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小议

2015-12-17肖亚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差异概念区域

肖亚琴

[摘要]人类生活在区域中又时刻影响着区域。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能让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开阔眼界,发现规律,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学习区域地理要紧扣“区域”二字,掌握区域地理的相关理论概念,然后纵向了解该区域的发展过程并与其他区域作横向比较,在比较中探究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关键词]高中区域地理理论异同因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28

区域地理是研究一定的地域空间里的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是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呢?教师除了提供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资料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推荐几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理论

区域地理涉及的范围广、对象复杂、综合性强,但无论哪个区域,其研究“指标”大同小异。从这些“指标”入手,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好渠道。因此学好本教材的首要一步就是掌握有关区域地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其中的重要概念。这些大同小异的“指标”主要隐藏在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内容里。

比如区域、区域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划分等概念,区域特色、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特点以及区域开发方式等知识,都是指导我们后续学习的理论依据。熟悉了这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后面具体学习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如此一理通百事,理论指导实践,可谓事半功倍。因此,认真学习教材第一章里的相关概念,注意概念里包含的要素或者条件,才能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与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保障。

二、比较异同

比较的方法,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具有特别巨大的作用。区域地理讲究的是某一区域的特色,而特色多体现在此区域与彼区域的比较上,也体现在区域现在与过去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比较上。

比如《区域发展差异》一节,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内容,都需要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进而形成明确、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学习完之后,都可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一张包含我国西北地区、洞庭湖区、田纳西河流域、美国农业、德国鲁尔区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六个区域的发展情况比较表。然后存同求异,得出相关结论。

另外,为了对每个区域有更精细、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区域间的对比更有说服力,不妨对每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作个纵向勾勒,了解每个区域发展的过去和现在,或许能发现诸多的“创新点”,在纵比与横比中得出更多新的见解。

三、因果分析

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如果说前面地理概念的分析和相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是学习的对象和结论的话,那么因果分析就是要透过这些对象和结论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学习地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地理规律,指导人类的开发活动,让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开展,并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使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

比如,了解了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以及东北的区域发展差异后,再进一步挖掘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就能指导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情况、自然条件,规划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而不是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本地的特色经济,促进人地关系和谐。

同样,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分析其城市化进程、产业发展的原因之后,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该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发展问题。要追求可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针对问题研究对策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四、实践体验

区域地理的学习,如果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就会缺乏体验。地理知识的学习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注重实践,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体会,在实践、体验、感受和思考中激活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就会深深地印在头脑中,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生活与教材的紧密结合,让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总之,区域地理的学习是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更宜居生活环境的需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类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和环境的诸多因素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定区域内的各种因素。各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促使各种因素协调发展,少做或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祸害人类自身的事情。因此,选择适宜的方法,学好并用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自己。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差异概念区域
相似与差异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区域发展篇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