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创项目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研究
2015-12-17程梓悦王冬良
程梓悦,高 颖,周 毅,王冬良*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农业院校大创项目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研究
程梓悦1,高 颖2,周 毅2,王冬良2*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发挥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几点建议,为促使大创及
农业院校;大创项目;主观能动性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但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业类院校的学生面临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就业面临巨大困难[1]。因而,除传统的就业外,最为疏导就业洪流的另一条出路——创业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基地,近年来,为了给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实验技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农业院校中学生对于项目目的不明确或本身缺乏创业者的基本素质,由于没有真正理会大创项目的深刻背景和意义,项目开始时激情高涨,却很难坚持到最后,导致大部分项目中途夭折,很难使项目应有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体现。因为是学生主导项目,教师参与度不高,资源利用有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也会导致大部分项目“打水漂”。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探究,从学生主观能动性问题较低的角度,分别从我国产业大环境,学生个人意愿,创业优、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能够发挥农业类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思路,为农业院校大创项目的完善、为有志于服务于农业一线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建议。
1 大创基本介绍及意义
大创项目即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是各高校激励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自觉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设立的基金项目,旨在提升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锻造创业精神。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该校各个学院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资金免费提供给有想法、有项目的学生,试验时间为1~2年,期间为了鼓励学生们敢于突破,善始善终,学校与院系之间形成监督机制,定期进行项目的结果评审,督促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指导。与此同时,各企业单位也会随时对重点实施的项目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把项目的成果运用于生产,并最终转换成市场商品。
对于个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把梦想付诸实践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创业锻炼机会。因为每一个项目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研发、运作,市场信息的收集,团队管理,政策导向等各方面内容,能在真正意义上让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相对于直接从社会创业的优势在于商业风险小,学校、企业的支持面大,允许过程中的失败,并能从头再来;即使结果并不乐观,但个人在心理、生理方面都能得到实战的磨砺,为以后的真正创业提供了原始的“积累”。如科大讯飞的成立就是源自于董事长刘庆峰在大二研制出了语音系统,进而在学校的帮助下,引入社会资金,慢慢做强做大,成就了今日的上市企业。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积极完善和引导大创的意义是极其巨大的,从短期来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思考的能力,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长远来看,既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前进,又能解决大批的就业问题,为我国的经济持续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这不仅是体现学校学术气氛,更是学校在德、智、体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测试,高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将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硬件方面,一旦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高档的仪器进行数据测量,学校是否有条件提供?在软件方面,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一旦需要很专业的一些依据,相应知识资源是否能得到提供?一旦学生的成果能够转化成商品,学校是否能为学生联系到相应的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由此看来,大创实施是一次全方位的运营,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其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是否能够得出成果的层面。高校是祖国培养未来栋梁的重要桥头堡,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人才,而高校人才的有用与否关系到国家今后的繁荣昌盛,大创的实施是基础更是需要不断夯实的基石。
因此,无论是工科、理科还是农科,只要有想法,只要有点子,有胆识,就可以以大创为基准点,以实施大学生研究创新实验计划为契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构建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3],以本科学生为主体,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4],以实施导师制和实验室开放制度为条件,以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为保障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完善大创项目。
2 目前农业院校大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1 农业优势项目挖掘不够目前,该校的创新农业科技项目依然停留于老的项目和解决途径,没有更新和再创新,不能充分发挥出学校的特色,易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项目内容脱轨,不能充分发挥好大创项目的真正目的。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立足本校资源优势,在“农”字上做足文章,充分挖掘农业项目及农业相关的项目,鼓励成立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团队[5]。
2.2 大创项目配套管理不完善首先,在大创实施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执行力实施不到位,阶段性的考核未跟上,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容易放松,没有受到奖惩机制约束。根据大创的规定,只有在结题的时候,学校才会安排各院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考核。往往只有极少数项目能够进行到这一步,而中途项目监督的缺乏让大批的团队和项目流失停滞,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半途而废的项目,没有补偿或者惩罚的条列进行管理,学校也不过问。其次,对于经费的支出情况,许多学校仅凭一张报销单就完成经费支出,并没有项目明细,很容易产生漏洞,也让很多团队花钱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2.3 团队主持人缺乏主导能力随着项目时间的延续,尤其作为项目的主导人在面临各种实际问题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创业梦想也随着现实的情况逐步淡化,如:当项目结果不尽如人意,产生悲观情绪、激情梦想退却的时候,大部分团队开始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甚至导致项目停滞。笔者对该校70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份,收回70份。调查表明:76%的项目团队因为项目主导人的悲观情绪而开始出现停滞,但最后在导师的帮助下完成项目任务,21%的项目团队因组员之间经济等其他不协调因素而换了组员,3%的团队最后放弃。结果表明:项目团队主持人的主导能力是一个项目能否继续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该项目是否能按时按质地进行。
2.4 成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种技术上的瓶颈,知识的缺乏、动手能力不强、思考问题的深度过浅对于解决项目瓶颈是一个制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考验。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吸取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项目实施的本质,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降低学生参与项目攻关的热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团队只能被动地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不能独立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其结果是学生草草做完实验,实验报告写完即可,而对实验中已经遇到并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掌握。对实验的轻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5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在开始大创课题时,没有弄明白大创的背景意义,没能真正领会国家对于高校大创支持的本质,仅仅抱着完成一个实验的态度去实施。并且,也没有意识到大创和创业之间的联系,创业对于人生今后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没有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导致没有一定思想高度,也就没有动力和激情去延续,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很难把课题的技术性、创新性提到一个高度[6]。针对部分项目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的人员是属于跟风行为,不到5%的团队是自己创立课题,其余团队基本上都是从导师手上找项目。这种情况完全背离了大创的初衷,因此实施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大打折扣。
2.6 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学生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实施办法的规划、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的项目做下去后失去了主导性,同时专业老师的缺乏也使得部分学生积极性降低,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没有创新思维的意识,有问题就直接推给教师。另一方面,团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积极,没实效,长此以往,教师的资源和项目融合不好,项目遇到瓶颈得不到解决,部分项目就此搁浅。同时,还有部分项目是学生自己寻找的课题,没有相关导师进行指导[7],因此导师的积极性也就得不到体现,长期以往,必将导致项目无尾而终。
2.7 当地政府重程度不够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层次不同,造成政府对于大创项目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影响力范围、对大创成果的商业转化支持等。大创项目中政府相关部门应与学校进行合作对接,以当地政策为导向,对学生大创项目进行政策指导,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大创项目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大创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3 提高农业院校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几点意见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当前大创项目实施不到位、大创基金未能充分运用的关键因素。笔者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从思想到行动、从政府到个人全方位出发,在探索解决之道的基础上为大创的实施提供几点意见。
3.1 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学科项目对于安徽农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如农学、林学、茶学等,应加大挖掘力度,深入该项目的研究内容[8],为安徽农业科技的创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对于弱势的学科项目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越是弱势学科,越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学生也能够兴趣浓厚的参与进来,得到成果的机会也就更大。
3.2 加强大创项目综合管理从审核的源头上杜绝跟风行为、名利行为,严格审核申报的作品和人员,团队人员需要提交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并进行不定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应提交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等,也应针对教师制定出相应的督促机制,并在项目实施遭遇瓶颈时,适当给与经济和硬件的支持。只有三方面的协调督促才能客观的督促学生努力完成项目,影响学生对于项目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自觉地去完成项目。
3.3 树立牢固的思想观在项目的立项、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9],要从思想意识上贯彻实施大创,抓紧抓严,杜绝放任自流或者应付了事,真正把规划安排到责任教师的日程安排中,落实责任。在学生方面,学校要强调大创的重要性和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积极意义,让学生从切身的领会中去感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抓紧思想教育,尤其在学生遇到瓶颈的时候,要加把劲、鼓鼓气,切忌放任自流,自我淘汰,从根源上杜绝学生的逃避思想,真正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通过大创项目的实施,真正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商业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系统的培养出来[10]。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综合能力极强的人才储备,为科技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提高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引入新的引导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操作步骤。传统的项目试验材料的采集、计划的实施均由教师准备,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不能有效把握实验的整体性。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前期准备,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实验所需的材料及仪器。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提高对实验课的认识,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实验能力,使项目正常运转。
以笔者的一个食用花卉项目为例:除了概念的形成、和教师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提供整体的运行思路,其他细节如:设计实验田的大小、分块规划、需要采购的种苗、如何打药施肥、人员的分工等均需要团队自行完善,一旦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了任务安排,就会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去重视这个项目,无形中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项目最后的成功实施。
4 农业院校大创展望
近年来,国家逐步在农业高校设立大创基金,并且逐步加大投入,把农业高校培养成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和力量。农业高校也从实践中总结了经验,立足“三农”,在此基础上落实项目计划,提高大创项目的监督力,加快硬件设施的更新,这一系列的改变都为大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逐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保障。因此,国家应在农业重大项目上加大财力和精神上的支持,对于有突出贡献的项目给予照顾[11],并派相关农业专家给予指导。对于已经得到的成果应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农产品的,应积极联系相关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让学生看到农业发展的前景,具备做项目的信心,真正让学生内在的动力得到提升,敢于主动承担项目、攻关、自主的进行农业相关项目的创新[12]。
[1] 彭小波,张高亮,涂雯雯,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就业指导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51-153.
[2] 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5(6):94-95.
[3] 李英,韦嘉,邹巍.理工农科大学生创业态度现状调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2):142.
[4] 杨秀让.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用[J].大家,2011(4):197-198.
[5] KAUFMAN PETER.Building Cross-Disciplinary Teams[J].Biz Ed,2009(6):34-35.
[6] JAFAR YAGHOUBI.Study barriers to 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 in agriculture higher educ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1901-1905.
[7] 殷红,汪庆春,李良.高等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138-140.
[8] 李瑞清.对高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3):1-3.
[9] 游海.以生为本,全面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10-12.
[10] 张伟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培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1):73-77.
[11] 张建新,国颖,张小川,等.浅析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促进农业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必然性和政策建议[J].农学学报,2013,3(10):52-54.
[12] JI Z,ZHAO X Y.Analyzing elements of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hemical & Pharm aceutical Research,2014(7):803-807.
How to Play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Agricultural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CHENG Zi-yue1, GAO Yin2, ZHOU Yi2, WANG Dong-liang2*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of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Taking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as an excemple, the problems occur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were analyze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play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fund projec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projec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的圆满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程梓悦(198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培育。*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
2015-02-02
S-01
A
0517-6611(2015)09-3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