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空间”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及其构建措施

2015-12-16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馆员图书馆



“第三空间”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及其构建措施

李品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优势被逐步消解。第三空间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发挥图书馆作为一种场所、空间的价值,构筑一个平等、自由,寓文化教育与公共休闲的第三空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论文从打破身份限制,更新服务理念,发挥读者的自主选择性,构建交流平台,重视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信息共享空间自由平等公共休闲

分类号G258.6

The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Spac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Li Pinqi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as information centers are gradually digested. The third space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n excellent research perspective. It is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libraries to display the role as a space which provides a resource of equal, free, and cultural-related public recre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the third space from the aspects of breaking identity limit, updating service philosophy, giving full play of a self-selection, building communication platform, emphasizing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Third Place. Information Commons. Freeand equal. Public recreation.

1 “第三空间”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其所著《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定义的“第三空间”是城市中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公共空间,如市中心的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在这些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没有职场的上下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里各种角色的束缚,可以把真正的自我释放出来。自由、平等、公共、便利、休闲是第三空间的典型特征。“图书馆作为非功利性的社会机构,具有‘第三空间’自由、平等的特点和积聚资源、提供服务的功能,是‘第三空间’的重要载体”[1]。近年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逐渐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2009年IFLA国际图联卫星会的五大主题之一即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2011年的IFLA,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仍是代表关注的议题。

2 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困境及其空间性的突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载体、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阅读文献信息的时间空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检索的便利性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人们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地成为新时代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形态。于是有人质疑,有了数字图书馆,我们还要图书馆干什么?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就大胆地指出:“在下一个20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只留下几个保存过去的印刷资源的机构。”[2]无独有偶,2011年1月2日,《美国高等教育纪元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的文章,指出纸本馆藏将无人问津,不断改进的搜索引擎和社会网络工具使图书馆的培训和参考咨询多此一举。该报告尽管有点耸人听闻,但无疑为我们图书馆人敲响了警钟。

“在“图书馆消亡论”的威胁中,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校园的中心建筑却在不断地新建和改造更新,内外环境越来越亲近公众,不断彰显作为场所、空间的价值,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人们仍然喜欢到商场购物,去电影院看电影,到足球场去看足球,到图书馆去看书,就是能在一个公共的空间里获得与人交流和共享的愉悦。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应是读者所需要的物理形态的空间,也应是读者精神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第三空间。

3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内涵及其定位

传统意义上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收藏文献的空间,在这里聚集了庞大的纸质馆藏图书、各类专业数据库及其他数字资源,其目的是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应属于课堂之外的第二学习空间。在这种定位下的高校图书馆,逐渐遭遇了发展的困局。程焕文教授即在其报告中指中: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困局之一即是分道扬镳的用户,教师记不起图书馆,数字资源比纸质资源更重要;学生离不开图书馆,却是由于空间资源比信息资源更重要[4]。

第三空间的理论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作为高校图书馆主要读者的大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区别于宿舍生活空间,课堂学习空间的另一种空间形态,在那里弥漫着悠闲惬意的文化氛围,在那里,既可以安静地与书交流,也可以热情地与人沟通,还可以参与图书馆组织的各类活动,收获知识,积累素养,获取心灵的归属感。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读者拥有平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有自由地表达各种思想的机会、有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可以体会宽松舒适的文化气氛。

3.1平等的信息共享空间

第三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的首要特征即是其平等性,在这里没有各种社会地位的尊卑之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可以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寻找心灵与精神的自由与愉悦。第三空间的平等性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图书馆平等服务的核心理念,构筑一个人人平等的信息共享共间,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使命与天职。所谓人人平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个人意义上,人的尊严一律平等;二是在社会意义上,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一律平等。”[5]158平等意味着没有歧视,所有读者都有普遍均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与机会。

因此,所谓平等的信息共享空间是指在图书馆里,没有师生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身份尊卑之分,所有的读者都有平等地享受图书馆一切服务的权利。高校图书馆有别于公共图书馆,其读者群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之分,教师与学生之间,馆员与学生之间,也不免有一种身份上的优势,在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的机会上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以借阅图书的册数为例,各大高校图书馆几乎都以读者的身份为基础,人为划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的借阅册数。这种以身份来确定借阅权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3.2自由的获取知识的空间

所谓自由的图书馆空间,是指人人都有不受限制地寻求和接收各种观点的信息的权利,并有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读者的自由首先体现在用户的自主选择上。“所谓用户自主选择,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判断,不受他们干涉和限制自主选择使用图书馆资源(包括书籍、资料、设施、设备等)的状态”[5]139。为保障这一权利得以实现,IFLA在《关于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声明》中指出为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采集和收藏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确保只基于业务角度考虑馆藏的采选和服务方针,而不受政治、道德和宗教的影响”。在信息的收藏上即体现知识自由的理念。其次,读者还有表达思想的自由,读者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者其他艺术形式表达思想。

3.3公共的社会交流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生活倾向于一个虚拟的世界,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人们的心灵也越来越空虚。作为高校图书馆主要读者群的师生也同样不例外,他们需要一个除居住空间和学习空间或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里,人与人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下相互交流,共享信息,放松心灵,滋长智慧。高校图书馆是聚集信息资源和人的资源的知识空间,过去我们更多关注静态的信息资源,而忽略了动态的资源,尤其是人的资源。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通过组织各类阅读活动、竞赛活动、讲座论坛、文化展览、主题周活动等文化活动,构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内外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3.4宽松的滋长智慧空间

人们到图书馆来,不一定是为了阅读某本图书或查询某篇文章,更多的是希望来到这个能使人产生灵感的地方寻求帮助。人们需要一种亦文化亦休闲的空间,在这里人们既能收获知识也能放松心灵。“中国人的骨子里需要一种悠闲自得、恬淡安逸的感觉,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空间也应该有让人气定神闲的舒适氛围。如果以大学城做例子,有人开玩笑说下午茶和酒馆对英国的科学研究有难以估量的贡献,也是依赖那种惬意安闲的氛围,剑桥的下午茶喝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6]。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有让人气定神闲的舒适氛围和与人交流共享的平台,在这里,灵感得以滋生,智慧得以滋长,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往往会破茧而出。

3.5休闲的文化娱乐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是一个资源中心,是课堂延伸出来的另一学习空间。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作为主要读者群的大学生需要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打造一个让读者愿意去、乐于去,融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第三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在这个空间里,读者以一种自由、平等、舒适方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读者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读物,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闲暇的;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是平等的,他们有沟通交流的平台;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是舒适而又放松的,让人精神上得到休息、心灵上得到依托。

4 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措施

4.1打破身份限制,营造平等的第三空间

4.1.1平等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首要理念

所谓平等,是表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等同性或者无差别性,是指人们在享有权利方面的等同性或相同性。平等与自由是现代人共同追求的两大基本价植目标。人们之所以需要一个像公园,咖啡店,图书馆等非家非办公的第三空间,其根由都在于对平等与自由两大基本价值的渴求。因此,平等服务理念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要理念,在对平等服务的追求上,公共图书馆已经走在了高校图书馆的前面,许多公共图书馆已打破了市民与非市民的身份限制,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乞讨人员、残障人士都可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服务,甚至得到某些优待。

4.1.2打破馆读、读者间的身份限制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一个组成部分,带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馆员与读者之间往往是一种师生关系,无疑有高下与尊卑之分。读者之间,亦分成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自考生等多个群体。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权限往往都依据这种身份上的划分来确定,比如借阅权限的确定,样本图书、特藏图书的开放程度,各类场所有使用限制等等。

因此,要营造平等的第三空间,首先要打破馆员与读者作为师生的身份限制,馆员与读者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馆员是提供信息资源、并能帮助读者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服务者,读者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应是平等与放松的。其次,要打破读者之间的身份限制,所有的读者都应是平等的,都有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所有服务的等同性。再次,应关爱弱势群体。高校图书馆同样也有一部分老弱病残、临时工作人员、外国留学人员等一些特殊群体,应为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帮助。

4.2自主选择信息,自由表达思想,营造自由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自由性,体现在高校图书馆应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读者有自主选择的自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判断,自主选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设施、设备等资源,而不受他们包括图书馆员的干涉与影响。图书馆应维护读者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不能引导读者选择资源,更不能代替用户对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当然,读者到图书馆,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为享受图书馆作为一种空间,一种场所的自由与舒适,满足人们寓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心理需求。其次,读者有表达思想的自由。传统图书馆都重视信息获取的自由,而在搭建为读者提供自由表达思想的平台上还很薄弱。图书馆应多构筑各种平台,如各种展览、征文赛、辩论赛、论坛、交流会、讲座等以助推思想表述的自由与交流。Web2.0的发展也提供了人人发声与创作的平台,图书馆应加强对这一技术的利用,构筑网上交流平台。

4.3聚集人的资源,构建交流平台,营造公共的第三空间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聚集各类静态的信息资源到图书馆,而对于人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很欠缺。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最佳场所,不少图书馆致力于通过开设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来吸引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人来此洽谈或研讨,拓展图书馆的社会交流功能。IC空间大都分为阅览区、自习区、讨论区、休闲娱乐区,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是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的典型模式。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主题读书节、名家讲座、系列论坛、聚会沙龙等各类活动构建交流平台。

真人图书馆也是另一种重视人的资源,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享的模式,在我国最早尝试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被赋予专有名称“鲜悦Living Library”。在“鲜悦Living Library”的网站上,读者可以看到将上架的“新书”和时间,欢迎大家去借阅。又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在第四届读者服务月活动中,举办了真人图书的阅读活动,共提供4本“图书”供读者借阅,“真人图书”来自4个不同的学院,有优秀学生,也有经历丰富的教师。读者通过与真人书的交流,获得了很多隐性知识,分享了智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潜在知识需求。

4.4重视环境设计,体现文化色彩,营造舒适的第三空间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一些发展的困境,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和计

算机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那是否作为实体的图书馆就会消亡呢?几十年来的图书馆发展趋向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图书馆作为一种场所、空间的价值被不断彰显,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宁静详和而又书香味浓的空间,来阅读、思考及放松心灵。星巴克咖啡作为第三空间的典型,其对于环境设计的重视,宁静亲和氛围的营造,都是高校图书馆应借鉴的。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人的环境。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其外部建筑设计,地理位置、及可达的便捷性。建筑外观的设计应体现文化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既反映地方、区域文化特色,又能体现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现代气质。内部空间在颜色搭配上、桌椅的摆放位置、书架的高度上,设施设备的摆放上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内部环境的设计,应能让读者感到舒适、宁静、愉悦,有强烈的文化氛围,有心灵的归属感,能让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最后,关于人的环境,是指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有亲和力的。正如星巴克的使命宣言:“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和顾客真诚沟通,分享快乐,并提供振奋人心的生活体验——哪怕只是片刻时光。”[7]每个馆员都承载着图书馆的形象和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馆员的服务时刻影响着读者停留在图书馆时间的长短及是否会再次光临。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慢慢被消解,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减少。第三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构筑一个自由、平等、便利、休闲的,寓文化教育与公共休闲的多功能第三空间是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万千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娅君.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三文化空间”:内涵、实践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3(2):78-80.

[2]兰开斯特.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M].郑登理,陈珍成,译校.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0.

[3]郎杰斌.空间体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42-48.

[4]吴建中.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EB/OL]. [2014-05-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 10100ovvl.html.

[5]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钟和晏.公共关系:第三空间与精神空间[EB/OL].[2014-05-28].http://www.lifeweek.com.cn/2007/0911/19583. shtml.

[7]我们的星巴克使命[EB/OL].[2014-05-28].http://www. star-bucks.cn/about/mission-statement.html.

李品庆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重庆,400047。

收稿日期:(2014-06-26编校:邹婉芬)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馆员图书馆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