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5-12-17杨志英
杨志英
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借助分层教学法来进行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之中。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而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这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将教学目标分成如下三个层次:
C层:识记梯形面积公式,能够简单应用梯形面积公式。
B层:明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识记面积公式,能够熟练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解题。
A层: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不难看出,三个层次的知识目标的设计是一步一步递进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进而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信心得到培养,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分层,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学生在不同方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
还以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
C层:考虑到C层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比较低一些,在授课的时候,我通常选择的是“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但和以往的“一言堂”模式不同的是,在讲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B层:B层学生属于中等生,我选择的是“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给予指导,最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A层:该层次的学生属于优等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也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放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制作相关的“梯形”,并自主动手进行推导,且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教学方法分层的目的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练习作业分层
练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环节,我们可以借助作业的分层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依旧以《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为例进行分层。
C层: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为15厘米,高为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B层:某梯形广告牌的面积是480平方厘米,上底是16厘米,下底是24厘米,思考:这个广告牌的高是多少厘米?
A层:一块梯形土地,上底是14米,下底是18米,高是6米,在这块地上种白菜,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15千克,这块梯形地可收白菜多少千克?
分层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效地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信心,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