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引起的贫血知多少?

2015-12-17夏乐敏

科学生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巨幼抗人溶血性

夏乐敏

药物也会引起贫血?很多人肯定觉得很奇怪,其实,我们平时所用的某些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不同类型的贫血。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现在已知很多药物,如氯霉素和抗肿瘤药物等,能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细胞减少,并可能由于损伤造血干细胞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药物引起的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叶酸或维生素B12的吸收,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DN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系统而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但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不同,药物引起的贫血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均无效。能够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药物多数为抗癌药物,如氯甲蝶呤、阿糖胞苷、环胞苷、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等。此外,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以及降糖灵、对氨基水杨酸钠、新霉素等,均有可能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些药物首先引起幼红细胞的巨幼样改变,并可缓慢发生轻度贫血,停用药物后可以恢复。

某些药物可以诱导抗体的产生,使敏感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引起贫血,称为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贫血。药物导致的红细胞破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青霉素型”,是由青霉素触发抗体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出现在接受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并有一较长疗程的患者。溶血过程迅猛,血红蛋白骤然下降,同时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治疗关键是立即停用青霉素,而且类似结构的抗菌素也不宜使用,停药后溶血随之很快停止,抗人球蛋白试验也逐渐转为阴性。第二种为“甲基多巴型”,甲基多巴常用于抗高血压治疗,长期应用者可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但病情隐匿,进展缓慢,无特殊征象。溶血可能出现在停止甲基多巴治疗后很久,有停药4年方发生溶血者,其特点类似温抗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第三种为“奎宁型”,引起本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奎宁、奎尼丁、对氨水杨酸、非那西丁、匹拉米洞、氨苯磺胺、杀虫剂、氯丙嗪、异烟肼等。通常药物剂量很小,溶血仅在药物存在时发生,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并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其治疗关键是立即停药(为刻不容缓的强制性措施),轻症患者停药后即可控制,重者则需积极防治肾功能衰竭。

此外,原有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患者可能由于使用伯氨喹啉、解热镇痛或磺胺等类药物后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如此看来,药物引起贫血的机会可能不多,但有时却可成为急重症贫血。患者或家属应积极主动配合,向医务人员提供详细的用药历史。

猜你喜欢

巨幼抗人溶血性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四种临床表现
深圳地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交叉配血方法探讨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细胞形态学的鉴别诊断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
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IgG抗体效价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