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15-12-17刘佐露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目标

刘佐露

(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1458)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环境推动下,高中的课程改革目标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仍需要不断普及和推广,使高中学校实现全方位素质教育。其中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不能仅限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应该将体育多元化价值作为出发点,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体育教师明确教育重点和方向,在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和教学素养的前提下,将体育理论体系、技能知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需要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教学因素,从学科特点出发,规划出体育教学的方向、进程、内容和方法,这是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蓝图,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依据和参考,对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作用。该文将高中课堂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高中体育课堂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设计,其中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和方法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教学参考。

表1 高中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的调查

表2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调查

表3 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调查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5所高中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材料和文献,进过分类和整理,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状况,从中汲取经验,为论文构思做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分为体育教师和高中生,问卷采用当面发放的形式,体育教师的问卷发放数量为50份,回收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发放高中生的问卷数量为500份,回收率为4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8%。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为高中体育课堂带来许多优良现象,但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还相差较远,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解决。

2.1.1 高中体育设备和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是保障高中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师有关体育硬件设施的问卷调查,从表1中可知,接近60%的体育教师反馈学校体育场地是足够供应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但是体育设施处于基本足够状况的现象存在也较常见。这充分说明了近几年来的新课改带给体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部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2.1.2 高中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偏差

该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众多体育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对教学设计的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教学设计存在一些偏差理解。体育教学普遍将教学设计与“备课”混淆一谈,实质上这两个概念之间不能划同等号,二者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区别,“备课”主要是对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整理和构思,而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长远发展的构思。教学设计的概念引入到我国教育事业中并不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才备受人们的关注,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相似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表4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否会考虑学生的感受

表5 体育课堂上学生是否被教师关注

2.1.3 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访谈了解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单一,缺少深度和广度,目标的制定多围绕着单个运动项目为目标,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体育与其他类别的运动项目的安排比例严重失调,竞技体育所占比例远远超出了其他项目,竞技体育对技术动作的标准性、统一性、复杂性要求极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竞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心理倍感压力,单一的训练使课堂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的实用功能也失去原有的价值。

2.1.4 课堂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是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表2、表3是对高中体育教师、高中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两个表格中可知57.78%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需求,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有58.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不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析其导致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并没有具体的分支和归类,内容存在“杂、乱、多”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分类上存在缺陷;二是由于高中生并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发展特征,认为高中体育运动是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变化运动项目,学生面对多种运动项目,存在一定的疲惫心理和身体状况,这违背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长期如此,高中生很难找到适合自身特征的运动项目,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2.1.5 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考虑自己的感受较少

体育课堂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考虑自己的感受就尤为重要,这同样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表4、表5的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考虑学生的感受占大多数,这表明教师意识到学生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计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手段并不理解和接受,或是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在操作中不容易把控,这均造成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并未关注自己,调查显示,只有34.93%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关注自己的,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对等性。

从以上关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可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还未实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目标,虽然部分体育教师已经重视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带来忽视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2.2 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内容的确定

2.2.1 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活与结构化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和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筛选,并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技术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进行内容安排,其中要尤其注重对内容的重难点划分。

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弥补以往传统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枯燥性等不足,尽量安排出灵活多样的内容供学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加工、创新和丰富,依据教学目标的变化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例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爆发力、速度和坚强意志力,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若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教师则可选择接力赛、追逐跑等体育项目加强教学效果。如此看来,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加工和创编促进学生对相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设计和组织,使教学内容形成网络知识体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传达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构想,这种方式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加工和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简洁性、思维性,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归纳和总结,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2.2 教学内容要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主要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等内容。在受到竞技体育训练思想的制约下,多数体育教师忽视对高中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因素,高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成熟。传统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竞技和复杂,并实施用运动技能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基础条件较差的学生倍感压力,久而久之,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身体水平、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做一步评估,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安排具有差异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层次,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胜利的喜悦,并从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应刻意追求体育项目的高竞技技能。

2.3 课堂体育教学设计手段的确定

课堂教学手段是指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障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是连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桥梁的重要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硬件化,是指学校为课堂教学所配备的教学场地、设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媒介物质;另外一种是软件化,即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表情等一切教学非物质辅助。

2.3.1 注重对体育课堂教案的设计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需要教师为本节课设计出精彩的教案做准备,教案的设计要严格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中重、难点内容的划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考虑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操作性,紧密联系教案与实践过程。最后,教案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体育负荷和强度是否超出高中学生的承认范围,技术动作中常见的错误、出现的事故损伤与急救等。

2.3.2 注意教师的传授语言和示范动作

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需要在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技术体系外,还需要较强的课外组织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感召和引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据调查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语言魅力存在较多不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声音亮度、表述清晰的高要求,教师语言的使用可根据具体课堂的要求灵活变化。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示范,一次要注重自身动作的准确性,其中包括自身服装大方、整洁的搭配。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节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教师准确的动作激发学生对完美技能的求知欲,教师的传授语言和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志,良好的教师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3 结语

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观念更新,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对课程内容和手段进行加工和创新,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建立和谐愉悦的高中体育课堂。

[1]刘华.有效体育课堂的教学手段[J].教学研究,2009(5):35.

[2]骆秉全.美与和谐一体育教学的本真追求与艺术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武汉:华中师范人学,2009.

[4]柴娇,何劲鹏,姜立嘉.从美学角度论体育教材特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78-80.

[5]王玉虎,蔡士凯.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想与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122-123.

[6]程大力.关于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的特征分析研究的特征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6):82-8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