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是知识分子气节之根

2015-12-17

环球时报 2015-12-17
关键词:汉奸周作人知识分子

环球时报/2015-12-17/ 第15版面/国际论坛 /作者:李运启

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坚贞不屈,看重自身节操的群体,尤其在国家遭遇入侵、面临覆亡的危急关头,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载之于史册的人和事,可谓连篇累牍,不绝如缕。

但是在日本入侵中国之际,率先投敌的,却大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汪精卫、周佛海、章宗祥、陆宗舆、殷汝耕、周作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留日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变节为汉奸,心甘情愿地为日本人卖命?这恐怕与他们在日本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19世纪中叶,日本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接触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文明同时,看到日渐衰落的中国在列强面前不堪一击,便认定西方文明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文明,而中国的儒家文化则属于一种半开化甚至野蛮的文明。最早提出“打倒”一词的是福泽谕吉,他在晚年著作中,把甲午战争说成是“文明战胜野蛮”的战争,是文明进化的必然。这一理论,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留日学生。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明白地宣称,应该把我们旧的书籍全都扔到茅房里。而对于日本的文化,从饮食,到文学,则无不津津乐道。

日本人在灭亡中国的道路上,向来用心良苦。侵华战争开始时,有日本文人宣告说:“军人用刀剑来刺支那人,我们文化人就是要用笔把他们的灵魂挖出来。”实际上这个消灭灵魂的工作,从福泽谕吉就已经开始,而且收效十分显著。

“苟欲灭一民族,必先灭其文化。”一个民族失去文化上的归依,必然导致凝聚力的丧失;而一个人失去了文化上的归依,离汉奸便只一步之遥了。

文化是可以让人为之去死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在国破家亡之际,面对威逼利诱,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支撑他们内心世界的无疑是他们从小浸染其中,视之比生命更可宝贵的文化传承,他们相信这个民族的文化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从此销声匿迹。

不以自己民族文化为骄傲的人,也绝不会以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它的存在。▲(作者是湖南省湘潭市文联副主席)

猜你喜欢

汉奸周作人知识分子
不说穿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肃奸初探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周作人的后半生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鲁迅与周作人
国民政府逮捕汉奸百态
国民政府逮捕汉奸记
你是知识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