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
2015-12-17台勤英
台勤英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变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层出不穷。如山东的“杜郎口模式”、广州的“生本教学”模式,其实质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这是当前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和操作不当,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流于形式,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低效现象。为此,本人就这些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解决策略,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一、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
1.情境设计不当,学习气氛不浓厚
有的教师对教材没有做深刻的研究就草率地套用他人或教案中的情境设计,虽然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其内容与本节课关系不大,学生在表面热闹中浪费了珍贵的时间,与“高效课堂”相违背,效率很低。
2.内容选择不恰当,合作效果不显著
合作学习是否有实效,关键环节就是问题的安排。课堂时间有限,选择的合作内容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那些过于肤浅、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出实质,必定白白浪费时间。
3.教学模式不新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教师有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按照大纲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套用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4.教师评价不全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活动之后是全班展示,在展示之后教师应该给予科学的评价,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这样容易挫伤乐于发言者的积极性,以后每当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就有置之不理的现象。
二、对合作中低效现象的解决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小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像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他们,给他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以愉悦的心境去获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传递对学生的鼓励、信任和尊重,从而学生会体会到温暖,有了信心,于是他们喜欢和老师交流心声、敢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乐于合作,共同完成老师传达的学习任务。
2.增强自信心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以最大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合作中,关键要看该课堂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的能力,同时又能恰当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对课本知识进行精心加工,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消除其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有意识地让学困生多开口,多表现。教师可适时地鼓励和物质奖励,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创新教学方法
创造性是教学艺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最忌死搬教条和模式化。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以情激趣呢?课堂像舞台,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生动的肢体语言、幽默风趣的课外知识,渲染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演示法、角色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舞台。总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方法。
4.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一定要认清新形势,转变新观念。新形势下教师更应努力及时充电,刻苦钻研新教材,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