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2015-12-17温瑞毅
温瑞毅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今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为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科技;建筑设计方法;实践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及工作方式。而以大脑工作为主的建筑设计自然也经历着改变,当代科技对建筑的渗透从最初的微弱影响发展到如今全面的影响,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对自然美、艺术美以及思维的美融合于设计中,与传统建筑设计有着较大差异。
一、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任务,对建设过程中或建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全面设想,并拟定好相关的解决方案,通常通过图纸或文件来表达,以确保建成后的建筑能够充分符合使用者以及社会期望的各种要求。建筑设计,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进行建筑物或建筑群设计所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通常涉及建筑学与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空气调节、供暖、煤气、电气、消防防火、工程估算、自动化控制管理以及园林绿化等多方面知识,因此需要各类科技人员的协调与配合[1]。
二、当代建筑设计趋势
(一)回归自然。人类环保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向往自然,因而更倾向于天然材料的选择。欧洲北部纳维亚流派的兴起对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强调自然色彩与天然材料的运用,并适当融入民间艺术的风格与手法。
(二)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中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日益广泛。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在设计过程中将光、形、色的效果匹配达到最佳。
(三) 趋向个性化。个性化设计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曲线、斜面、斜线设计等融入设计方案中;另一种是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进而实现非常规的设计方案,改变千篇一律的单一感[2]。
(四)整体的艺术化。在设计过程中,从整体进行考虑,将虚实、形体与色彩、空间关系充分融入设计过程中,从而达到艺术与实际的协调统一。
三、当代科学技术影响下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
(一)功能仿真。功能仿真主要是对一个设计方案是否实现其与其功能进行确定,是对设计功能的正确性进行证明的一个过程。功能仿真主要用于对电路逻辑关系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其仿真速度快,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对电路的输出输入端口与电路内部的任何信号及寄存器波形进行观察。目前,建筑设计的功能仿真通过对日照环境、人工照明环境、热环境以及能耗进行模拟,以达到对建筑综合功能进行模拟的目的。
(二)虚拟构造。通常,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和优化是都需要草图与模型来决定,直至设计图纸的最终形成。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是将设计师大脑中的思维创造图转化成二维平面图,然后再对二维平面图加以分析与评价;或者直接将大脑的思维创造活动转化成相应的实体模型。随着设计的逐渐复杂化。传统的二维平面图或者三维实体模型已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和制图软件的应用、CAD制图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设计师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虚拟环境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创造活动,这就是虚拟构造。虚拟构造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设计师们对大脑中三维空间的操控力。此外,便捷的编辑功能、交互式操控界面使设计思路能准确、及时得以体现,加快设计完成的进度。现阶段,CAD制图技术对概念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功能一体化编制、加工制造更为注重。当对某一设计图进行修改时,与其相关联的文件、视图与模型等的相关数据均会自动更新,进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三)柔性设计。柔性的实际含义指的是实用性和便捷性,通过对其进行不断改造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产品的更新、升级、换代以及其便捷性与实用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建筑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刚性”逐步转向“柔性”,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要求。柔性产品通常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以及开放的升级端口有力地保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得以优化升级,增加其使用寿命,有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建筑设计的柔性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建筑物本身的表征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指的是此系统对内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随着建筑物内部需求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与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建筑物本身的容量负荷、排放标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能力以及空间功能结构划分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建筑物的体系、结构都应具备良好的自动维护和改造升级的功能。
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准确把握当今建筑设计的发展倾向,正确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艺术性,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綦 红.论建筑设计方法[J].房地产导刊,2015(9):93.
[2] 黄卫东.探讨建筑设计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