5]。本研究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通过院内教育及院外持续督导对患者进行术后饮食控制,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地控制血压、血脂和体质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12月长沙市某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纳入标准:(1)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者;(2)自愿参与本研究者;(3)精神状态良好,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者;(4)居住在长沙市区者。排除标准:(1)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既往精神病史不能配合者;(2)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23例,按手术时间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 观察组62例,男51 例,女 11 例;年龄 37~72(61.30±7.08)岁;婚姻状况:有配偶57例,无配偶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中专及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17例;疾病类型:心绞痛35例,心肌梗死27例;病程:≤5年14例,6~10年36例,>10年 12例;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症37例。对照组61 例,男 48 例,女 13 例;年龄 32~76(58.42±9.30)岁;婚姻状况:有配偶55例,无配偶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中专及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14例;疾病类型: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29例;病程:≤5年14例,6~10年38例,>10年9例;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31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症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心内科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症状管理及常规的家庭保健,出院前发放由科室编制的各类常见食物成分图表及随访护士名片,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进行饮食控制,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成员 研究小组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心血管专科医师2名,营养师1名,心内科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所有小组成员心内科工作经验≥5年,均经过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识[6]培训。心血管专科医师负责干预效果及病情评估,不参与干预的具体实施;营养师负责饮食计划制定与调整;心内科护士负责资料收集与随访并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干预。
1.2.2 延续护理的实施 (1)出院前1周,由心内科护师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根据需求制订延续护理干预计划,出院当天根据每日总热量上限推荐合适的食谱,制订患者出院后饮食处方。教导患者学习各类食物衡量方法,使患者对每日食物摄入形成量化概念,如告知每日水果摄入量的体积约为成人1个拳头大小;绿叶蔬菜每日摄入量的体积约为自己双手能捧起的量;普通啤酒瓶盖装满1平盖相当于5 g食盐[7]。指导患者记录自我饮食监测日记,记录每日体质量、进食时间、食物名称及进食量、烹调方式等。(2)患者出院后,由心内科护士采取电话随访,定期家访的形式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次,每次15 min,患者出院后2周内进行家访1次,以后每2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①通过电话询问患者在家期间有无计算食物的量,每日食物摄入及三餐搭配是否合理等。对达到预期目标的患者给予鼓励肯定,对未达到者,与其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干预的重点来调整饮食指导方案,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预约家庭访视时间;②由心内科主管护师与护师各1名,协同患者家属组成家庭干预小组,在患者家中进行监督和协助患者执行饮食计划。检查家中有无能精确测量食物重量的量具。查阅患者饮食监测日记的填写情况,对记录完整者给予表扬,对不能记录者及时进行督促。现场观察患者的饮食构成与烹调习惯,面对面地对食物种类、量及烹调方式进行示范改正,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共同坚持健康饮食,改变家庭不合理饮食方式。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率、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1)各类食物日均摄入情况达标率:干预后6个月于我院门诊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两组患者食物摄入情况,连续记录3 d,分为油类、盐类、乳类、豆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薯类,每个类别的日均摄入量等于3 d的摄入量除以3,并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量进行比较,各个类别日均摄入量在推荐量的±10%以内为达标,低于或超过10%为不达标[8]。(2)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于我院门诊测量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油类、盐类、乳类、豆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薯类日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率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比较(±S)
?
3 讨论
3.1 延续护理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行为 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住院率[9]。有研究报道对210例冠心病患者低脂饮食知识水平、院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10],饮食相关知识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冠心病患者仅占36.19%,且长期坚持健康饮食者仅占19.52%,说明医护人员的教育力度不够,患者出院后坚持健康饮食的情况并不理想。本研究为强化患者健康饮食信念,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延续护理,定期指导并督促患者,在每次随访中,均询问患者近段时间的饮食情况,检查自我饮食监测日记,提供各类饮食食量的衡量方法与参考用具,有利于患者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并面对面地纠正家庭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患者建立并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行为。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油类、盐类、乳类、豆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薯类日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观察组盐类日均摄入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饮食结构更符合要求,而对照组患者尽管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常规饮食教育,能提高对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知,但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得不到持续指导教育,容易忽视健康饮食对自身疾病的影响,从而不能坚持执行。
3.2 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控制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水平 饮食治疗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关系密切[11]。有研究报道[12]低钠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随着我国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日益缩短[13],这意味着患者在院内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减少,患者需要在家中进行术后的自我调适和疾病管理。胡亚妮等[14]研究报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但日常生活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提升,说明患者健康饮食行为还需要医务人员院外持续、长期的指导及监督。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通过院外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健康饮食行为,说明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饮食行为改善,控制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
3.3 延续护理的临床实践意义 延续护理用于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其通过教育和健康干预措施,将治疗和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院外,帮助患者及其照顾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识,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15]。本研究通过院外电话随访、定期家访和自我监测日记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延续的饮食干预。干预过程中提供连续的护理与教育,满足了患者院外饮食知识需求,家属与护士的共同督导,有利于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饮食控制中的自我管理意识。家庭访视时重视家属的督导作用,使家属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属监督和支持患者健康饮食。延续护理的实施是非常具体细化的,且干预方法灵活多变,这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Davidson P M,Salamonson Y,Rolley J,et al.Percep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ollowing a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cross Sectional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1,48(8):973-978.
[2]Egede L E.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2 Diabetes[J].Therapy,2004,30(3):141-147.
[3]Campbell M,Torrance C.Coronary Angioplasty:Impact on Risk Factors and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everity of Their Condition[J].Aust J Adv Nurs,2005,22(1):26-31.
[4]许 红,叶向红,郑新玲,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10):838-839.
[5]范文静,宋淑平,郭晓霞,等.饮食提示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64-566.
[6]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8-354.
[7]Hermayer K L,Bruch J,Jenkins C M.South Carolina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Care 2013[J].Am J Med Sci,2013,345(4):296-301.
[8]贡浩凌,戴莉敏,刘 媛,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399-403.
[9]李彩红,符奇洁,余丽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10A):9-12.
[10]吕忠美,董 梅.冠心病患者对低脂饮食的认知及行为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5):28-29.
[11]郑淑梅,杨秀兰,吕烨辉,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7-300.
[12]杜慧真,孙秀珍,程振倩.饮食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3,1(4):293-294.
[13]胡燕利,燕美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9B):2830-2832.
[14]胡亚妮,林 平,张金丽,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67-169.
[15]曹涧敏,林辛霞,何文芳,等.延续护理预防尿酸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9A):40-43.
R473.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8.075
2014-09-23
2013年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FJ6033)
唐 朝(1990-),女,湖南常德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席明霞(1965-),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方玉桂 谢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