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出发,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5-12-17谭珍
谭珍
每个孩子都有对音乐的渴望,音乐让我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正如柏拉图所说“节奏与调拥有最震撼的力量,它直抵人心,美化灵魂。”音乐对人的情感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充分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都在加强教育的力度。我们国家也把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写进了新课程标准。然而,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音乐课堂上还固执地存在。传统的“教唱式”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许多教师,音乐课成了单纯的唱歌课。一成不变的练声、视唱、训练节奏、学唱歌、练识谱的传统套路,让学生在围绕老师指挥棒运转的同时也丧失了对音乐课的兴趣。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简单的教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兴趣出发,更新观念,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构建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崭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音乐实践的主人,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发展,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素质,让音乐回归音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我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演唱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支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课堂真正焕发生机。
一、设情景激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1.注重环境,先声夺人
音乐教室是音乐的圣坛,高雅优美的教室布置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在大钢琴上摆放装饰的花卉,使教室充满生机;挂上音乐巨人的画像,激发好奇心,在认识大师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崇拜;利用教室后墙宣传班进行音乐宣传,这样,学生在迈入教室的同时就感到了音乐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兴趣,快速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2.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让课堂有巨大吸引力,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欣赏民乐《万马奔腾》时,我在教室里挂了二胡和万马竞技的画面,把大草原的画面用白板教学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进入歌曲欣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壮美。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运用教学媒介,培养兴趣
对于孩子厌学,甚至不学,合理利用教学媒介教学也是不错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
白板等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学生,其新颖、生动、直观等特点,能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学习的欲望。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我认为用多媒体设计恰当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如: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时,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多媒体把龟兔赛跑的整个场面展现出来;还有在教学《西洋乐器中的管弦家族》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乐器音乐欣赏。我个人在《春江花月夜》的传统曲目教学中,展示了夕阳西下,江波荡漾,皓月悬空,在优美静谧中展示民乐的清丽优雅,使学生有了美的熏陶。
(2)利用自制教具
在教学中我号召学生自制乐器,这样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是最容易做到的。如:把沙子倒入易拉罐或瓶子就可以作沙锤;用铁丝将酒瓶盖或贝壳串在一起当串铃;用空玻璃瓶装适量的水,配上一根筷子敲击当三角铁;用两个塑料粉饼盒对击做小镲等,让他们自带茶杯、酒瓶等适合做打击乐器的材料,学生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都超出了我的预想。有的学生甚至连家里的锅碗瓢盆都不放过,用这些寻常东西为乐曲设计伴奏。自制乐器用以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提高了音乐修养。课堂在敲敲打打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了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创新和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文化整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儿童喜欢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奇人轶事,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例如,在《黄河大合唱》中,我就介绍了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冼星海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自幼酷爱音乐。1928年,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30年,只身一人留学法国,半工半读,勤奋的回报是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加工整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介绍了抗日战争,激发了兴趣,也进行了德育。
总之,点燃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就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真正符合课标要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