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2-17张有明邱永龙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爆裂性植骨椎体

张有明,高 沛,邱永龙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乡 453000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有明,高 沛,邱永龙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乡 453000

目的 探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两组确诊后均施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加用外侧植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加用椎间加椎间跖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临床疗效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植骨融合联合治疗方案最为常用,但关于植骨融合方式选择上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1-2]。本次研究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3]:①具有明确外伤史,且伴有椎管内占位;②属于单阶段骨折;③术前X线胸片、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④具有程度不一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患者;②病理性骨折。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其中年龄24~67岁,中位年龄42岁;损伤节段:T112例,T1114例,L122例,L2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8例,高处坠落致伤9例,压轧伤3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其中年龄26~69岁,中位年龄43岁;损伤节段:T111例,T1116例,L121例,L2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6例,高处坠落致伤10例,压轧伤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确诊后均施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加用外侧植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具体操作为:对患者的椎旁肌进行剥离,两侧暴露至横突,待术野扩大后,对损伤脊椎的横突及未进行减压的侧椎板进行打磨,使其形成粗糙的植骨床。然后在减压侧椎板切除缺损部位采用同种异体股骨板进行覆盖,对小关节突关节囊进行清除,将关节软骨咬除后,对椎小关节进行融合。将减压过程中获取的松质骨条或骨质植入椎板、关节突间、横突等部位,以达到后外侧容和效果,常规留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手术切口。研究组30例患者加用椎间加椎间跖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具体操作为将患者的手术床往术者方向倾斜约30°左右,以扩大术者的术野,常规探查椎管,若患者的椎间盘出现破损,则应摘除,将伤锥上下相邻的椎体间终板刮除,扩大椎间隙后,准备进行骨床的植入,把同种异体骨骨块修剪成合适大小的骨床,然后将其嵌入空虚伤锥椎体和椎间隙中,充分接触后进行对植骨骨质进行卡压和夯实。将手术床扶正后,采用同种异体骨骨板对减压侧椎板缺损位置进行覆盖,待椎体附件重建完毕后,连接上连接棒,加压使其达到生理弯曲,将钉棒拧紧后,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中3组患者均序贯使用40 mg奥美拉唑、1 000 mg甲泼尼龙静脉注射,以对抗术中可能的由于神经根牵拉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术后继续给予甘露醇与地塞米松处理3 d~5 d,以避免神经根水肿;待患者出院前给予胸腰背支具进行保护,维持6~12个月。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情况,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Frankel分级为D级和E级的患者代表恢复良好,其余为恢复不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情况Tab.1 The Cobb angle and loss of correc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1 year after operation

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Frankel分级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主要是指T11~L2节段之间的骨折,约占脊柱骨折总数的60%~70%左右[4]。该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常累及前柱、中柱及后三柱,导致患者的脊柱丧失稳定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脊髓和神经根受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目标为及时消除患者椎管中的神经致压因素,防止出现继发损伤,且有效确保脊柱的稳定性[5]。内固定方案仅是一种暂时保持脊柱稳定的手段,而要想获得持续的稳定相则需要采用坚强的骨性融合。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植骨融合可分载脊柱应力与内固定轴向负荷,从而缓解内固定承担的重力,防止出现内固定物疲劳或断裂等情况。而由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易产生部分前纵韧带断裂情况,采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伤锥高度的恢复及后凸畸形的矫正,从而有效提高伤锥的稳定性。有研究报道,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评分≥4分与脊柱载荷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采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从而才能有效确保患者脊柱的稳定性[6]。本研究收集的60例患者均符合该标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Frankel分级情况对比Tab.2 Frankel grade of 1 year after surgery in two groups

李振平等[7]研究表明,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而后外侧植骨方案的内固定失败率相对较高。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据分析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为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外侧植骨融合方案不符合人体的生物学原理;②外侧植骨融合方案行广泛剥离导致后柱结构稳定性降低;③患者患处融合区神经根易激惹。而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为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植骨融合方案,其能够通过植骨来促进患者椎体与椎间的融合,对前、中柱进行重建,从而使前、中柱骨性融合区和后方的内固定物之间构成稳定的“三点固定”,进而有效确保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1] 张亮,靳安民,高梁斌,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组织学及影像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6):4841-4844.

[2] 庄健,吴晓,周凯华,等.改良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88-89.

[3] 黄顺勇,郭安明,覃盛明,等.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5):468-470.

[4] 涂强,丁焕文,曹露,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1):793-795.

[5] 胡龙驹,李艺楠,冯新民,等.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2):2039-2042.

[6] 林家钟,李亮,王新家,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时行植骨融合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0,10(4):218-224.

[7] 李振平.不同方式植骨融合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40-441.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vertebral interbody and bone graft fus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ZHANG Youming,GAO Pei,QIU Yongl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Xinxi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Xinxiang 453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rtebral interbody and bone graft fus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undergoing treatment between May 2011and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0)and study group(n=30).After diagnosis,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ne-stage posterior short segment internal fixation for open reduction.On this basi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olateral bone fusion,while those in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rtebral interbody metatarsal fusion.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One years after operation,the Cobb angle and degree of correction lost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ertebral interbody and bone graft fus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is favorable,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Vertebral interbody and bone graft fusion;Posterior fusion;Clinical effect

R683.2

A

2095-378X(2015)04-0245-03

10.3969/j.issn.2095-378X.2015.04.009

张有明(1978—),男,从事骨科工作,电子邮箱:zhangymi1981@sina.com

猜你喜欢

爆裂性植骨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X线和CT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早期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