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奇葩安代舞

2015-12-16清风

老年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唱词蒙古族舞蹈

清风

草原奇葩安代舞

清风

记得早在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时候,我和小玩伴们钻进观看庆典的人群里,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集体跳安代舞。那是在呼和浩特新华广场东侧,游行方阵的男女青年双手各持一块稠巾,长长的整条大街上,随着音乐伴奏,优美的起舞,步调整齐,旋律舒缓。行进中变换节奏,突然明快起来,动作洒脱,气势宏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也多次接触过安代舞,如60年代初,机关学校工厂一度有组织地教群众学跳安代。在历届全区乌兰牧骑汇演中,安代舞常常作为压轴戏闪亮登场,舞台中央总会出现一位老者,大动作狂舞,受其感染,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近年来,虽然在首府地区很少见到,但通过电视荧屏,也偶尔看到安代发祥地通辽市库伦旗的新一代安代盛况。

安代舞,深受广大蒙古族群众喜爱,穿过岁月烟雨,久盛不衰。安代舞产生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一说科左后旗)。最初是一种用来驱邪治病的形同萨满教口念咒语,手舞足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

关于安代舞的产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科尔沁草原上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女儿得了一种怪病,神志恍惚,举止失常,老父亲用牛车拉着女儿四处求医。牛车走到半路,突然遇上风雨,车轮陷在泥里,车轴也断了,父亲急得团团转。女儿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老父亲哭得泪也干了,围着牛车高声唱着祈求神灵的保佑的歌。歌声引来了乡亲,他们十分同情这父女二人,却也无计可施。后来,大家干脆跟着老人甩背跺脚,围着牛车哀歌。这样唱着舞着,感动了上苍,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姑娘的病也好了。于是她也加入了舞蹈的人群,唱起来,舞起来,脸上浮现笑容。

这个奇闻不胫而走,后来在科尔沁草原上不管是求雨、祭敖包、那达慕盛会,都用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抒发人们的情感。人们伴随着悠扬婉转的曲调,围成一个圆圈,敞开长袍的下摆,右手拿一块稠巾,边歌边舞,草原上的人们给这种舞蹈起了个名字,叫作“安代”。其实,“安代”是“安达”的变音,“安达”是在蒙语中是“结拜兄弟”的意思。

早期的安代舞表演场地,中间立一断轴车轮或木杆,以此示为镇妖辟邪之物,参加者围成圆圈,右手握一块稠巾或扯起蒙古袍下摆,随领唱者边歌边舞。唱词内容丰富,活泼生动,富即兴色彩。舞蹈动作主要有原地踏脚,摆稠或向旁轻移;前倾身,甩稠立起后,向前小踢步迈动;边绕圈奔跑边甩稠;连续做“吸腿跳”步并用力向两旁甩稠。

传统的安代舞没有器乐伴奏,舞者随歌而舞,歌曲节奏鲜明,舞蹈动作简单,高潮时以“啊哈嗬”“合吉耶”“奔布来”等衬词呼喊助威,并逐渐由伴歌发展到顿足伴舞,以此抒发劳动之余的欢快情感。后来,参加安代舞演唱的人多了,唱词、曲调也丰富起来,出现对歌、争场的活泼气氛时,有的舞者竟踏破鞋底,扯坏了袍襟。

传统的安代舞分为:一、准备;二、发起;三、高潮;四、收场。此四项程序,都由“博”(博:类似巫师)来布道主持。

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的演变,内蒙古某些地区,如兴安盟一带极具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逐渐退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诺恩十旗,逢年过节或庆祝喜庆的日子以及红白喜事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往往都要跳起安代舞来。姑娘媳妇们取下头巾挥舞起来踏歌,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劲舞,孩子们做着鬼脸狂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而洒脱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极致。

有人说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安代舞是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是一种在北方草原上广为流传的原生态舞蹈,这实在是精妙的概括,说明了安代舞的原始地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的安代是蒙古民族舞蹈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有人说,安代现已发展成为蒙古族的集体健身舞。说它是健身,它不仅仅运动四肢,更具有一种广场舞所没有的连唱带跳那种心理愉悦功能。如今的安代舞虽然早已不再有治病的神秘色彩,但是无人不知,唱唱,跳跳,加上大家的安慰,病人心情得到舒解,病情自然会好转。所以,说安代舞可治一般病,并非离谱。

如上所述,安代舞是一种以唱为主,伴之以舞蹈动作为特征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其音乐曲调风格独特,有强烈的感染力,便于歌手根据不同情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安代的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基本确定不变之外,其他皆不固定。那些才思敏捷、善于辞令的歌手可以尽情地用诙谐幽默的唱词抒发情感,或赞美,或嘲讽,或嬉笑怒骂,不拘一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安代舞逐渐成为蒙古族宗教仪礼和那达慕盛会上最受欢迎的狂欢之舞,同时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

现代的安代舞广泛地流行于科尔沁民间,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内蒙古草原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地普遍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安代舞经过本地众多民间艺术家的多年不懈努力,演变为草原人民健身娱乐的绝佳方式。

不过,综观全区各地,包括科尔沁,原生态的安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随着一代老艺人的去世,一些原有的唱词和经典舞姿渐渐失传,即使在蒙古族聚居地区,会跳安代的人也越来越少,安代舞里有“乌日嘎安代”和“祈雨安代”等传统仪礼和舞蹈程式、唱词几近断代,留下的也是支离破碎,难成系统。很多年轻人甚至误以为安代是一种老年健身操,这实在是可悲。

猜你喜欢

唱词蒙古族舞蹈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冰上舞蹈搭档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我和舞蹈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