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2015-12-17王介锁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算式数学知识生活

王介锁

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捕捉问题,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数学要和学生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解答的过程,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将数学知识点变得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将数学变成有活力的数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已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精心设疑,启思解难,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

1.借助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万事万物是有联系的,数学中也有与生活类似的现象,这需要我们善于将生活与数学联系,把数学知识提炼,与实际生活架起桥梁,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如在学习数学的“循环小数”内容时,老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自然四季风情的视频,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又从四季更替的角度解释“循环”含义,之后老师提出设问:像这样的事例,你还能举一些吗?于是学生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每个星期从周一到周日,过了周日又到周一,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的还提到了人体的循环,雨水的循环。这些例子大大强化了学生对“循环”的认识──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接着,教师设问:“数学中有没有‘循环这种现象呢,请你试算(1)1÷3;(2)14.2÷22”。顿时激发学生的探索之心,在计算和讨论中,掌握循环小数的含义。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为数学中的循环概念奠定了基础,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2.利用学生基本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方面寻找数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在学习混合运算中,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我们让学生收集了几张“超市购物单(一张是只有一件物品的,另一张是购两件物品的)”,弄清每一部分数据的意义,并根据数据分组编出应用题,接着又让学生说说第一张购物单上找零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大家列出综合算式,然后结合购物单,划出算式中先要算的部分,在比较中发现有减有乘,要先算乘;再出示另一张购物单,让学生想想总计是怎样算出的,找零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并划出先要算,说说运算的顺序。接着设问:你还能求出表单上什么数据来吗?列出算式,最后在大量算式的比较、分析及概括中总结出运算顺序。在这样一系列实际问题中,学生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托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件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要以大数学的教育观为指导,要打破“纯数学课”的界限,要善于寻找和创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从生活案例中引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减少了孩子们接受知识时的“压抑感”和“被动状态”。

如,在教学二年级“小统计”时采用“小猫钓鱼”童话故事,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积木代替鱼: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蕴含了统计学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个桌面上才能看出谁的比较多,在统计中水平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叠的高,表示谁钓的鱼多。正是这样的活动,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在教学《替换的解题策略》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学生思考: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原理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二、在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利用,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1.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关注生活的习惯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逻辑性很严谨的应用性基础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科研活动中,很多学科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利用数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

数学源自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只有在现实中利用数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只有应用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师应该坚持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坚持给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并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比如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自己所在地与以前旅游过的城市之间的距离,接着查找相关资料,算算到旅游地所用的时间,并为自己制订一个假期旅游安排,在实践、计算和查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测量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方法记录自己双休日的活动情况,并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两种计时方法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

3.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的优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质量和效率,数学教学中也要讲求方法的研究,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如结合学校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设计租车的方案,大家兴致很浓,根据现有车型(大车45人每辆,小车30人每辆)和年级人数165人,设计出好方案,接着让学生思考哪种方案最合适,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认为租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人要上车,二是空位要少,这样才不浪费,于是选择1辆大车和3辆小车或3辆大车,1辆小车较合适,接着教师又给出每种车的租金:大车100元,小车85元,因为要省钱,学生又得出第二种方案最合适。在层层比较、层层分析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探索中创造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数学对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实践中得以创新和发展,应用数学又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生活,使生活达到最优化。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体积计算”后布置了一道社会调查作业:小红的家准备砌上新房,请同学们设计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既经济又实惠?通过调查有的学生认为小红家砌楼房可以采用二十四墙,院墙采用18墙(即墙高为24厘米,墙厚为18厘米),当问为什么这样设计时,学生认为砌楼房时采用二十四墙主要是考虑承重,因此房子会更加牢固、安全,采用18面墙不需要在院墙外多做几层,院墙需要承受的压力相对也较小,而且可以节约一定的建筑成本,这种方式建筑起来的院子更加牢固、宽敞,让学生了解类似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常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课堂带到实际生活中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陈爱琴.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J].小学教学参考,2007(30).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算式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么写算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