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池傩服饰形制及其美学特征

2015-12-17许平山

关键词:形式特征

许平山,李 宁

(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2.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11)



贵池傩服饰形制及其美学特征

许平山1,李宁2

(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2.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贵池傩服饰保留了远古巫术服饰的精髓,款式宽松、粗狂而原始,风格上充分传达出傩仪的神秘庄重之感。其意蕴美感就在于它的古朴而原始,带有浓郁的山区乡土气息。贵池傩衣作为个案研究所拥有的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普世性,尤其是隐藏在神秘的原始形态表演中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驱邪攘灾、纳福招财、祈子延年的恒常主题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贵池;傩衣;形式;特征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1.029

中国的傩分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寺院傩四种。徽州贵池傩属于民间傩。傩的特征是戴上面具,戴上面具即是傩神化身,再穿上傩事的表演服饰,完整的傩神形式就具备了。傩仪、傩戏要表演,服饰是首当其冲的道具,服饰是配合傩神的一举一动,演绎和传递傩文化的重要载体。服饰的形式感直接影响观看者的思想感受,因此,服饰在整个傩事活动中具有增强仪式的神圣性和表演空间转换性的作用。

一、傩仪服饰

傩衣是在搬演傩仪、傩舞、傩戏时根据人物角色需要,表达人到神的角色转换的重要纽带。

1.傩仪服饰的形制

从形制上来看,贵池傩服饰保留了远古巫术服饰的精髓,款式宽松、粗狂而原始,风格上充分传达出傩仪的神秘庄重之感;傩舞服饰介于傩仪与傩戏服饰之间,既有傩仪服饰的神圣感,有具备戏服的演出舞蹈的欢娱感。而傩戏服饰却采用戏曲服饰,目的是便于长时间演出。傩仪服饰的形制的传承在《贵池县志》中有较为简短的记载,采用的式样是明代服装式样。从实际考察采风中看到的一些清代傩戏服装及民国时期傩戏服装,与《明史》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舆服篇中的服装式样对比,形制基本吻合。由于傩仪是祭祀仪式,一直保留着驱鬼逐疫的功能,后来求子也成为傩仪所要担负的责任。仪式整个过程神秘、严肃,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由两人反复重复规定的动作,表示天地阴阳交合,风调雨顺。服饰和固定的面具搭配,即使两个表演者所戴面具代表的是天、地两位神灵,服饰却完全相同。这种穿着文化一旦形成,即作为一种符号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祭祀的仪式在祖辈选定的社坛前举行,各姓家族依照既有的顺序进行。各姓家族社祭佩戴不同神灵面具,但服饰形制大同小异,保持着朴素的风格。傩戏服饰主要借鉴了戏剧,尤其是借鉴了京剧服饰的元素,如马褂在傩戏中的使用和京剧中一样可以不分朝代随便穿着。

傩仪服饰形制相对标准,包括马甲、裤、腿甲(京剧中叫下甲)三部分,由红色底白的撒花图案的棉质面料制成。由于贵池傩服饰中,头饰主要用巾帽固定,再戴上面具。巾帽的式样简洁且便于系戴,以明朝巾帽中的结巾、四周巾和网巾为主。

鞋是当地家庭主妇制作而成,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早期以蒲鞋、线鞋及外缠绑腿的高统皮靴为主,解放初期以土布鞋为主;自从恢复傩表演后,穿鞋方面比较随便,有穿现代生产的皮鞋,有穿球鞋的,可谓五花八门。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傩表演的古朴风格。

纵观傩仪衣服饰,我们不难发现,贵池傩衣总体风格即不像两湖地区傩衣那般原始、狰狞,也少了藏傩服饰的华丽、繁琐、夸张的装饰,而是更加简单化、世俗化的服饰,这恰恰充分的迎合了贵池傩的古老、纯厚、质朴的特质。一些傩衣是由山民馈赠,但主要的是由宗族内家庭集资置办。相对于傩面具制作的精致,贵池傩衣在制作上就逊色多了。由于傩衣和面具一样在送神仪式结束后,就会被封存在祠堂里,不能随便移动,所以一些傩衣即使有破损也没有机会修补,来年也就将破就破的穿。尽管这些衣服针脚粗大,但神明威严的表现力不会有丝毫减少[1]。

2.贵池傩仪服饰色彩

颜色占据服饰组成要素中的第一视觉感知地位,正因为这个特点,历代的服饰制度对于颜色都有明确的限制。在贵池傩服饰中,色彩艳丽纯正,傩仪服装基本采用颜色艳丽的饱和色度。早期傩事由于受到生活水平的限制,多为土布、麻布制成斜襟长袍,富裕家族也用丝质品制作。颜色多为黄山栀染成的茶色或用靛蓝染成的蓝色,山民们也用乌桕树叶子将白土布染成深灰、青黑制作外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官衣、蟒袍等。其中红色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色,被更多地使用。自古以来汉民族百姓就对赤、青、绿、白、黑五色非常重视,每种色彩都具有特殊的含义。青,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所以天空也叫青天。“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许慎接受了当时流行的“五行说”理论,还认为“赤”是会意字,到后来演变成“红”颜色的意义[3]。有人做过调查,在一些现存的部落里,它的色彩名的出现仅次于黑白二色,而人类最早利用的矿石,几乎都是红色的。这不仅是因为红色能给人强烈的、鲜明的感受,很可能与先民对太阳、火、血液(象征着生命)的崇拜有关。无可怀疑的是,傩文化是鸿蒙图腾和巫术活动的产物,在那地老天荒的年代里,先民对于红色具有串通生死两界最切身的神秘感受。

贵池傩衣在傩仪中使用,色彩的选择也要受到祭祀目的的限定。“故雩以祈雨,用皂衣;宗以祈晴,用朱衣。雩则闭阳而求诸阴,宗则闭阴而求诸阳,后汉行雩礼衣皂。……近世祈雨,不知以阴求阴,……不知古人救旱必用女巫。”黑色代表阴、雨、女性;红色代表阳、晴、男性。古人认为在祭祀仪式中穿着的服色对于达成自己的愿望与焚香、献牲等取悦神灵的行为是同等重要的。贵池傩衣的颜色表达和傩仪的目的是一致的。古人认为疫病是由阴气而生,容易招来鬼怪附体,如果驱走阴气病也自然就会好。“傩所以扶阳抑阴也。”行傩的目的是驱走阴气,使阳气盛;象征太阳、火的红色,有扶阳气抑阴气、驱鬼除疫的功能。两种目的聚焦在色彩的功能上,红色成为傩衣的颜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4]。

着花衣是贵池傩仪服饰的一大特色。贵池傩的花衣纹样造型朴实、简洁。花瓣四或五瓣,单层,或红或白,散点式分布。这种纹样不仅仅出现在贵池傩衣上,同时还出现在人文地理条件完全不同的江西南丰石邮村傩衣上。现在石邮傩班服饰是:上穿红花便衣,带其他色布袖套,下穿红布裤,有半跪动作的弟子另套护膝。各弟子均套红通裙或红花筒裙,裙长过膝,前后开衩。根据石邮村其宗谱的记载,石邮村民系是汉民,宋朝时吴姓家族迁入,虽早有其他姓氏家族居住在此,由于吴姓家族人丁兴旺,而且家族成员多有取得功名者,遂成为石邮村的主要大姓家族。他们带来汉傩,严格依据当时汉傩的制度延续至今。着花衣的习俗也从未改变,由此看来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巧合,可以判定为汉傩服饰纹样的特点。纹样中的花是什么花呢?从外形来看小而繁密,颜色白或红,符合梨花、桃花的早春花型。但从花卉所含的文化含义来讲:桃在中国民间社会中是有特殊意义的,桃被认为有驱鬼避邪、攘灾祛病的神秘力量。从现存的贵池傩衣花纹图案外形结构来分析,葫芦花也相当符合,浅色、花型小、花瓣单层有四或五瓣。这又让人联想到汉族对葫芦的崇拜。从其象征的文化内涵看,中国人把葫芦作为繁衍生育、多子多孙的吉祥物。从季节来看,春节是春天的季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莺啼燕舞,充满希望的农耕季节即将到来,这在贵池傩衣花卉纹样图案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着花衣表明了华夏民族对植物图腾的崇拜,是对农耕文明继承。依据原始文化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世界上的任何文明民族,都经历过自然灵崇拜、植物灵崇拜、动物灵崇拜、祖先崇拜阶段,都会有一个以图腾标志氏族称号的文化时期。花衣的款式主要集中在马甲上,其他款式也有出现,像裤子,只是频率较少。

3.贵池傩仪服饰材质

中国服饰材料的使用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用野生的麻类植物、野蚕丝和动物毛皮进行编织缝纫。贵池傩仪的服饰比较简朴原始,早期各宗族大多因陋就简,土布制成斜襟长袍,用黄山栀染成茶色或用靛蓝染成蓝色。而红色则成为其主要色彩。早期的面料是以家庭自己纺织为其主要原料。面料种类主要有葛、麻、丝、棉,早先以葛麻为主,近代以棉质为主,也有用丝质面料,由于丝质面料较为贵重,用得相对较少。葛,又名葛藤,枝长可达八米,在贵池丘陵地区的坡地或疏林之中有广泛分布。当地人们采摘后,通过直接剥取和自然脱胶的办法来获取葛麻纤维。大麻是种植最广泛的衣料植物,在贵池地区很早已经人工种植大麻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国家,蚕丝的获得主要用于穿着,早期获取的蚕丝纤维较短,而丝织品有着良好的穿着舒适度,一般较少用于一年表演几次的傩仪中。棉花到了明代在我国各地都大面积的种植,棉纤维“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的优良特性,在傩仪服饰中应用最为广泛[5]。

贵池傩仪的服饰早期的面料是以家庭自己纺织为期主要原料。原料是天然的麻棉,麻面料的特点是手感爽,透气性强,但比较粗糙,风格粗犷,容易起皱。用棉纤维制成的粗布、葛衣,在当时的纺织技术不发达的山区,织物表面同样具有简朴原始、粗犷厚重的风格,极易表达傩的原始神秘的文化意蕴。经过漫长的岁月,服饰的意义升华为一种美的意识。原始人类的自我表现和美化,加之服饰纹样带着特殊的原始、粗犷及质朴之美,具有指示方向及象征权力、家族部落和宇宙神秘力量的抽象含义。

4.贵池傩着装禁忌

贵池傩服饰文化中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和规定,用来强化傩仪式的神圣感。而神圣感和神圣事物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禁忌和规定。禁忌观念是神圣观念的本质体现。当地百姓认为大多相信“抬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有神圣观念就必然有相应的禁忌规定。没有禁忌规定,神圣物就必然与普通凡俗之物无异而不复成其为神圣。在傩事活动前,族长在打开面具和服饰道具的箱子之前要洗手,用稻草把子熏烟除秽。穿戴服饰和戴面具的演员要先向面具行礼等。乐舞、戏曲只能由男性演出,戏曲中的女性角色要由男子扮演。女子是绝对不许参与操作的,否则便是对祖宗的不敬不孝。参加演出的人必须沐浴,还要提前三天禁绝房事,演员沐浴的目的是洗去身上污秽,禁绝房事是杜绝沾染妇女身上的秽气。跳傩人穿得鞋子的鞋底只能用旧的上衣制作,下装的材料是不能用在这个鞋子中的。这些口传身授的傩事服俗都是由村民们自觉遵守,以虔诚的态度传递着傩乡人淳朴的民间信仰和对神灵和祖先崇敬之心,体现了乡民们对于宗族信仰的坚守与重视[6]。

二、贵池傩服饰的美学特征

贵池傩是通过演出来传达村民们对五谷丰登的渴求和平安的企盼,同时也作为一种寄托和自娱。通过傩的形象来传达傩的内涵,因此,面具和服饰就成为它的载体。演员通过服饰改变自己的先天体型来达到与傩角色形象的相似。在整个傩表演过程中,服饰的美学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程式性

程式是贵池傩仪服饰的一个重要特征。贵池傩的穿着程式非常明显,面具与服饰的相互搭配,营造出傩的演出意蕴。傩仪的服饰是同时代的戏服,现在的乡里大姓家族很少有自制服饰的,直接从外地购买现成的戏服,有钱的家族自然购得的戏服的款式、式样要好得多。如演《刘文龙赶考》等,直接购买京戏服饰,按戏剧服饰搭配的程式去穿着[7]。

2.符号性

我们一眼能识别这是贵池傩仪服饰,而不是其他地方傩服饰的原因是:贵池傩有它区别于其他傩文化的本质识别符号。傩仪服饰的符号性,就是指傩仪服饰的样式、颜色、质料、纹饰、穿着方式等形式因素综合构成的能指,而这些形式因素通过演员穿着行为表示傩仪、傩舞、傩戏的角色及宗教、神话、道德、民俗、审美的意义,这也是傩仪服饰符号性的具体表现[8]。

3.可舞性

傩仪形式通过表演来诠释傩的本真,一切的装扮都是为了傩的目的而服务。表演需要通过肢体动作来完成,因此,与其配套穿着的服饰必须能配合舞蹈而进行。傩仪服饰的可舞性,就是指服饰有助于演员舞蹈的性质。这个界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演员而言,舞台上演员的舞蹈需要服饰来配合,才能使表演更加完美;二是就服饰而言,服饰的物质的形态,包括款式、质地,要和演员的舞蹈动作相适应,不但不能约束演员做动作,而且还能够为演员表情达意、伸展动作创造条件,从而创造出符合傩规范表演的动作程式。傩的演绎大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傩仪、傩舞服饰要求原始、幽远、神秘而又粗狂;傩戏在于娱乐、教化村民,其服饰除面具外,和戏剧服饰趋同。演员通过舞蹈来创造一种角色意象,充分表达傩角色的喜、怒、哀、乐。

4.装饰性

所谓装饰,就是在事物表面加上附属的东西以使之美观。因此,装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装饰物通过依附被装饰者来改变被装饰者的原来形态,从而美化被装饰者。装饰物所具有的这种能够美化被装饰物的性质,便是装饰性。傩仪服饰的装饰性,就是指傩仪服饰能够美化其所附着的傩角色及傩角色所在傩戏舞台的性质。傩服饰的装饰性集中体现在傩戏表演中,在图纹、饰物装饰上,演员在戴面具前,先在头上系上红布,再戴上面具,使服饰配饰与服饰主体相互协调;图纹方面,贵池傩仪穿着花衣演出是傩文化中所独有的。而图案多数采用当地的花卉图案,是当地妇女纺织土布时自己描绘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装饰既能体现了服饰的款式、所指及其关系的性质。具体来说,贵池傩仪服饰的款式、质地、图纹、色彩和饰物等局部的美,又能表现出服饰各个部分综合形成的整体美[9]。

三、结语

从贵池傩仪服饰装扮可以窥见当地是以农耕时代传统的岁时季节为依托、以原始的自然信仰为本色、以儒佛道多神信仰为基础、以傩神祭祖崇拜为核心、以除凶纳吉为宗旨的民俗仪式的乐舞活动。贵池傩仪服饰的意蕴美感就在于它的古朴而原始,带有浓郁的山区乡土气息。服饰是其精髓的表象反映,在传承非遗文化上,服饰装扮要坚持有所保留、有所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孟凡玉.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66-67.

[2] 吕光群.贵池傩文化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165-166.

[3] 汪涛.颜色与祭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71-72.

[4] 梁兵.中国安徽贵池傩衣形制考[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49-52.

[5] 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8.

[6] 陈炜.安徽贵池傩服饰文化解读[C]//2012年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7]桂迓衡.贵池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0.

[8] 郑莉. 明代宫廷杂剧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9] 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7-273.

责任编校:徐希军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2:51:2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302.0952.029.html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1-0128-04

作者简介:许平山,男,安徽庐江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宁,女,山东济南人,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SK2014A280)。

收稿日期:2014-09-28

猜你喜欢

形式特征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小议过去进行时
创新形式 丰富内容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