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复套型肠套叠的临床与X线表现分析

2015-12-16包为民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套型肠套叠肠系膜

包为民 王 建 凌 冰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23803)

肠套叠是临床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2岁以下的小儿,是指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出现套入邻近肠管的情况,因肠系膜血管受到压迫,引发肠壁水肿、淤血、坏死,严重者可致患儿休克和死亡[1]。复套型肠套叠即肠套叠发生后,再呈套入远端肠腔内,若早期检出,及时诊治,可获得良好预后,X线检查为临床常用手段之一,本次研究就此内容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组选取小儿复套型肠套叠30例,男22例,女8例,均经手术证实,术前行气或钡灌肠诊断,予以整复治疗失败。对照组为单纯型肠套叠患儿,男24例,女6例。

1.2 方法回顾临床及X线表现,在X线透视下灌肠,了解套叠深度,发生套入部的大小、形态,整复后套入部停止的位置等。观察手术所见。复位方法: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取阿托品0.01mg/kg和冬非合剂1mg/kg常规肌注。取foley's管经肛门插入,并气囊注气,依据患儿大小决定注气量,通常为30~40ml,与空气灌肠肌连接,以50mmHg实施压力试灌操作,套头在透视下出现后,先对套头的形态、位置、大小分析,后依据回缩的速度对压力调整,但需在100mmHg以下。套头在回盲部停止或回缩缓慢时,先将部分气体排出,再行减压操作,后手法行数分钟按摩,再加压注气,至套头经回盲瓣,有一致于小肠口径的杯口影出现,继续加压注气,但压力适当降低,迅速回复小肠套头并复位。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观察组:患儿均有血便,呕吐27例,陈发性哭闹27例,腹部有肿块扪及21例,腹胀22例,腹泻5例,腹膜刺激征1例,脱水3例,发热11例;对照组:患儿血便26例,呕吐26例,阵发性哭闹28例,腹块17例,腹胀14例,腹泻3例,发热9例,脱水2例。病程、发病年龄、血便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n(%)]

2.2 X线特征观察组在套入部形态、大入部大小、套入部深度、灌肠整复后位置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X线特征比较[n(%)]

2.3 手术检查套叠类型 观察组:回结结1例,回盲结11例,回回盲结2例,回回结结5例,回回结11例;对照组:回回型1例,回结型29例。

3 讨论

临床在对小肠肠套叠分型命名时,以接受部的最远端肠和套入部的最近端肠为依据,复套型肠套叠即是肠套叠再出现套入远端肠管内的情况,本次选取的观察组以回回结和回盲结为主,与相关报道一致。

3.1 总结血便发生原因,为套入部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黏膜出血、脱落及产生血性渗出所致,复套肠管表现为层层重叠征象,外层套鞘在扩张程度上受到一定限制,并出现水肿、收缩、痉挛,血供严重障碍[2]。观察血便特征,色鲜红、次频、量多,与血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多、量大、套叠紧可能相关。腹部脏器中,回肠血供中最有较高坏死几率,出现复套时,其缺血程度明显加重,可对肠坏死多于单套进行解释[3~4]。

3.2 复套的肠套叠最深端通常是套入肠管的最近端,主要为回肠,其以由近到远为肠蠕动的方向,套入部蠕动强烈,可一起带入结肠、盲肠、肠系膜、阑尾,套得越深,越多组织套入,程度越紧。实施灌肠操作时,受阻端初显示呈较光滑显示,在加大灌肠压力的情况下,进入的对比剂量增大,较多的套入部可显示,即呈多分叶、不规则的轮廓。对单套叠的套入部进行观察,通常呈较光整表现,有较多对比剂进入时,边缘呈较光整的圆柱状影或团块[5]。套入部出现的组织越多,即呈越大显示,肠系膜、肠壁的缺乏血程度与其大小也有密切关联,本组有部分病例,有巨大的套入部,呈分叶状、不规则表现,套入极深,套入部均有肠坏死。单套也有较大、多分叶可见,套入部易出现肿胀、坏死情况,灌肠显示,套入部在肝曲呈大、分叶状表现,套入部肠管经手术见有腐臭位,发黑,小肠切除约120cm。临床针对复套的肠套叠肠管进行灌肠,有较低的整复动度,套入部至灌肠压力较大时,才出现移动情况,停止处较深,部分甚至固定不动,整复单套叠,多因难通过回盲部而失败,且单套叠组中,≤120d的人数较多,高于复套组,需引起临床重视。3.3通过临床及X线表现,可归纳小儿复套型肠套叠特征,具体为(1)症状重于单套,血便次频、量多,以鲜血便为主;(2)多有肠坏死伴发;(3)套入部呈分叶状,不规则,套得深、紧,较大。但本次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如仅对手术治疗的复套叠特点加以概括,未分析灌肠整复的肠套,对照组也为未能整复的患儿,两组发病年龄均较长,有腹胀、呕吐情况的病例较多,对诊治造成一定干扰,需展开进一步研究。

综上,针对小儿复套肠套叠,需慎重控制灌肠整复压力,临床及X线特点经钡剂灌肠可明确显示,临床需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

[1]唐强,赵见喜.小儿肠套叠在X线空气灌肠下腹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32 ~33.

[2]Navarro O,Daneman A.Intussusception Part 3: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se with and identifiable or predisposing cause and those that raduce spontaneously.Pediatr Radiol,2004,34(4):305 ~312.

[3]毛中美,周晓兵.187例肠套叠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8):1079 ~1080.

[4]孙海成,曲林涛,程永远.数字X线机监视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9):57 ~58.

[5]张树成,王练英,王维林,等.新生儿原发性肠套叠临床诊治特点浅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8):403~405.

猜你喜欢

套型肠套叠肠系膜
韩国市区内老年集合租赁设施分析*
——以首尔市Signum Haus和Noblesse Tower项目为例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