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

2015-12-16欧阳间英黄月婵杨兰楠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血糖社区糖尿病

欧阳间英,黄月婵,杨兰楠

(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佛山528300)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

欧阳间英,黄月婵,杨兰楠

(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佛山528300)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65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建立档案的104例65岁及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访,给予一对一、面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经过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得分[(4.88±0.85)、(5.81±0.59)、(5.51±0.77)、(2.26±0.73)、(3.69±0.36)分]均高于对照组[(4.06±0.89)、(4.32±0.83)、(4.12±0.67)、(1.67±0.52)、(2.03±0.61)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6.06±1.36)、(10.16±2.3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01±1.74)、(11.45±2.5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65岁)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糖尿病,2型;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自我护理;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改变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糖尿病患者成功控制疾病的关键[1]。随着糖尿病相关知识在患者中的逐渐普及,自我管理行为在糖尿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作者在社区糖尿病管理实践中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非常高,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为此,作者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初步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中心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已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65岁及以上,且无严重并发症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3)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能自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接受社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防治和精神心理等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由本中心糖尿病护理管理小组资深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根据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结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中发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连续、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护理干预小组每月针对患者的共性问题进行群体教育、小组交流讨论,个体差异问题给予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指导。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治疗目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服药、血糖监测、社会心理及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情况。家访时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如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及注意事项、是否正确服用降糖药物、是否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方法和日常的自我护理等,动员家属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并督促患者坚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机体、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一对一、面对面的干预护理,选择便于理解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如简单易懂、简洁的图形和卡片便于患者记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变其用药观念和饮食行为。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和帮助,确保患者使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减少不良反应。检查患者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自我保健及管理等。

1.2.2 评价指标分别于两组患者入组时、接受护理干预6个月时采用SDSCA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5个部分,共20道题,每个部分2~7题不等,每道题得分有0~7分8个等级。评分方法:首先算出每个部分的平均分,再将每一部分得分相加即得出自我管理总得分。总得分最高分为35分,单项最高分为7分。同时,进行相关糖尿病代谢控制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主要控制指标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主要指标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注:-表示无此项;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组别干预后n 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对照组52 52 t P --8.68±1.35a8.77±1.54 -0.317 0.752 13.24±2.45a13.17±1.95 0.161 0.872 6.06±1.36b7.01±1.74 -3.099 0.003 10.16±2.33b11.45±2.52 -2.714 0.008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糖尿病SDSCA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糖尿病SDSCA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干预前干预后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自我管理总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自我管理总分饮食控制t P 22.59±4.41a19.02±2.19 5.235 0.000 52 52 --18.83±2.50a19.12±2.40 -0.604 0.547 4.06±0.84a4.04±0.78 0.125 0.900 4.27±0.70a4.28±0.87 -0.064 0.949 3.83±0.63a3.95±0.65 0.955 0.342 1.44±0.60a1.63±0.53 -1.712 0.090 1.58±0.54a1.65±0.54 -0.657 0.513 4.88±0.85b4.06±0.89 4.779 0.000运动锻炼5.81±0.59b4.23±0.83 10.517 0.000药物依从性5.51±0.77b4.12±0.67 9.826 0.000血糖监测2.26±0.73b1.67±0.52 4.739 0.000足部护理3.69±0.36b2.03±0.61 16.969 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中各项指标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CA总分均值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得分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近9 240万,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糖尿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占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5],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约占20.4%[6]。而且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增加趋势短期内很难遏制,糖尿病流行状况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增长速度快、治疗控制难、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7]。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由于大医院门诊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对非住院患者的治疗往往难以实现面面俱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方针在我国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慢性病的预防与监控基地[8]。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等慢性病由社区进行随访管理已成趋势,所以对于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也成为护理行业的一个新课题[7]。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不可能始终守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需要糖尿病患者自己来做,这就需要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很低。石莲桂等[9]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行为良好者只占24.5%。控制糖尿病不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而且依赖于患者坚持长期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能改善其血糖、血脂、血压,减轻体质量,从而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0]。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水平与代谢控制呈正相关[11]。良好的自我管理可增加患者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其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达到理想的代谢指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患者最近,在引导糖尿病患者成为疾病自我管理者的过程中应发挥关键作用[8]。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服务,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12]。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的参与意识,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7]。灵活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做到知与行的良好统一,社区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13]。同时,主动走向社区开展糖尿病护理干预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地交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改变了以往单一被动的护理模式[6]。

本中心应用糖尿病患者SDSCA,先对辖区内部分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家访,给予一对一、面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均值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得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和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改善其血糖水平,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的干预效果。

[1]汪星,张建凤,王芳云,等.动机性访谈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32(12):2066-2068.

[2]汪星,张建凤.行为改变理论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1,9(33):3091-3092.

[3]雷良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57-59.

[4]Yang W,Lu J,Weng J,el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5]周秀娟,陈文贵,叶秀文.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559-1560.

[6]曹玲,刘芳,侯亚萍.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2,28(22):155-156.

[7]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98-299.

[8]李凤娣.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220-221.

[9]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5):10-12.

[10]汪星,张建凤,李志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52-56.

[11]刘小丽,王文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2-214.

[12]沈毓芬.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9(26):55-56.

[13]王爱萍.老年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64-365.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Ouyang Jianying,HuangYuechan,YangLannan
(ShundeDistrictDaliangCommunityHealthSerivceCenter,Foshan,Guangdong5283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diabetic(Type2)patients with 65 years old or above.Methods A total of 104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 65years old or above filed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2 samples of each group)respectively.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with routine diabetic knowledge only. Where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only taught with routine diabetic knowledge but also were made familiy visit and given one-to-one and face-to-fac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abetic(Type 2)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community nursing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6-month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ot higher scores on diet control,physical training,drug compliance,blood glucose monitoring,pedal nursing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4.88±0.85)、(5.81±0.59)、(5.51±0.77)、(2.26±0.73)、(3.69±0.36)]vs [(4.06±0.89)、(4.32±0.83)、(4.12±0.67)、(1.67±0.52)、(2.03±0.61)].The valu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glucose 2 hoursafter meal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which had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6.06±1.36),(10.16±2.33)vs(7.01±1.74)、(11.45±2.52)mmol](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s could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diabetic(Type 2)patients of 65 years old or above significantly.

Diabetes mellitus,type 2;Aged;Community health nursing;Self care;Nursing intervention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2.007

A

1009-5519(2015)02-0179-03

2014-08-22)

欧阳间英(1970-),女,广东佛山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社区慢性病管理与社区护理工作;E-mail:1548886769@qq.com。

猜你喜欢

血糖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