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武汉市科学课及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建议

2015-12-16郭定芳肖长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课专业发展

郭定芳 肖长生

摘要:针对武汉市初中科学课开设、运行及教材编研与修订情况,走访7~9年级科学教材(武汉版)的几位参编者和科学课教师,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建设情况,反思科学教育专业如何发展,粗浅地提出若干个人建议。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教育;专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71-02

一、武汉市科学课及科学教育的现状概述

武汉版科学课(7~9年级)教材的编订始于2003年,由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胜祥和崔鸿教授主编。而武汉市初中7~9年级从2014年秋季开始正式开设科学课,师资来源于课程融合之前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教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作为武汉市唯一培养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的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设置始于2005年,该专业申报和设置单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支持单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2005—2011年,该专业共招生四届本科生,总人数为113人。笔者担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任教师,承担《科学教育》课程主讲等一定的教学任务,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也收到了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各方面问题的反馈意见。综合来看,本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首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总体感觉是大拼盘。在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这四个学科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彼此相互独立,很难体现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走向中小学,面对求知欲强的中小学生这一最基本的出发点。现行教材中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是学生听不懂,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及附带一系列问题。比如,“物理化学”这门课,难度很大,对化学本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很难,同时对中、小学生这么深奥的内容显得不现实。在2008级、2009级的课程设置中,物理化学及实验共计均为126学时,2010级的课程设置中,该门课及实验共计102学时,该门课为专业选修课,其学时几乎比任何一门专业必修课都多,相对不合理。

其次,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四届学生中,大约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招录时调剂到该专业,侧面说明学生及家长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不准确,学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小学当科学课教师的人很少,科学教育专业每一届都有90%以上的学生在积极备战考研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以期能够扩宽自己的职业选择。

见习实践机会太少。学生与开设科学课的中小学校的对接太少甚至没有对接,学生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在微格教学和课堂教学技能演练中,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的应用方面有所欠缺,课堂观摩时,对中小学生在科学课堂的提问感觉惊讶,表示压力很大。这些都源自于在武汉地区中小学科学课堂过少,学生实践机会不足,导致没有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制定专门的任职资格制度,研制并出台《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师范教育专业,但教育系统目前尚未设立专门的科学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尚得不到很好的制度保障,可替代性强,对于追求应试教育的中小学而言,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优势,不自觉地被打上“杂而不专”的烙印。

目前的科学课课程标准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编订等内容,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规范化、科学课教师专业化等内容涉及过少。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教师教育标准》值得借鉴。它将教师划分为3类:职前教师、新入职教师和专业教师,并对这3类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进行细致的规定和划分。澳大利亚制定本国的科学教师标准,为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其他国家也在逐步细化,但研究成果和水平从现有文献来看均未超越美国。研制适合本土特色的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可以解决高等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定位、目标、培养途径等,促使高等院校该专业建设规范化。

三、创新完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办出专业特色

由于科学教育专业是基于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萌生的新专业,国内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又由于各校管理依托物理系或化学系或生物系,各系在专业发展认知上受到自身专业局限和课程本位主义的影响。因此,就全国而言,突显一些制约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且具有普遍性、瓶颈性的核心问题,集中體现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结构欠合理、核心课时数分配不科学、培养模式不能有效适应人才成长的需求。

现行的科学教育专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各高校二级学院负责管理的“常规模式”;二是把科学教育专业的具体管理部门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专业建设和运行工作,而学生管理放在系(院)进行的“教务主导模式”;三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不设专任教师的“半独立模式”。调查显示,84.6%的高校选择了“常规模式”。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管理和运行模式比较合适,太原师范学院及安徽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2002年,太原师范学院开复合型多元化科学教师培养先河,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共生的与21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且富有弹性的、融多元目标为一体的立体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四年间、在2700学时内完成科学教师教育层面上的“博学专精和谐共生”的教育。

马鞍山师专有机地把“教学与社会、学业与就业”结合起来,对现有专业提出了“师范类专业做精、做优;高职类专业做大、做强。”的口号。该校的科学教育专业,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从“确定核心课程、增设专业课、开设两个选修方向、增加毕业设计的比重”等四个方面着手创新。比如,该校在调研科学教育专业计划时,为增加教学效果,特地增设《科技制作》这门必修课。结合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将选修课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两大类:即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不同类向。

四、实施特招或者提前批录取准科学教师,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除少数高校外,生源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个别高校因生源匮乏被迫停止招生。调查表明:有7所高校提出了生源不足、报到率不高、转专业学生数量增加等问题。如某一高校,2008年的招生计划为40人,第一志愿录取仅有1人。同时,转专业现象在科学教育專业中比较常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源“不足”和“匮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假如只是把科学教育专业作为一所高校志愿增补或者提档调剂的垫脚石,那么生源注定得不到保障且质量不高。对于新兴专业,教育部门需利用政策引导,实施特招或者提前批录取,让生源得以保障,再辅以其他专业建设支持,生源匮乏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目前高中没有设置科学课程,而且初中设置科学课程的学校也不多。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四年本科毕业后去从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会有一定的屈材感而情绪低落,而从事中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又总觉得缺乏底蕴,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其他如化学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相比无竞争优势。

所以,高校在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课程时必须目标明确,不能因为现时的功利性使价值取向偏移。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如果没有意识到专业使命感,就会迷失方向,所以要开设“专业导论课”。

五、与中小学结对子培养,提供足够时间的入职前培训机会

科学课在小学是副课,很多小学都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科学教师。同时,由于编制限制,这类专业毕业生进小学困难,即便是进了学校,也只能担任代课教师。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把专业办出特色,是摆在该校科学教育专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从“出口畅通度”来看,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扎实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区域,其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没出校门就被抢空;相反,那些视科学课程为“副科”,不关注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其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就业困难,还被视为“杂烩”毕业生、非“主科”教师,就业阻碍重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需要经常与当地或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建立良好的结对子培养体系,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让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有强烈的就业欲望和自信心。

开设中小学科学课的各省市,非常注重利用寒暑假时间对科学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但是效果不佳,很多教师回到工作中,仍然换汤不换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教学。目前的教育实习远远达不到准科学课教师的能力要求,需要进行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更加系统的岗前实习。

总之,由于科学教育专业的建设需要涉及到有关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院系的通力配合,所以在协调上存在难度,管理上也有一些漏洞,需要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特殊建设,保障7~9年级科学课程改革与高中分科教学不冲突,保障我们教育与社会不脱节,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秀英,张晓玲.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透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6).

[2]李中国.关于科学课教师培养的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

[3]太原师范学院“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5+3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组.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5+3”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Z].

[4]刘林,彭蜀晋.科学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9).

[5]夏灿.浅析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创新之处[J].才智,2010,(25).

[6]周青,马俊萍,刘洋.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本质观的初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1,4(1).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科学课专业发展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