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骨甲状肌构筑学和肌内神经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2015-12-16李寿田吴小艳朱光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舌骨构筑胸骨

李寿田 吴小艳 朱光琼 刘 建

1(遵义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遵义563099)

2(遵义医学院 附院急诊科,遵义563099)

舌骨下肌皮瓣临床上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等已见报道[1,2],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但国内外目前对于舌骨下肌群的研究多侧重于该肌群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3,4],对于肌群的构筑、肌内神经分布等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则对舌骨下肌群中的胸骨甲状肌的大体解剖、肌构筑、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做一定的探讨,为临床应用胸骨甲状肌提供解剖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体解剖法

10%甲醛固定二年以上的尸体10具(20~60岁),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胸骨甲状肌,观察胸骨甲状肌的位置、形状、起止点和肌束走行方向。

1.2 肌构筑法[5]

10%甲醛固定二年以上的尸体10具(20~60岁),取双侧胸骨甲状肌(共20块)。剔除胸骨甲状肌表面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用肌构筑法测量下列数值:①肌重(Muscle Weight,MW);②肌长(Muscle Length,ML);③肌纤维长(Fiber Length,FL);④羽状角(Pennation Angle,θ°);⑤ 生理横切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按公式计算:CSA=[MW(g)×cosθ]/[FL(cm)×肌密度(g/cm3)],肌密度为假定值1.056g/cm3;为了避免尸体固定时头部位置对肌纤维长度的影响,用标准化肌节2.2μm进行校正。

1.3 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6]

10%甲醛固定二年以上的尸体5具(20~60岁),取双侧胸骨甲状肌(共10块),剔除胸骨甲状肌表面的结缔组织和脂肪,按下列步骤对胸骨甲状肌肌内神经进行染色:①除色素:用3%氢氧化钾和3%过氧化氢浸泡,每周换液两次,约3周;②脱钙:用Sihler′s I液(1份冰醋酸、2份丙三醇和12份1%水合氯醛)浸泡,每周换液一次,约3周;③染色:用Sihler′s II液(1份 Ehrlich苏木素液、2份丙三醇和12份1%水合氯醛)染色,每周换液一次,约3周;④脱色:用Sihler′s I液脱染,此过程约需7小时;⑤中和:用0.05% 碳酸锂中和1小时;⑥透明:逐级甘油梯度(60%、80%、100%)透明,每一梯度约10天,约1月。整个过程大约历时4个月,最后在X线阅片灯上观察,摄片并记录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情况。

1.4 统计方法

因该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故均用±s形式予以描述。

2 结果

2.1 大体解剖

图1 胸骨甲状肌(右侧)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实物图和简图

胸骨甲状肌为一扁肌,位于颈前正中线的两侧,前面是胸骨舌骨肌,后方与甲状腺相邻。起自胸骨柄的后面,胸骨舌骨肌起点的下方,以及第一肋软骨的后缘,止于甲状软骨板斜线上。该肌起点较宽,止点较窄。两侧胸甲状肌下端相连,在上行过程中分开,呈“V”型。胸骨甲状肌的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与支配胸骨甲状肌的神经一起入肌。

2.2 肌构筑学

胸骨甲状肌肌重(6.54±0.46)g,肌长(7.06±0.64)cm,肌纤维长(3.22±0.42)cm,羽状角0°,肌生理横切面积(1.92±0.18)cm2。

2.3 Sihler′s染色

Sihler′s染色后的胸骨甲状肌呈半透明状,肌外形完整,肌束和肌内神经分支清晰可见,神经的各级分支染成紫蓝色(见图1)。颈袢神经发出上下2支一级神经分支支配胸骨甲状肌,上支约从该肌的中上部前面外侧入肌,大约平对第三气管软骨环高度,下支约从该肌下部外侧缘中部入肌,上支神经入肌后发出4~8条二级神经分支,二级神经分支又发出数条次级小分支,分支多而密,主要分布于胸甲状肌中部中央区;下支神经入肌后发出2~4条二级神经分支,主要分布于胸甲状肌的外下部。胸甲状肌肌内一级神经分支与肌纤维呈30°~60°夹角,二级神经分支多与肌纤维平行。在胸骨甲状肌Sihler′s染色标本中,还可见白色透明血管与神经伴行,其血管分支分布形式与神经基本一致。

3 讨论

肌构筑是通过测量肌的构筑学指数,对肌的运动特征做出量化评定[7]。高崇敬[8]、王鹤鸣[9]等均研究过胸骨甲状肌的肌长,本研究数据胸骨甲状肌肌长介于他们之间,推测可能是由个体差异造成。在肌构筑指标中,肌纤维长与生理横切面积的比值(FL/CSA)越大,则肌就越倾向于“速度型”设计,而生理横切面积与肌重的比值(CSA/MW)反映肌倾向于“力量型”设计的程度[10],本实验中胸骨甲状肌的FL/CSA 1.67大于CSA/MW 0.29,所以胸骨甲状肌倾向于“速度型”设计。胸骨甲状肌起点较宽,止点较窄,在上行过程中分开,呈“V”型,作者推测此种结构形式和“速度型”构筑设计都是有利于当该肌收缩时,能够快速降低在吞咽和发音过程中已抬高的喉头,从而增加舌甲间距离和声门前后径,有助于扩大喉入口和紧张声带。

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多与血管伴行从“肌门”处入肌。邱治民等人研究显示胸骨甲状肌由来自颈袢的下支发出的二支神经支配[11],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做甲状腺手术时,在第三气管软骨环以上高度,由正中线往外夹住并切断两侧胸骨甲状肌是恰当的,可使胸骨甲状肌的神经支配免受或受到最小的损伤。如果是切取舌骨下肌皮瓣时,建议从肌上下端切断肌肉,从正中线向外侧掀起皮瓣,这样可使支配胸骨甲状肌的神经受到的损伤减少。不过,应当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在胸骨甲状肌外侧缘与颈内静脉之间下行的颈袢的下支。

研究报道肉毒毒素可以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减少肌肉收缩,从而能够减少因肌紧张而出现的症状[12]。临床上根据这一原理,选择在肌内神经密集区注射肉毒毒素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肌痉挛。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胸骨甲状肌肌内神经主要分布于肌中部。因此,胸骨甲状肌肌痉挛引起的吞咽障碍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建议在胸骨甲状肌中部中央神经密集区注射肉毒毒素,具体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1] 孙长伏,李瑞武.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12):716-720.

[2] 张建伟,周昌龙,王永盛,等.舌骨下肌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3):334-337.

[3] Masuda,Muneyuki,Kamizono,et al.Tracheal reconstruction with a modified 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J].Laryngoscope,2012,112(5):992-996.

[4] Perrenot C.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obotic transoral Surgery for oropharyngeal tumors[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4,133(5):1312.

[5] 李寿田,吴小艳,唐谦,等.腘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2):147-149.

[6] Won SY,Kim DH.Clinical and anatomical approach using Sihler′s staining technique[J].Anat Cell Biol,2011,44(1):1-7.

[7] Delp S L,Suryanarayanan S,Murray W M,et al.Architecture of the rectusabdominis,quadrates lumborum,and erector spinae[J].J Bio-mech,2001,34(3):371-375.

[8] 高崇敬,钟世镇.用舌骨下肌皮瓣再造舌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5,1(3):172-174.

[9] 王鹤鸣,陆成梁.舌骨下肌群的应用解剖[J].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5,3(4):210-212.

[10] Wickiewicz TL,Roy RR,Powell PL,et al.Muscle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lowerlimb[J].Clin Orthop,1983,179(4):317-321.

[11] 邱治民,邹宁生.舌骨下肌群的神经支配[J].解剖学报,1980,11(4):347-350.

[12] Da Hye Kim,BSDH,Hee Suk Hong,et al.Intramuscular nerve distribution of the masseter muscle as a basis for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J].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2010,21(2):588-591.

猜你喜欢

舌骨构筑胸骨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舌骨形态学与显微结构的观测
老年患者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