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5-12-16贾筱璇
摘 要: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持有超过一年使用时间且价值达到相应标准的非货币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与生产经营的主要自残,包括建筑、机械、运输工具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资产。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减值,使其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未来获取利益的能力。本文旨在讨论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折旧
一、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在资产减值的形成与发展上,美国一直排在国际前列。在1947年,美国颁布了第29号公告一存货计价规范了企业可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记录存货价值的方式。1953年,美国颁布了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计量规定。1975年,美国颁布了第1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允许企业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投资。1994年,美国将资产减值准则加入日程。1995年,美国发布了长期资产减值及处置准则。1998年,美国发布了适用面更广的资产减值核算规定。
我国资产减值的政策起步非常晚,目前仍处于发展演进之中。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没有资产减值的问题,一直以资金运用的概念做资产要素。我们国家资产减征政策的起点是1992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等制度的颁布,财务部颁发这些政策是为了建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性标准。1997年,《关于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的颁布规定了时间长于一年的长期股权投资或其它股权投资的具体评估办法。我国第一次明确对资产减值政策作出规定是在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上,这个制度在2001年已修改为长期投资要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采用未消失成本关与经济利益观的视角做出了新的定义。在2001年,我国颁布了对无形资产减值进行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无形资产》与对固定资产减值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在2006年颁布了新版《企业会计准则》。并在2007年将准则通过上市与国际接轨,成为会计史上里程碑式的实践。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几个办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根据年限将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也成为“平均法”、“直线法”。它的操作简单、使用普遍,适用于各时期使用情况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额度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原值、报废清理的残余价值收入支出与预计使用的年限。其中,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剩下物品的变价收入。在实际操作中,要定时反映损耗程度以使计算折旧变得更加简单,一般根据其原值与月折旧率相乘进行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将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相减并用得出的差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十二分之一。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等于固定资产年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原值乘以百分之一百,或者用一减去净残值率,用得出的差除以折旧年限乘以百分之一百。固定资产月折旧率等于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乘以十二分之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求取折旧额时往往将期初固定资产与规定折旧率相乘。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方法之一,其依据是实际工作量。这种计算方法的实质是将平均年限法进行补充与延伸,也可以说将年折旧率视为固定值,一般情况下按照工作时数平均来计算,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忽高忽低,福大程度差异大的固定资产。它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根据行驶里程来计算,即将原值乘以一减去预计净残值率的差除以总行驶进行即可得出单位里程折旧额。第二,根据工作小时来计算,即将原值与一与预计净残值率的差相乘并除以工作总小时即可得出每工作小时的折旧额。第三,根据台班来计算,即将原值乘以一减去预计净残值率除以工作台班数即可得出每台班折旧额。根据相关规定,企业专业车队可采用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由于专业设备的指标各不相同,所以分为行驶里程折旧法与工作小时折旧法。工作量法是将折旧视为一直变动而非一成不变的费用,也就是将资产价值视为随使用而降低的一种价值。工作量法对于许多资产来讲,是假定合理的,因为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重要得多,所以如果没有使用就不应该折旧,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与以前一致。这种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将按照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视为主要目的,将对服务价值降低计量视为次要目的。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使折旧费用呈递减企业缴费呈递增的一种动态,与直接法相比,它所得的现值综合将会降低,使企业可以实质上获得无息贷款。它具有两种算法,第一种是以呈递减状态对成本分配的年度总和法,第二种是根据固定比率与递减折旧分配的定律递减法。加速折旧法的依据是效用的递减,也就是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缩短,它的效用也在降低,换句话说,如果固定资产状态较新,它的产出、效用与现金流量都会很高,当固定资产较旧,产出、效用与维修现金流量都比较小。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的时候计提折旧多后期少。
其中,折旧费用大小取决所估残值,如果这个值是零,那么折旧率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固定资产成本为限制过高折旧率要一次计入当期费用当中。在定律递减的过程中,折旧并不是按照折旧基础来计算的,残值不能提前扣除,要表现出最后一年的折余价值。由于误差与人为因素的原因,最后一年的折余价值与估计的残值有一定差距,残值可以通过折余估值与估计残值的差来确定折旧费用。如果误差过于大,折旧非用户会产生差异与整个递减趋势不相符,这时要通过直接法对寿命最后两年进行计算。如果折旧方法使用不当,会影响收益。
固定资产效能随使用寿命减少而降低,如果资产较新会给企业提供较多效益,如果固定资产较旧就会为降低操作效率与产品质量。所以要遵循固定资产的运营规律,在运营后期较少折旧。由于科技的进步,随着高效设备投放市场,技术落后的设备使用不划算,会形成无形损耗,缩短使用年限。如果继续使用,无法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所以补偿无形损耗的加速折旧更具现实性与应用性,它鼓励企业尽早收回投资,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竞争力。所以,实行该方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与竞争具有需求,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提高生产率与竞争力,淘汰产品质量差的企业。
三、现实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固定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不全面
我国公司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信息情况披露得非常简单,所披露得资产明细表没有计算可回收金额的标准,信息使用者无法理解固定资产减值的具体信息。企业信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披露,包括内披与外披。表内披露是以所所有者权益变动为载体,通过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负债表以货币的形式进行结构性表述。表外披露是通过报表的辅助进行文字描述,辅助理解。披露地内容会对信息使用人的决策有一定影响。资产减值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资产负债表主表披露、第二个阶段是资产负债表附表披露、第三个阶段是财务报告的附注披露。这三个阶段是资产减值向汇总披露的转变。在第一个阶段的进程中,我国财政部办法了以下两个制度:第一个是《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第二个是《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这两个制度要求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亦或是境内上市公司都要披露坏账与存货跌价,本阶段资产减值直接反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对应资产下方。在第二个阶段的进程中,财政部颁发了突出对谨慎性原则为要求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减值准备上提出了固定资产准备。这一阶段的披露形式是通过资产净额的方式列于主表当中,新增的附表为资产减值明细表,披露八项资产年末余额、本年转回数、本年增加数等信息。第三阶段是基于国情顺应全球化发展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准则的颁布实现了与国际化接轨的特征,新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存货的金融资金与非流动资产,根据披露的形式对报告体系进行调整。取消了主表的自查减值分项披露,将资产与递减项合并,通过对应资产项目反映汇总信息。在附注上通过数据明细的形式辅助说明主表的资产减值,根据对信息情况的披露将披露内容分为基本信息与特殊信息。按照披露确认的减值损失确认资产损失,将准备累计金提供分布报告,将报告中减值损失内容进行披露。自残减值特殊信息是由重大资产减值与商誉减值损失两个部分所构成的,需要在附注中披露损失原因,确认资产减值金额。资产可收回的确定方法是根据商誉的减值损失,在附注中分摊到资产组,将可收回金额在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披露。
具体来说,首先,数字信息的披露没有文字注释作附注配合。文字性的描述与数字信息缺乏关联性,所以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减值信息进行附注披露。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只是披露数字,没有文字作为解释说明,让人难以理解。其次,资产减值缺乏实质性的披露,有些披露只是将计提方法进行重述,缺少实际情况分析。对于资产组划分与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缺乏信息含量较高的说明。再次,资产减值附注基本信息与详略内容不同,缺乏统一规范,主要披露的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依据与原因,搜易对报表附注中的信息要进行细化,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通过规范披露格式、明确减值标准进行改进。
2.利用减值控制利润的盈亏
通过利用对坏账进行利润操纵,对坏账比例加以限制结合公司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好,那么核算的过程就会比较规范,会长所赋予的空间就会发挥积极作用,报告会变得更加真实。但是,现在这种看似不错的情况下,企业会有巨大的空间调节利润。采取人不改变余额前提,就要做坏账调节利润,这使得审计人员无法纠正。在短期过程中,利用投资对企业投资进行计提准备,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单价提供跌价准备,在业绩不好的年度,投资根据自由度漏洞进行抵消,影响盈利。利用存货跌价进行利润操控,在按照单个成本进行计量,缺乏相关资料,透明度就会不足,可变向净值就无法确定。我国的市场价格缺乏客观所以难以知晓其价格,在跌价是要具有主观性与随意性的跌价存货准备,对长期投资缺乏一定真实信息。
3.计算方法较随意
我国目前固定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较随意,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计算起来非常随意。这样会降低准确程度。由于计量模式应具有统一性的原则与标准,所以可以借鉴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要借鉴现金流量的净现值与流入流出来、Ian个等,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解决的办法
1.推行独立审核
首先,将资产减值核算纳入银行信贷监督范围,将现实生活中的银行信贷资产转化为物化资产,当企业半瘫痪时将物化资产消耗掉,使银行无法计算其损失,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对物化资产进行检查采取措施。根据新准则,不能只针对资产回复进行转回,要通过途径关掉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审计人员要成为有力的防护,加强审计监督,注重职业判断差异比较。审计人员根据准则以职业的态度获取证据,对政策进行判断与关注。要及时发现企业中人卫控制利润的现象,提醒公司进行调整。审核工作室防止企业造价的最后防线,由于审核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职业经验与专业进行判断,所以计提资产减值会设计到很多主观判断,以主观的判断去判断主观的判断有失公允,标准难以固定会增加审计风险。工作人员要以应有的谨慎实施审核工作,这样才能进行客观合理的审核。如果客观数据缺乏确定性时,要考虑审核报告的影响,以及是否要进行揭示,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监管部门应改革资源配置,改进考核指标,将盈利作为主要直白哦,防止公司利用减值调控利润,防止资产重组,便于披露监管力度,如果披露不足,就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存在严重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动机的企业严加监管,发现问题立刻进行严惩,提高造假者的成本。
2.完善企业制度
冲减入账金额,或转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在进行固定核算时,进行简单处理,不在考虑之前对企业不利的状况,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是要充分考虑在建工程的情况,利用无形资产对于全额减值进行处理,无形资产的摊销要与减值进行相同处理,将固定减值准备一致算来,将无形资产减值与处理区分开。资产减值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与存货可变现净值都需要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是对理论与方针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对企业环境与经营目标进行了解,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偏低,职业技能较差,所以要完善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使他们具有使命感可以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提高职业能力。
3.建立、健全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健全信息与价格市场是有效实现资产减值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市场对资产重组、资产评估、破产清算等公开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需要有公开的衡量参照值。要合理确定市场价格,半段资产规范,就要规范健全现实市场环境,建立价格信息系统。所以,国家应该建立起各行各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公布,评估市场价值减少主观因素。使计提资产减值具有公正性与可操作性,可以缩小上市公司的利润操作空间,提高信息质量,出台相应法律条款规范信息市场。要进一步发展信息市场,使其能够健全与完善。要将市场信息与企业资产的价值公开,让企业减值的过程中可以有所依据,在得到公正与合理的前提下可操作性与客观性。信息价格市场是企业实现公允性的重要场所,是资产减值最重要的途径。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使性制定的跪着可以推动我国与国际协调发展,缩小我国与国际间的禅意,在考虑到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陆静望.水运企业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2]姜洁.新旧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6:152-154.
[3]周庆岩.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贾筱璇(1994.05- ),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