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5-12-17奚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照料困境养老

奚海燕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奚海燕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分析了农村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大救助力度、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支持民间组织介入等。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对策研究

“失独老人”主要是指独生子女因疾病或意外导致死亡,其生理和家庭环境不再适合生育和收养的老人。他们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子女的不幸离世让他们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1975~2010年,有超过1 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 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其中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农村失独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所面临的特殊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急需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1 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

1.1 经济方面的养老困境和城市失独老人相比,经济的压力常常是很多农村失独老人首先要面临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仅仅依靠政府的救济或亲朋好友的帮助来维持基本生活。尤其是由于疾病而造成失独的家庭,经济状况更加贫困。 老人们失去自己唯一的孩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谁来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以及养老等各方面的问题,加上自身年事渐高,自理能力下降,所以需要切实的物质帮扶以助其正常生活,这种帮扶不是临时性的,而应是可持续、制度化的。

1.2 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困境随着农村失独老人年龄的增长,生活照料以及医疗陪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然而,在现今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情况下,生活照料和医疗陪护对于很多农村失独老人来讲却是要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独生子女的死亡而陷入了老无所依的境地。首先在紧急救助方面。很多农村失独老人在出现如心脏病这类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救助时,因无人照料而导致丧生的事情已不再少数,有的失独老人甚至在丧生数天后才被人发现。其次在住院照料方面。很多农村失独老人在住院期间无人照料,需要动手术的时候找不到家属签字,更无人陪护。再次是入住养老机构遇到的难题。因无子女担保,在入住养老院时受到非常大的阻碍。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直系亲属签字担任担保人,如果没有直系亲属,就需所在村委会或工作单位提供相关的证明。但现在大部分机构都没有承担这项职责的专门部门或者因为怕惹麻烦根本不予理会。

1.3 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困境对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不仅是经济上的补偿,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扶助。研究发现,大部分失独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进而表现出抑郁、恐惧、焦虑、自卑、孤僻乃至几近崩溃等不良心理反应,有的人甚至深陷传统观念(如善恶报应等)的折磨而不能自拔。很多农村失独老人因子女离世后其心态普遍比较自卑,极度敏感。他们害怕交流涉及子女的话题,部分失独老人甚至害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而逃避社会、拒绝与人交往。他们缺乏与社会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退化,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功能障碍。而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其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更小,从而导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有些甚至患上抑郁症,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对于农村失独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乃至心理介入治疗,帮助其减轻由丧亲带来的悲伤及由非理性情绪带来的精神压力,走出心理危机。

2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

2.1 传统家庭养老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村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的意外离世让整个家庭失去生活的支柱和重心,除了子女离世造成的巨大悲痛,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社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在我国传统的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很多家庭视为非常重要的观念,为家庭“延续香火”,使家庭的一切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偏偏失独家庭却遭遇了在外人看来是”断子绝孙”的事情、这些传统观念让失独者饱受心理的折磨,产生非常大的自责,他们对于自己的遭遇难以启齿。很多农村失独老人不愿意让外界知道自己没有了孩子,拒绝和其他人谈论子女问题。他们非常排斥养老院养老,因为看到别人的子女看望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很多农村失独老人的处境非常不乐观。

2.2 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很多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面临唯一的孩子遭遇不测的风险相对较高,他们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只生育一个子女。一旦子女因故出现意外死亡,尤其对于中老年父母来说,再生育孩子基本无望,而这些家庭就沦为了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失去了唯一的养老保障和心灵寄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失独家庭中将无法实现,使得农村失独老人群体不得不面临诸多的养老困境。

2.3 社会养老体系的不完善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模式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失独家庭无法实现家庭养老时,社会养老应该承担这一责任。但是现今我国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完善,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失独老人出现时,没有专门解决这一群体养老问题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规章制度零散地分布在其他的法律之中。如《中国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或死亡,他们的父母不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只谈到政府应给与必要的帮助,却未提及应该如何帮助。没有明确的标准让各地实施起来非常模糊且难度极大。相对于城市而言,对农村失独老人的物质帮扶方面更是杯水车薪。2013年12月26日,卫计委等五部门发出通知,提出对包括失独家庭在内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广泛开展社会关怀活动。2014年起,农村失独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农村失独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独老人的生活、看病、养老等问题。

3 解决农村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失独老人群体面临的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加以解决。

3.1 加大经济救助力度这其中包括提高农村失独老人扶助标准和给予养老和医疗补贴两项内容。按照国家现有的补助标准,失独老人每月领取的特殊救助金非常少,根本无法支撑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更不用谈生病吃药等方面的花费。而且有些地方还存在发放不到位,拖延补助金发放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全国的财政收入和上一年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指数制定动态的扶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长。并督促各地政府将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除此之外,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切实帮助农村失独老人解决经济上的难题,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将失独老人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范围内,对其给予参保的缴费补贴。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而且经济困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实际情况发放护理补贴。并针对农村失独老人建立专门的医疗服务巡诊制度,为失独老人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

3.2 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失独家庭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失独老人需要更多样的养老服务。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很多失独老人并不愿意住在原来的家中,更不愿意入住敬老院。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如兴办专门面向失独老人的养老院。这样不仅可以让失独老人在生活上相互照料,还能够在精神上相互抚慰。从而逐渐平复失独老人波动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恢复人际关系。同时,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结合失独老人的意愿,探索房产养老、土地养老、村组养老、非直系亲属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建立集中养老和分散养老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养老模式或准养老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合力解决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

3.3 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这方面很多省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安徽省面对农村失独老人建立的“5对1”帮扶联络网络。明确一名党政干部作为帮扶联系人,负责重大节日慰问、政策协调;明确一名项目管理员,负责组织活动、兑现政策、建立档案等;明确一名邻里乡亲作为照料联系人,负责打扫、聊天、代购等日常照料;明确一名身心健康的志愿者,负责健康体检、月份随访、医护服务、心理疏导;明确一名人口国策志愿者,负责联系失独家庭,包括电话、短信、家访、服务、慰问等,为广大的农村失独老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扶活动。

3.4 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农村失独群体的帮助,不能简单等同于照顾一般的老人,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失独者的消极负面情绪和心理就有可能累积和递增,进而也会从非正常途径释放出来,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通过专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为农村失独老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比如,个案工作的介入,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为失独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切实的帮助,面对面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心理情感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调适自我功能,增强生活适应能力,重塑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同时调适其社会关系,重建正常的人际支持网,帮助其走上相对正常化的生活轨道。

3.5 发挥民间组织的支持作用民间组织是缓解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一环。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他们往往能够对失独老人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他们更容易将失独老人聚集到一起,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建立志愿者团队,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为农村失独老人带去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慰藉。有些民间组织还建立了失独者QQ群,使得他们能够在网上相互取暖,互相慰藉。为那些长期不愿出门,不愿与外界沟通的失独老人找到一条排解内心压抑情绪的通道。同时,这些组织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农村失独老人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1] 周静.“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痛[J].法律与生活,2012(14):32-34.

[2] 金珑嘉.失独家庭现状及其养老问题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2013(4):75-78.

[3] 张焕,李新松.中国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102-104.

[4] 胡叠泉,邢启顺.失独家庭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构[J].三峡论坛,2013(1):76-79.

本文是2014年度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温馨续航·情暖夕阳——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果。

奚海燕(1979-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农村社会问题研究。

2015-02-09

S-9

A

0517-6611(2015)09-361-02

猜你喜欢

照料困境养老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养生不是养老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养老之要在于“安”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