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射线联合MRI检查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5-12-16刘慧慧吴荧荧朱丽宋廉戴学标黄文思王颖刘文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X射线边缘肿块

刘慧慧,吴荧荧,朱丽,宋廉,戴学标,黄文思,王颖,刘文新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镇江212001)

X射线联合MRI检查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刘慧慧,吴荧荧,朱丽,宋廉,戴学标,黄文思,王颖,刘文新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镇江21200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X射线联合MRI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5例女性TNBC患者的资料,采用X射线和MRI检查对患者资料进行影像学技术方面的诊断,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TNBC的X射线表现主要为肿块形状、边缘、有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等,其中有42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影;MRI检查显示,有47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影。X射线和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6%和90.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二者相结合应用于TNBC的诊断检查,分析检查的准确率为94.5%,结果明显高于单独应用X射线检查,而与MRI检查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X射线和MRI检查有利于提高TNBC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X线;磁共振成像;乳腺肿瘤;肿瘤/病理学;预后

近年来,乳腺癌已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提高,患者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1]。根据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乳腺癌分为多种亚型,包括Luminal A、Luminal B、Erb-B2过表达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TNBC由于其在组织学检测中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而得名。TNBC具有早期诊断难、易转移、易复发、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因而属于乳腺癌亚型中预后较差的类型[2]。目前国内外对TNBC诊断的了解较少,尤其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报道涉及较少,本研究通过采用X射线和MRI 2种影像学技术的方法,对比分析二者在TNBC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促进TNBC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辅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评估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TNBC患者55例,其中病理学表明浸润性导管癌36例,导管内癌7例,髓样癌2例,实性乳头状癌2例,小叶癌5例和黏液腺癌3例;年龄28~62岁,平均45.1岁。

1.2 方法

1.2.1 X射线检查采用GE-ALPHA RT MGF/10乳腺X射线机及柯达CR系统,常规对双侧乳腺采用双侧头尾位(CC)及内外侧斜位摄影(MLO),如遇特殊情况可加用侧位摄影。自动设置投照条件及曝光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乳腺肿块形态及边缘、有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相关规定,在不知道临床和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由2位专门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生,共同评阅所有乳腺X线片,并且共同讨论作出相应诊断。

1.2.2 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1.5T MRI扫描仪。患者取俯卧位,双侧乳腺悬垂于扫描乳腺专用线圈内。行常规冠状面、横断面及矢状面平扫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TE/TR=1.52/4.43 ms,矩阵256×160,视野32 cm×32 cm,翻转角度85°,激励3次。扫描条件和序列:采用脂肪抑制序列加二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于10 s内快速注入相应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前后进行常规扫描。通常增强的图像需要经过剪影技术后处理,对比分析双侧乳腺增强前后,异常病灶的变化时间及变化形态。

1.2.3 分级标准根据美国放射学学会的评估性报道,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分为两大类别,即不定类别(0类)和最终类别(1~6类)。0级:阴性,通常结合其他影像检查作进一步比较。1级:良性病变,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症、小叶增生、纤维囊性改变或结构不良。2级:肯定的乳腺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单纯囊肿、积乳及积油囊肿;肯定的良性钙化,包括边界清楚的条状钙化、点状钙化以及新月形的沉积性钙化等。3级:可能的乳腺良性病变,必要时需进行随访检查以确定分级。4级: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需要进行相应的恶性评估、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必要时进行随访复查。5级:肯定的恶性病变,包括典型的乳腺癌、带毛刺不规则形密度增高的肿块、及带毛刺不规则形的肿块且其伴随多形性钙化。6级:新增加的分级类型,包括已被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但仅接受过有限治疗的病例。一般分级评价大于或等于4级的标准,通常可诊断为恶性病变。而当X射线和MRI检查联合时,其中任意一种检查大于或等于4级的标准即可考虑恶性病变。

1.2.4 免疫组织化学对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相关受体ER、PR和HER-2的表达水平。判断ER、PR细胞阳性的标准为细胞核染色阳性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反之则为阴性。判断HER-2细胞阳性的标准为细胞膜染色阳性细胞数大于10%,反之则为阴性,并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有无扩增,无扩增者为阴性,有扩增者即为阳性;当ER、PR和HER-2受体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均为阴性,即可定义为TNBC。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NBC的X射线表现TNBC的X射线表现主要为肿块形状、边缘、有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等。本组55例病例中有43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形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6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13例。肿块边缘清楚锐利12例;肿块边缘呈毛刺样7例;肿块边缘模糊欠清24例。本组病例伴钙化13例,其中单纯钙化3例;肿块伴钙化10例。本组病例淋巴结转移共发现6例。另有4例表现为结构紊乱,8例未见明显肿块影或钙化。

2.2 TNBC的MRI表现MRI检查显示本组55个病例中有47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形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8例,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14例。肿块边缘清楚锐利14例,肿块边缘呈毛刺样9例,肿块边缘模糊欠清24例。本组病例伴钙化16例,其中单纯钙化5例,肿块伴钙化11例。本组病例淋巴结转移共发现11例。另有3例表现为结构紊乱,5例未见明显肿块影或钙化。

2.3 X射线和MRI检查在TNBC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根据上述BI-RADS评价分级标准,TNBC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可评估为乳腺癌4级。X射线、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大于或等于4级类型的病例分别为46、50、52例(表1)。X射线和MRI检查对于TNBC分别的诊断准确率为83.6%(46/55)和90.9%(50/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X射线和MRI检查联合应用于TNBC的诊断时,其准确率为94.5%(52/55),高于单独应用X射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独应用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X射线、MRI与二者联合应用对TNBC分级诊断的符合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相关文献报道,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占整体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0%~20%,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发病年龄总体较年轻、易复发、易转移,通常以远处转移多见,如肺转移、肝转移等[3-4]。TNBC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并且与多种分子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p53(抑癌基因),导致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较差[5]。本研究通过X射线和MRI检查以加深对TNBC影像学特征的了解,提高TNBC的临床诊断的价值。

乳腺X射线检查是筛选乳腺癌的常用手段之一[6]。TNBC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浸润性导管癌在X射线上通常表现为肿块、钙化、肿块伴钙化,结构扭曲及淋巴结转移等影像学特征。TNBC的X射线特征多为良性表现,如肿块多为类圆形,边缘清晰锐利,肿块内的钙化也以点状及短条状等良性钙化多见。而肿块边缘欠清以及多伴有不规则钙化等恶性病变特征很少发生于TNBC[7-8],这与本研究发现基本相符合。本研究X射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3.6%,显著低于MRI检查(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TNBC通常直接进入浸润阶段,早期诊断较难,而X射线检查早期诊断TNBC结果欠佳,因此,相比MRI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较低。为了进一步确保TNBC的早期诊断率,需要将X射线检查与其他检查相结合。

MRI检查提供不同断面的乳腺影像表现,可以更准确清楚地显示肿块形状、边缘,钙化的形状及邻近淋巴结转移。MRI增强扫描更能较好的显示肿块内部的生长及血流灌注表现。MRI检查中还具有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减少周围组织对病变造成的伪影表现。MRI检查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也具有很好的作用,避免临床医生的误诊和漏诊,并可预测评估乳腺癌的相关病理分级[9]。TNBC在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肿块多为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环状强化,而在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及数目方面未见明显特异性表现。MRI检查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X射线及超声检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预后恢复[10]。这与本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组资料结果显示,MRI检查诊断TNBC的准确率为90.9%,明显高于X射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5例资料结果显示,联合应用X射线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5%,高于单独应用X射线检查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独应用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是虽然MRI检查对于TNB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但对于较小的TNBC病灶,诊断可靠性不如X射线检查。因此,X射线和MRI检查互补不足,相辅相成,将二者联合应用更有利于TNBC患者的临床诊断。

综上所述,X射线检查对小病灶较敏感,而MRI检查对于病灶的早发现和早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X射线和MRI检查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TNBC的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陈玉敏,张江宇,师锁江,等.高频彩超、钼靶X线和乳腺MRI三者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93-94.

[2]曹华,闰茂生,郑涛,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1,5(6):15-21.

[3]Pern F,Bogdanova N,Schürmann P,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BRCA1,BRCA2,PALB2 and BRD7 in a hospital-based series of Germa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PLoS One,2012,7(10):47993.

[4]张毅,张颖,修海清,等.三阴性乳腺癌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2):30-35.

[5]魏晏平,李智贤,曾健,等.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6):508-510.

[6]李文峰.MR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120-121.

[7]Staudacher L,Cottu PH,Dieras V,et al.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he Institut Curie experience[J]. Ann Oncol,2010,22(4):848-856.

[8]葛怀娥,白希永,陈虎,等.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1(4):87-91.

[9]周群,刘文新,于寅尧.动态增强MRI联合钼靶X线摄影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价[J].吉林医学,2012,33(4):714-716.

[10]胡静,汪登斌,柴维敏,等.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25(9):1011-101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2.039

B

1009-5519(2015)02-0257-03

2014-11-05)

刘慧慧(1977-),女,江苏镇江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X射线检查工作;E-mail:916655414@@qq.com。

吴荧荧(E-mail:928955267@qq.com)。

猜你喜欢

X射线边缘肿块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
青海卫生院X射线机应用及防护调查
完形填空精选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