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5-12-17魏自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油茶发展

魏自涛

(湖北科技学院思想理论部,湖北咸宁 437100)



咸宁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魏自涛

(湖北科技学院思想理论部,湖北咸宁 437100)

咸宁市油茶产业正逢前所未有的绝好发展机遇。为此,该研究提出咸宁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树立生态经营理念;推进油茶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油茶产业的集约经营程度;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完善油茶产业体系,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油茶产业发展正逢前所未有的绝好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已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油茶是植物油料,属于健康产品,茶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市场上茶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发展油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油茶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局就油茶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划,例如,林造发〔2006〕274号文件——《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9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也将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林业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10大支柱产业之一,随后多次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求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1]。顺应新形势,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配套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省规划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00 hm2。国家、省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油茶产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咸宁的土壤和气候十分适宜油茶生长,广大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为油茶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咸宁油茶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为此,当地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咸宁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咸宁地处湖北省的东南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幕阜山脉北麓,属于幕阜山脉丘陵地带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年均气温为16.8 ℃。年平均降水量为1 577.4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54.5 h;年平均无霜期为250 d左右。咸宁的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4种类型兼而有之,土地利用格局基本为“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全市土壤构造为酸性和微酸性,并且多为壤质,土层深厚,养分含量较高。这些自然条件表明,咸宁是典型的宜茶地区,其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500多年前就有种植油茶的记载,发展油茶产业既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市的各县、市、区不仅均有油茶天然林分布,而且种植优势明显。

2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2.1 树立生态经营理念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作物,其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高,不与粮、棉等农产品争地,无论是丘陵、山地,还是沟边、路旁,它都能生长。油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益期达80余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油茶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它对荒山的绿化、环境的美化以及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油茶还有较强的抗击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氟和氯等的能力。油茶花凌寒盛开、洁白不染,花姿绰约,花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植株形态优美、叶色浓绿而光亮,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美化和生态面貌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挥着重要作用[2]。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提高对发展油茶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意义的认识,从构建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认识油茶产业。油茶产业的发展,无疑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但是,油茶产业的发展绝对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去牺牲生态效益。在讲究经济效益即通过经济效益去调动各界投资油茶产业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既要“金山”,更要“青山”。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起生态经营理念。油茶的栽种要注重发挥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在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时,应该配合采用相应的植被保护措施和蓄水保土措施,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新造油茶林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不允许在植被状况优良、生态区位明显的地区栽种油茶树,以免对植被和生态造成破坏。

2.2 推进油茶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油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油茶产业化的基础。近年来,油茶产业的发展比较快,但是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都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有关茶油产品的标准严重缺乏。油茶产业的发展急需一套系统的、专业的行业标准。系统的、科学的油茶行业标准可以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共同参与,合力制定,从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林木管护到茶果采摘、原料处理、茶油加工以及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都有标准可依、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将各项标准落到实处。企业是标准的具体执行者,应该严格遵守行业生产标准,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按照标准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政府部门要履职尽责,行使监督的权力,严肃查处产品深加工的成分问题和销售有害生产资料的不良行为。各部门、单位要各施其职,相互配合,为油茶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健康环境,推进油茶产业有序、持续、高效、快速发展。

2.3 提升油茶产业的集约经营程度油茶是慢生树种,发展油茶产业,前期投入大,效益周期长,风险系数大。仅靠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取得预期效益,必须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走产业集约经营之路。一方面要注重对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是联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税费、用地、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油茶生产龙头企业优惠,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使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直接对接,让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的风险和市场风险,让企业得利、农户受益。另一方面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3]。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要抓住林权制度改革这一良机,坚持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收购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引导油茶林经营权向懂技术、会经营、有实力的油茶生产大户或公司流转,让油茶林向油茶生产大户或公司集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2.4 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完善油茶产业体系产业的发展就是自身产业链的构建和不断整合的动态过程。产业链是指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单位,根据分工不同,在上中下游生产环节之间形成经济、技术关联,从而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4]。产业链的成熟程度决定着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一般来说,在产业链条中,产业链越长,深加工产品越多,产品附加值越大。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其全身是宝,在工业、医药、化妆品等行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工业方面,茶油可提取油酸及其酯类;在医药领域,茶油是制作注射用的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的原材料;在化妆品行业,许多化妆品将茶油作为原料和基质油。此外,茶壳即油茶果的果皮,茶壳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外部形态和营养成分接近或优于棉子壳、稻草和木屑等培养基,可作为植物和食用菌的培养基的材料。同时,茶壳还是制作优质活性炭的良好原材料[5]。油茶的这些广泛用途为油茶的综合利用、产业的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咸宁市要创新油茶产业发展路径,增强产业链条意识,让油茶产业向纵、横等多个方向延伸,使油茶产业集群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1] 黄长文,肖承义,刘兴元.恩施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2(12):4-6.

[2] 徐林初,左继林,查小华,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1(1):177-180

[3] 中共衡东县委政策研究室.对衡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衡阳通讯,2010(6):44-46.

[4] 张铁男.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6):77.

[5] 王锐,陈倬.基于SWOT分析法的湖北省油茶产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1(2):94-98.

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一批)项目(14zd052);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EW1304);湖北科技学院(2014)创新团队项目。

魏自涛(1964- ),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15-02-05

S-9;F 326.2

A

0517-6611(2015)09-353-02

猜你喜欢

油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油茶花开茶子红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