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在园林中的运用
——以“水”为中介转化自然之灵动的神韵
2015-12-17王璐李博
王璐,李博
(1.华北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处,河北唐山 063000;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中国传统美学在园林中的运用
——以“水”为中介转化自然之灵动的神韵
王璐1,李博2
(1.华北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处,河北唐山 063000;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园林不仅仅是一处休憩的地方,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存在。而在我国的园林艺术中“山水”始终是园林造型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其中“水体”更是园林的灵魂所在,是我国“道法自然”的核心。通过“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和在园林中的运用,综合地论述了“水”如何使园林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之美,以及中国园林和园林中“水”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美学;水;园林;运用
0 前言
中国园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商周时期最原始的“囿”(萌芽期)到秦汉宫廷园林和私家园林初具规模(形成期),从唐宋的“山水写意入园林”(成熟期)再到明清宫苑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鼎盛(高峰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园林也从最原始的游憩赏玩之用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形成了独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正是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道家的“道法自然”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山水写意入园林”的意境美为标准,追求东方传统美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而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1]。水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之地,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极具可塑性,可动可静,可发声,可映射,再加上水体丰富的形式,多变的景致,将以水为媒介的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和造园意境完美升华。
1 水在中国文化和园林中的地位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说水有七德,《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3]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文人从水中寻到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思想。
造山、理水是我国自然山水园林的主要手法和基本构成要素。如果说山石构成了中国园林的骨架,那么水则成为我国园林构成的媒介和灵魂。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水,活物也”[4]。故而水景有着其他园林要素所不具备的特殊魅力。
无论是北方园林的湖海河流还是南方园林的“流觞曲水”,我们总是能发现一条主线,而这条主线就是园林中水的形迹。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占据了全园四分之三的面积,湖中三岛,宛若翡翠。其余景致以万寿山为主体沿湖环绕而建。又如拙政园从入园到出园皆是以水为连,以水为主。
2 中国园林中水的审美特征
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我国园林讲求的是“道法自然”,所以园林中的水,正是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类型水的审美模拟和创造性再现。园林中只有有了水,有了自然的水,才使得所有的一切山石、建筑、植物有了生命,有了灵动之美,使得园林一切都能够真正地融入自然环境。
2.1 水的物态之美
园林水景有平波万顷的湖海、深邃莫测的渊谭、幽野清静的溪涧、飞流直下的瀑布和充满生机的泉源。这五种水景形态的万千变化决定了园林
的整体风格和园林的基本。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园林》里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5]一切自然之美,灵动之意都在水中焕发生机,同样的山石,在不同的水景中则具有了别样的景致,也具有了自然灵动的神韵。
2.2 水的音乐美感
园林中的水不仅以形取胜,水声也为园林增加了无形的美感。晋代左思说:“非必丝与竹,流水有清音”。水声与景致结合,或如金石激越,或是潺潺不息,给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寂静和诗意。
2.3 水的物态变化之美
除了以上形态的变化,水之所以能够作为沟通自然,为园林带来自然灵动的神韵,还在于水的物态变化。水可以随着一天四时的时间而变,可以随着一年四季的节气而变。水能为雾,水能化气,水能成霜,水能结冰。为雾则天地浑然一体,化气则内外灵动流通,《说文》解“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6]冰则在中国文化中蕴含高洁,清澈之意。
在我国园林中,正是因为水的本体和种种物态变化而使得园林中一切人工仿若皆融于自然,与天地相接,与山川相连。
3 中国园林中的水文化
水具有“灵动之美”、“清洁之美”和“虚涵之意”。而园林中的水或是湖海之广阔平静,或者溪流之欢畅流动,或是渊谭之深邃,或是瀑布之奔放,极近人之力而求自然之意。这一切的源头,皆在于水独特的生命韵律,在于水在自然中的生命美感,所以水最重要审美特征在于“流动性”,也就是水的“活”。“水的美主要是一种动态的美,当然也有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平如明镜的水是美的,但总不如波动,翻腾、奔流、咆哮的水那样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动人心魄。”[7]
3.1 以水作为感情的抒发
中国人对水的欣赏绝不仅仅在于水的形、色、声等外在美,而是能深入到水所体现的人生哲理的隐喻。无论江河湖海、渊谭溪泉均能给人以“理”的明悟与升华,从而获得一种深层次的美育的感染与熏陶,这就是水自然特性的“人化”体现。
水的一动一静也代表了古人情感的变化。无论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动”还是“利万物而不争”的静,都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塑造和感情的慰藉。庄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为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表达出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性,达到精神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最高追求曾是“隐逸”意识。水在园林景观中更多的是营造虚无空灵的视觉画面,实质上这种超然的“隐逸”姿态就是逃避俗世的一种精神体现,也是对自然追求的一种认识。而水带给园林的正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神韵,是人追求自然的中介,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 水的人格化及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形态中,人们总是把水作为生命的孕育者和智慧的来源,水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我国是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我华夏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逐水草而居”,从原始社会的“女娲补天以阻天水”到“大禹治水以疏江河”,我们的祖先对水充满了依赖和敬畏,等到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后,我们则从对水的敬畏发展到对水的审美,进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的“山水审美观”,将水作为中国文化一个最重要的象征——“水者,君子比德焉”。
正如李泽厚所言:“比德”是华夏美学塑造人性情感、心理结构的具体方式,它是“礼乐传统”和儒家道德观念的体现。
4 水的灵动之美与山水写意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
中国园林实际是把“人化了的自然”赋予人的性格,从伦理道德,精神思想到审美意识都主张心灵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所以中国园林严格区别于西方园林思想,追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这一思想直接导致了古代造园中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成为中国造园思想的主旨。
我国传统美学中一致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这表现在园林中,则形成了人们想要追求园林与自然的融合和感应,将自然的天地最大限度地容纳入心,将人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审美者通过园林的水体景观实现与整个宇宙的融合。无论什么风格的园林,应该说都是来自于自然,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和提炼,但对于中国古园林来说,其整体风格似乎更强调对自然的提炼和概括。中国文化背景中有“得意忘形”的哲学思想,有“写意”重于“写实”的传统,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中,“虚无”是最重要的意境表达。这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重视对自然山水的提
炼和概括。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这是园林中以水代表的“虚无”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的来源。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多以水池为中心来建园的一个原因。而实际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理论标准和实践。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4]所以水在园林中承载了人与自然沟通的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能体现出自然山水的真精神。
同时,我国园林审美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从而追求的是诗画意境的文化内涵和境界。所以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园林设计类似我国山水画的布局,而古典园林建筑设计者多为文人也决定了以中国山水画为基本审美观的园林建造标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含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正是在这种设计思想下,我国园林水景才能承载起如此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人化的自然”的最典型的代表。
5 传统美学下的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意境的生成,其实就是物理性园“景”向审美性园“境”转化。构园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层转换的成功与否。园“境”空间要利用前者物理空间,激发其审美效能,将物态景观融合为一,展现生命气韵,将园林景观和游园者融合为一,体悟其内在意蕴,促成物象向气象,再向意象的审美转化,最终化成园林意境。
在这其中水已经由物质的“功利性”转化为审美的“文化性”,至此水才完全地将自然神韵彻底转化进入了人的审美境界。
所以园林意境中对水的审美活动既是对自然追求的最高层次,也是对情景交融的最高体现。造园者造园时所运用水的色相、次第、节拍、谐和,借以自我窥见的最深心灵反映,甚至包括造园者的人生态度。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6 结语
水乃万物之源,在中国园林中,水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是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灵魂要素。水不仅成就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园林,还延伸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给园林带来了灵气,给人类带来了生机。所以在中国园林中,“水”将人与园林,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灵动神韵之美互为转化,追求“道法自然”的空灵之境,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大美”。
[1]戴维·斯蒂文森.花园水景[M].张敏,张维力,译.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9.
[2]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薛仲平,崔为.老子注释[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4]郭熙.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5]陈从周.中国园林[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仇学琴.现代旅游美学3版[M].昆明:云南旅游出版社,2001.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wsthetics in Garden——Water-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Charm of Smart
WANG Lu1,LI Bo2
(1.Subject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2.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China)
Garden is not only a place to rest,but a carrier of culture and practice si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landscape"style garden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where"water"is the soul of the garden and"na⁃ture"of the core.By"water"in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nd use in the garden,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water"how to make garden show the smart beauty of the nature,Chinese garden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water"in garde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water;garden;application
TU986
A
1673-2928(2015)06-0058-03
(责任编辑:郝安林)
2015-03-26
王璐(1985-),女,华北理工大学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