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问题研究
2015-12-16彭文佳
摘 要: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全球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伴随各类贷款及信用卡的普及,商业银行风险也越发多样化、复杂化。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支柱性业务,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研究,能够使商业银行更好的规避风险,推动经济进步。本文以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为主线,细化研究贷款业务风险,得出了完善人事,升级结构,优化系统,盘活资金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策略
一、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1.内部风险
商业银行为实现内部控制,制定一系列方案和制度,具体执行过程往往不尽如人意,由此产生了内部风险。
(1)操作风险。在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银行运作系统出现故障,审核过程中银行职员监守自盗或是把关不严,都会埋下问题,引发操作风险。银行内部管理,电子系统发生故障,通信、电力发生中断都属于系统性问题。内部人员监守自盗,法律文书有纰漏则属于银行员工导致的问题。
(2)流动风险。商业银行属于金融媒介,其特殊性质决定其资产负债的特别,融入资金产生负债,转而将资金贷款给企业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形成资产。一来一回就形成银行的流动性。但是债务人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出现坏账、烂账,或者贷款实际收益大大小于预期收益,资金链阻塞,造成资金流动问题,从而引发流动风险。
2.外部风险
商业银行的存在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社会各方面也直接或间接成为影响银行各环节运作的因素。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风险。信用贷款的申请和办理都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然而不是所有债务人都能如期还款付息,一旦出现呆账、烂账,尽管有一定的物质做抵押,抵押物贱卖,银行损失难以避免。
(2)市场风险。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成本,市场利率过高,还款成本大幅上涨,贷款者丧失还款能力,给商业银行造成巨额损失,间接引发市场风险。潜在的权益风险、商品风险也会直接引发市场风险。
二、风险管理现状
在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试点中,中国传统银行不断借鉴吸收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改革、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银行管理方式。在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的银行风险管理主要从资产管理和贷款管理两方面着手。
1.资产管理
(1)丰富了资产管理的经营原则,突出强调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2)重视资产的风险控制,对风险资产的评估以及对经营、投资、市场等风险的规避采取有效措施;
(3)推行资产结构的比例化管理,开始考核银行自有资产占风险资产的比例、流动资金比例、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成本与资产比例以及贷款期限结构、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的控制。
2.贷款管理
(1)推行贷款管理三权分离责任制,使贷款的调查、审核和批准由单个信贷员管理,转化为三个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环节,有利于防范职员监守自盗,提高贷款质量;
(2)对贷款项目的持续跟踪,为保证资产的安全,达到预期收益,从项目评估、开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项目竣工投产到项目贷款的本息回收进行及时准确的跟踪管理。
三、风险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是现代社会的助推器,便捷人们生活,帮助企业融资,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也越发显现。因此需要从人事完善,系统优化和结构升级等方面着手,借鉴西方发展经验,合理规避风险,发挥优势。
1.完善人事,提高效率
贷款业务的各项工作是由各级机构相关人员协调运作完成,在业务办理和资格审核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纰漏,为日后款项的收回形成阻碍。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降低操作风险。完善贷款业务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有:加大培训投入,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建立严厉的奖励惩罚机制,形成有效监督;将贷款业务操作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考核挂钩,提高责任人主动性。
2.升级结构,重视信用调查
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业务监管难度大。目前,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模式,即减少管理层次,缩短信息传递时间,实现垂直化管理。在贷款业务上,重视对办理人的信用调查,同时可以将其管理权和核算权上收至一级,统一核算,统一监督,集中分析,更能反映一辖区的特点,便于对症下药。管理层次的减少,节约了人力的同时提高了运作效能,更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重视信用调查,将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3.优化系统,规避非系统风险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运作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电子化,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必须重视运作系统的更新与升级,维护系统安全,建立可靠的防盗系统,保障系统安全。设置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贷款业务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贷款业务信息,提高贷款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4.预测风险,完善市场监测
信贷关系是银行与其客户最主要的关系,因此,市场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市场风险中又以利率风险影响最为显著,重视对监测部门的建设,完善监测系统,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及汇率灵敏度,有利于降低成本,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在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全成功,市场化程度还未达标,利率市场化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加快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监测,规避市场风险。
5.盘活资金,转移部分风险
贷款业务审批时必须将资金去向列入重点考察对象,特别是对项目的风险性做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估,以确保资金安全。间接监控,加强跟踪监测,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又能确保资金流动性,有效规避流动风险。在金融工具日趋发达的今天,对于贷款业务中无法回避的风险可以做出适当的风险转移,利用保险、基金等相关金融工具分散风险,将银行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四、结束语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真正好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根本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社会责任和员工价值的协调统一,只有通过业务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效益和安全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孙盈盈.地方商业银行风险战略模式研究以河北银行为例[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06-04.
[2]汪宇.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技术经济,2014-04-01.
[3]张婕.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基于银行规模和道德风险的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14-03-09.
[4]周忆斐.基于系统重要性视角的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4-01-01.
[5]方鹏宇.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05-01.
[6]王越.行业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4-05-01.
作者简介:彭文佳(1993.06- ),女,重庆市大足区人,长江师范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会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