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①——以浙江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为例

2015-12-17闫龙超陈浩周开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灵敏下肢乒乓球

闫龙超 陈浩 周开祥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我国乒乓球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位置,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保障性的选拔体制和集训体制。从技术层面来讲,乒乓球运动的灵魂就在于灵敏的步伐和脚下速度变化,是保障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技术发挥的保障,因此灵敏素质的发展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则显得尤为关键。

在国际范围内,灵敏素质被广泛认为是运动员总体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力量素质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下肢的绝对力量素质[1]。通过访谈多名省队的乒乓球教练以及运动员,了解到在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下肢绝对力量训练时,大多的会采用比较常用的向心—离心负重半蹲,而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短时间内变向移动较多,而这种能力需要更加强大的离心力量去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讲,下肢单纯离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浙江省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访问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NSCA官网等,重点查阅了目前国内、国外有关乒乓球训练以及体能训练尤其是离心力量训练和灵敏性训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表2 实验组下肢力量训练方案

表3 对照组下肢力量训练方案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米移步换球(20球)”时间表(单位:S)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乒乓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就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和下肢绝对力量训练及今后如何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等问题,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部分体能训练专家、国家男子乒乓球二队体能教练以及浙江省男、女乒乓球教练。

1.2.3 实验法

(1)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浙江省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22名,运动员训练年限都为8年以上,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人。

(2)实验时间和地点。

①实验时间:2014年6月2号—2014年7月21号,共8周,每周1、3、5三节训练课,每节训练课60分钟。

②实验地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能训练与康复中心,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馆

(3)实验训练方案。

实验组训练计划中,下肢绝对力量训练手段为史密斯杠铃架离心半蹲,而对照组下肢绝对力量训练手段为传统的史密斯杠铃架向心—离心半蹲。

针对乒乓球运动的专项特点以及专项体能需求,同时也根据访谈技术教练的结果,体能训练中下肢力量训练方案制定如表2、表3。

(4)灵敏素质测试。

实验前,对受试者进行灵敏素质测试时,采用的手段是目前国家队和各省队测试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时普遍采用的同时也是最经典的最符合乒乓球专项特点的“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法,在3米直线距离的两端分别放置两个多球架(其中一个多球架内放置20个乒乓球),运动员位于置放乒乓球的多球架一段,听口令计时开始,迅速采用滑步移动到空多球架一侧并将球放入空多球架内,然后迅速变向移动到起点,如此往复,直到将20个乒乓球全部移动到空的多球架内计时结束,记录所用时间,所有运动员完成一轮之后,再进行第二轮,共进行3轮,取最好成绩。经过8周的训练实验干预后,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并记录结果。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以及Excel,对实验前后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来验证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8周的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后,对采用纯离心下肢绝对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和采用传统离心—向心下肢绝对力量训练的对照组进行了灵敏素质测试(“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训练实验干预前,实验组运动员“3米移步换球(20球)”所用时间均值为29.28s,对照组运动员“3米移步换球(20球)”所用时间均值为29.13s,通过统计学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干预前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后,采用纯离心下肢绝对力量训练的实验组“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时间的平均值为26.04s,统计学检验显示实验组在训练实验干预前后“3米移步换球(20球)”的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训练实验干预后对照组“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时间的均值为28.58s,统计学检验显示对照组在训练实验干预前后“3米移步换球(20球)”的时间并没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检验显示训练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以上实验的结果来分析,因为实验组运动员在进行下肢绝对力量训练时采用了纯离心力量训练方法,“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时间明显缩短,说明实验组运动员灵敏素质显著提升,因此证明,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纯离心下肢绝对力量训练和传统离心—向心下肢绝对力量训练都可以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训练实验干预前后,实验组“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时间通过统计学检验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3米移步换球(20球)”测试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亦即训练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灵敏素质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研究表明下肢离心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对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灵敏素质与运动员的下肢绝对离心力量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下肢离心力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3.2 建议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讲,灵敏素质是整个技术链掌握和发挥的基石及灵魂,要想发展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必须从乒乓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出发,从专项动作模式、整个发力结构以及脚下移动特点来分析肌肉的工作模式,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力量训练方法,最大限度的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真正所需的专项力量。

离心力量水平只是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在发展运动员下肢离心力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核心区力量水平的发展,这是力量传输的纽带和桥梁。

在针对性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的同时,要注意柔韧性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力量从脚趾尖到手指尖的爆发性输出。

[1]Baechle and,Roger W.Earle.Essential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M].edition 3.朱学雷,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2]孙扬.快速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屈伸快速力量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万国庆.吉林体院乒乓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对移动能力的影响[J].才智,2013(28);301-302.

猜你喜欢

灵敏下肢乒乓球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乒乓球悬浮术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