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人待命部队的解读
2015-12-17朱江明
朱江明
组建一支常备的、专业的维和部队,不仅是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也是现实的军事需要。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特命机制,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中国自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后,外派部队主要以维和警察、工兵和医疗分队为主,这次大规模组建常备维和部队、参与新维和待命机制是一个相当不寻常的信号。相比于中国以往的维和部队,常备维和部队究竟有哪些不同?常备维和的编制、装备和人员训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8000人规模”的玄机
“8000人规模”,这个数字背后透露的信息很不简单。此前中国外派维和部队,在编制上大致类似于解放军陆军营级规模。有人认为,8000人大致上相当于解放军一个陆军师。这个判断并不准确。解放军现役陆军师主要包括摩步师、机械化师两大类,一个机械化师通常包含师机关和师直属分队,2个师步团,1个装甲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再加上其他战斗保障单位,按编制大约12000人。摩步师人数还要多于机步师,因为摩步团的人数要多于机步团。换言之,无论摩步师还是机步师,编制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显然,8000人不会是一个常规现役解放军师的编制。
此外,解放军海军陆战旅一个旅的编制大约有5000人,因此,这8000人也不会是海军陆战旅的编制水平。
以现有陆军和陆战旅编制的眼光看“8000人规模”,或许会觉得多少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的“规模化部队”,或许可以得到不小的启示。
“规模化部队”是美国陆军于2003年开始的一次全新的战斗体制改革,从一个由10000到18000名士兵组成的师级单位,转变为一个以旅为单位的部队。这一转变过程即“规模化”,这套模式现在正在被全球陆军学习、借鉴。“师改旅”是美国陆军自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也是世界陆军影响极大的一次变革,它昭示着未来陆战的发展方向。
模块化之后的美国陆军主要由两类部队构成:旅战斗队和模块化志愿旅。其中,旅战斗队又分为装甲旅战斗队(即俗称的重型旅战斗队)、斯崔克旅战斗队(即中型旅战斗队)和步兵旅战斗队(即轻型旅战斗队)三种。模块化志愿旅又分为五种:航空旅(CAB)、火力旅(Fire Be)、战地监视旅(BFSB)、机动增强旅(MEB)和保障旅(Sust Bde)。在旅战斗队中,重型旅战斗队的人数约为3800人左右,斯崔克旅战斗队和步兵旅战斗队人数略多,也仅有4000人左右。换言之,8000人的规模大致相当于两个模块化的美国陆军旅战斗队。
“师改旅”背后的逻辑
师改旅,并不是把师的名字改成旅,或者把师缩小为旅,其背后是深刻的军事思想变化。
二战中主要参战国家著名部队的番号多是以师为单位的,比如纳粹德国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维京师、国防军第七装甲师,日本的板垣师团(二战日本陆军的师团大体相当于师)、矶谷师团,美国的大红1师、82空降师等等。
在人类的战争实践中,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各国军队都是以师为最小的独立作战单位。一个师集成诸多兵种、能独当一面,才能彪炳史册,成为著名番号。从技术上说,兵种集成能力越弱,独立作战单位越小,越能够以少打多以快打慢。“师改旅”的灵魂,就在于精简机构,以旅为最低的兵种集成单位,从而缩短决策弧,规模小而战斗力更强。
中国维和部队的一次内部会议
冷战后爆发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揭示了现代战争新特点。在取得了制空权的前提下,空中火力成为毁伤火力的主要投送手段。大口径火炮无法同航空炸弹相比,因此,陆军的作用不再表现为集中兵力、杀伤敌人的“拳头”,而更多表现为空军的眼睛和鼻子。这就要求现代步兵必须具备长途奔袭、快速推进、迅速部署的能力,遇弱敌则迅速歼灭之,遇强敌则“粘住”呼叫空中支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屡屡以极少的代价歼灭伊拉克地面部队。阿富汗战争更是特种部队、中情局人员与空中力量的完美配合,,美军在开战之初只派出了6000人规模的地面部队,就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联盟打得溃不成军。
在新的形势下,如果依然以师作为最小作战单位,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更会影响部队推进速度,成为空军的累赘。对此,美国人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模块化前的师,好比一张100美元的钞票,而问题在于,现代战场上陆军的目标只值20美元甚至更少,其余的应该交给空军。模块化后的旅战斗队,就好比一张20美元钞票,可以更好、更有效率地执行军事任务。这就是美国“模块化部队”或曰“师改旅”的基本思路。
组建中国的全球战略机动部队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海外安全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2013年以来南苏丹、利比亚、叙利亚等地区性武装冲突的出现,中国在当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受到了一系列的严重挑战。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组建自己的全球战略机动部队。
与常规部队相比,战略机动部队必须火力更强、机动性更好、指挥级别更高,对军官和士兵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要求自然也更为苛刻、兵种集成能力和模块化程度必须极强,能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需求,“拼装”成不同任务类别的部队。而上述要求,同样也是常备维和部队所需要的。常规维和部队的组建,一方面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国组建全球性战略机动部队提供经验、培育人才。
近年来,军内关于美军师改旅的研讨和分析不断,已经成为解放军军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解放军当然不可能直接照搬美国的经验,因此组建全新的常规维和部队,作为实验样板为日后深化改革积累经验,不失为一个稳妥而又高效的方法。
全球性的战略机动部队并非新生事物,在许多国家已有雏形,只不过冠以不同的名目。在学习美国经验之余,其他国家的经验也是可以研究的对象。日本的“自卫队味精”——中央即应集团,就是日本为参与国际安全行动专门打造的样板单位。
“中央即应集团”,全称是日本陆上自卫队中央快速反应部队,简称“中即团”,英文缩写为“CRF”,这是一支具有战略机动部队性质的快速反应部队。于2007年3月28日成立,由日本防卫大臣(大致相当于国防部长)直辖。中即团在日本自卫队中,绰号“自卫队味精”,意指它整合了陆上自卫队几乎所有能第一时间出动的精干力量。
CRF和美国模块化部队非常类似,部队也分为两大类:战斗部队和专业部队。其中,战斗部队对应于美军的旅战斗队,专业部队对应于美军的模块化支援旅。其中战斗部队包括著名的第一空挺团(即空降团,定编约1900人),中央即应连队(定编约700人,日本的连队即“联队”,实际上是团级单位),第一直升机团(定编900人),特殊作战群(定编300人).专业化部队,包括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反特殊武器卫生队、国际活动教育队和国际和平志愿队等,定编人数从百余人到几十人不等。
此外,中即团还有一个集团司令部,并配有司令部直属部队,定编约400人。中即团司令军衔为陆将(大体相当于中将)。第一空挺团、第一直升机团指挥官军衔为陆将补(少将),中央即应连队、特种作战群的指挥官均为一等陆佐(上校)。
在中即团可掌控的部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当属第一空挺团。日本自卫队中有一个顺口溜:“头上空挺团,地上西普连。”意指这是两支可以随时部署到全球各地的部队。
第1空挺团主要搭乘C—1运输机或UH-1直升机执行任务,无法配备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但装备有120毫米口径和81毫米口径迫击炮。这两种迫击炮可由轻型轮式车辆牵引,也可由直升机吊运,能在90秒内实现火力转移,适合第1空挺团“快打快撤”的战术。进攻时,得到直升机部队支持的第1 空挺团,每天可推进150公里,能够连续作战72小时;防御时,第1空挺团可独立防御50公里到100公里宽的阵线。除了规模不如美军82和101空降师以外,第一空挺团在空中机动能力上与其不相伯仲。
除了执行常规机动作战任务外,第1空挺团下辖特种侦察排还可渗透到对手后方搜集情报、实施破坏。特种侦察排由其他部队或第1空挺团的志愿者组成,成员都接受过特种作战训练,并要求掌握两门以上外语。
中即团最神秘的部队要属特种作战群。该作战群固定成员只有300人,指挥官军衔却是一等陆佐(上校),可见规格之高。该部队是日本保密级别最高的部队,成员在中央即应集团成立典礼上也带着面具,他们的姓名、照片、出生地都是秘密。这是一支效仿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而建立的专业特战部队,三角洲部队从未被五角大楼正式承认其存在。
黎以边境上的中国“蓝盔”正在进行扫雷作业
赴刚维和官兵修筑卡乌姆机场施工点
中央即应联队则是一支受过特殊训练的轻装甲部队,编成和训练均参照美军游骑兵部队,属于具备特战能力的精锐步兵。由于具备装甲突击能力,因此中央即应联队算是整个中即集团的重装单位。
综合来看,中即集团的特点是编制大,军衔高,规模小,结构精干,士兵和军官的专业化程度极高,一旦有需求可以迅速扩充规模。中即集团通过日本防卫大臣,可直接与海自、空自力量协同作战,一旦有事可迅速实现全国甚至全球机动部署。日本修改安保法案之后,中即集团会成为海外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
欧洲国家因为规模小,人口少,因此没有设立专门的常备维和部队,但往往使用某一支国内部队,固定执行维和任务,这样的部队实际上也属于常备维和部队。其中,比较典型的莫过于绰号“圣马可”的 海军陆战营。
意大利海军陆战队编制规模不大,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由于人人都戴一顶黑色贝雷帽,所以又被称为“黑色贝雷帽”部队。“圣马可”海军陆战营则是陆战队中的精锐,总兵力约为1000人,其中30%的军官和士官来自陆军。营长和各大队的大队长为海军军官,士兵主要由志愿长期服役者组成。
“圣马可”陆战营是目前意大利三军部队中惟一经过特种训练和编组、用以进行登陆作战的部队,也是具备快速部署能力的两栖作战部队,意大利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主要也由这支队伍承担。
加入“圣马可”后第一阶段的基础训练,为期3个月,随后进入第二阶段的不同专业训练,为期四个月,为各专业兵种的技能训练。为了加强特战能力,队员随后会接受一些特种作战方面的训练。如在比萨军事伞兵学校完成海岸袭击、海岸摧毁、绝壁攀登和侦查推测等训练,还要在意大利特种部队的训练学院接受10周的特战训练,掌握反恐、城市作战和徒手格斗等技能,总之该部队的成员掌握各种作战技能,是战斗力全面的职业战士。
“圣马可”海军陆战营装备了新型的两栖登陆舰“圣·乔治奥”号,这艘登陆舰采用全通行甲板,被视为准航母级别的战斗舰。整个营可以装入一艘两栖突击舰,随时准备出发执行登陆行动。由于战备程度高且武器装备精良,该部具备两周内抵达全球任何沿岸地区的能力。“圣马可”营从建立之初就采取专营专舰的政策,配属给该部的两栖攻击舰专门为这个营服务。在意大利国内曾经有人质疑,这样是否有些浪费。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黎巴嫩维和行动中,“圣马可”营的快速部署能力和专业性,给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这种以海为家以舰为家的归属感,是其他国家陆战队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为当今第二大的经济实体,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在维和国际和平和秩序的实践中,中国的参与度还远远谈不上与自身国力相符。组建专职的合成化维和部队,无疑是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物质基础。
8000人的兵力规模,已经相当于日本中即集团近两倍的兵力,对于联合国的维护和平事业而言将会是极大的助力。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至少可以同时执行至少3个圣马可营级别单位的维和工作。
在卢旺达大屠杀中,联合国在整个卢旺达的工作人员规模仅有5600人,当时只需要4000人的受过训练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就可以阻止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当今世界正在因为恐怖主义活动而变得愈发动荡,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起维护和平和秩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