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2015-12-17叶慧珺何家才邹多宏
叶慧珺 何家才 邹多宏
·医学教育·
浅谈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叶慧珺何家才邹多宏
[摘要]自1993年原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完善,目前基本成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医生必备的一个训练阶段。同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础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也被提上日程并将逐步推广。这些变化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别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育模式将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以现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基点,探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发展趋势下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
作者单位: 23003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
自研究生教育制度确立以来,“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是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社会对高级医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种变化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集科研素养、创新力及临床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当下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以科研能力为主,严格训练科研思维及创新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口腔临床专科医师[1, 2]。科研训练具有时限性,研究生期间是其最佳的窗口期,一旦失去科研思维及能力训练的时机,对将来在临床上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力产生巨大影响。而所谓的“牙匠”就是牙科医生中缺乏科研思维及创新力的典型群体代表。
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 (3年) 及专科医师 (2 年) 培训计划并逐步推广,该政策的出台为把口腔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一位科学学位研究生,在其具备一定科研素养及创新力的基础上,又能通过5 年的临床训练,同时获得有效的临床技能培训,这为其成为复合型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专业学位口腔医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只是进一步加强了其临床的技能培训,而科研训练及创新力的培养仍然欠缺。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1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包括口腔医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八年制博士研究生,三年制口腔医学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生及博士生。口腔医学有五个二级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及口腔种植学。其中口腔内科学又被细分为5个三级学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病学和口腔预防学。相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二、三级学科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试行办法。但对于某些口腔医学专业, 经过 5 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后,口腔医学的中专生与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基本相当,因此,“如何让研究生从“牙匠”转变成“学者型牙医”就成为一个迄待解决的新课题。目前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研究要求较低,即一篇综述就可以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2 年或 3 年的研究生培养基本以临床为主。这样这些研究生就错过了最佳的科研训练时期,将对其今后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造成极大影响。一些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不能独立撰写医学论文,没有严谨的科研思路,更谈不上在临床上利用科研思路分析临床病例,提出关键问题并通过创新性手段加以解决。一旦走上临床岗位,临床医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临床诊疗工作,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状态下,要求临床医生再学习科研思路及接受科研训练将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就会限制临床医生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一个复杂的疾病,常规的处理方案为:① 查资料,寻找治疗这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然后独立或者在上级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治疗;② 查阅资料,分析病因,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全面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寻找致病机理,并就预防治疗等问题探索更为创新更为彻底的解决方案。相较第一种治疗方案,第二种治疗方案更具严谨性和创新性,该类医生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医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训练背景。
2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力训练的必要性
在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环节,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及独立承担专门技术的能力[3]。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发展的突破口,在完善理论的同时带动技术的进步。同时,科研训练又可以帮助研究生接受更多的前沿观念,深化对自我和现实的认知,从而推动生命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课题的新颖性,研究者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追踪学术前沿,归纳并总结出本学科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对研究生群体进行调查发现,接受过科研训练的同学对于前沿理论的敏感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条理性与创新性都明显强于未接受过科研训练的学生[4]。前者在临床中也将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基本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展现出更强的病历分析能力、严谨的治疗理念以及保持前沿技术的追踪力,时刻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来面对临床工作,一方面将文献中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在提升和完善临床诊疗体系,推动着临床实践的进步。
“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实践性医学人才,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只能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来完成,单一的临床技能培训是达不到这一培养目标的[5]。因此,提高在读研究生科研能力既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要求,也顺应了培养较强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来增强他们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发展潜力,培养出能够引领口腔医学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6]。
3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
自设立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以来,针对医学毕业生临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避免就业后出现“高学历低能力”,我国于 1995 年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建立了输送临床技能型医师的人才培训制度。2007 年卫生部继续颁发了专科医师培训实施的相关规定,口腔专科医师即指取得高等学校医学口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完成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培训作为我国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一个实训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实用性医学人才,并以开放式的动手训练以及专业型的技能指导和诊疗培训,在毕业和就业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7]。随着培训效果逐渐为大众认可,国务院七部委于 2014年初联合公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将于 2015 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规划到 2020年基本建立全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全面普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确定,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也得到逐步发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普及的大趋势下,如何将技能培训与研究生培养计划成功对接成为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各大医学院校中,由于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较低,专业型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有着明显重叠[8],培养内容和模式过于单一,浪费了大量的培养时间,同时也错过了科研素养训练的黄金时期。而学术型研究生经过2或3年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配合 5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个人综合素养上显著优于专业型研究生,能完成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及专业培训的成功对接,符合集科研素养、创新力及临床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6,9]。
基于此,最近提出了双轨制教育模式,也称为“5+3”模式,5年本科学习后到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 年。通过双轨模式,口腔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获得4证: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10]。该培养模式将有效解决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充分对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然而如何加强该模式培养过程中的临床科研训练值得探讨。
4如何培养双轨制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训练能力
① 理论上完善和引导临床科研的意义及重要性。在 5 年制本科教材中增设临床科研课程并作为必修课来完成。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循证医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及论文检索方法等。了解临床科研的意义及对促进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的作用。② 尝试建立临床、科研双导师指导制。临床导师指导临床诊疗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导师的科研思路及训练的辅导作用。双导师制可有效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训练[3,11]。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毕业答辩时须完成一篇临床研究论文,且具备独立临床科学研究的课题设计的能力。其次加强对训练基地及导师的考核,考核优秀的进行表扬和推广,对于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导师的临床科研业绩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指标实行考核制度,不合格的导师要取消其招生资格。
综上所述,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逐步建立,我们建议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做必要的调整。双轨制 (5+3) 培养模式将是一个有益的改革模式,该模式可有效解决目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对接的问题。然而如何加强双轨制培养模式中的临床科研训练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徐辉,周新文,厉松,等.浅谈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0, 18(3):485-486.
[2]阎昌琪, 王东旭. 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2(1):189-190.
[3]王现彬,陈闻. 科研训练与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高教论坛,2009(11):103-105.
[4]丁熙, 王宝玉, 王若蛟, 等. 专科医师培训学员去向的调查及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8):30-31.
[5]王培民,张农山.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22): 147-148.
[6]韦思明, 戴玉英, 蒋建平, 等. 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0): 103-105.
[7]赵霞,欧凤荣,于晓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的思考与初步改革[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4):137-139.
[8]马艳艳, 杨凯, 郑东翔.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比探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4 (5):431.
[9]杨世茂, 刘尧, 李运峰, 等. 探讨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5): 882-884.
[10]陈怡婷,陈地龙,谢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6):517-518.
[11]张健, 笪宇蓉, 刘艳霞. 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组模式探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2): 295-297.
(2014-12-01收稿2015-01-22修回)
通信作者:邹多宏,zouduohongyy@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370983)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5.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