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幸福的观云者

2015-12-15计云

户外探险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云彩彩虹笔者

计云

昆虫分类学者、野生动植物与“天空异象”专题摄影师、“用影像保护中国濒危与珍稀昆虫及其他微观生物”项目负责人,自幼喜爱观察自然万物,野外工作期间又萌生了赏花、观鸟、观云、拍冰晕、拍火车等志趣,有幸在野外发现55个新物种和三百多种中国新记录物种。新浪微博ID:凡虫Ecobserver。

白云苍狗和罗曼蒂克

看到“白云苍狗”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

单纯对于字面进行想像,得到的大概是浪漫,如果你知道成语本身的意思,大概更会有种身临其境般“浪漫的无奈”。作为很多人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成语之一,白云苍狗虽然作为沧海桑田的同义词,但并不如“沧海变桑田”使用得泛滥而广为人知。因为字面意思和实际表达的意思有点跳跃,我们不得不去查字典,于是白云苍狗这个如甲骨文般带有原始象形意味的成语被我们牢牢记下。从原始到浪漫,思维的跃迁是如此直白,直白得几乎省略了过程,以至于几乎没人思考过:为什么有些三词两语的名词堆叠,就能产生出饶有意味的诗意。就如同“小桥/流水/人家”仅有六字三词,却被人们尊为最有意味的只言片语。

把几种景物的名字说出来,人们的脑海中就如电影镜头的蒙太奇一样,一幕一幕顺序浮现又叠加组合,进而如临其境产生情感—触物生情,乃是人之天性。看到日出,人会精神振奋、朝气蓬勃,看到落叶会感怀岁月、思念韶华,好像原始冲动一般的触景生情,乃是人类最基础的情感模式。你看,我国古代的文人早在电影诞生的上千年之前,就掌握了蒙太奇,并利用成语和诗句的蒙太奇玩浪漫、玩情调,真是伟大。

说到天性,喜欢浪漫似乎也是人类的天性,不论古人还是今人。不信,你看“祥云”。祥云不只是奥运火炬,类似图样至少从周代就已经广泛被人们所喜用,并纵贯三千年历史,每朝每代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祥云是什么呢?按照近代科学分类法,这样一团团飘逸且带有小尾巴的云朵无疑是卷云。在对云朵的审美上,中西方出奇的一致。西方世界认为卷云是最漂亮的一种云,卷云的丝缕状结构无比飘逸,在蓝天衬托下,引诱出了人们对于生活最美好的情感。就像一句歌词中唱过的“天气就好像被风吹拂的丝绸 ”,各种诗意和浪漫纷至沓来,各国各地各朝各代的人们从来不吝惜华美之辞来赞颂祥云。

不只是罗曼蒂克和太平安康,在渲染气氛这件事上,云彩可是个万金油。“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黑云压城城欲摧”、“朝辞白帝彩云间”、“大风起兮云飞扬”……回顾学生时代的课文,云彩的伟大作用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会发现,云彩竟几乎是左右人们情感的第一推手,这当然是由于云彩形态的多变,还因为云彩是人们最为常见的自然事物。考虑到阴天下雨等原因,云彩比日出日落还要常见呢!艺术源于生活,说到这,你会突然发现,你从小到大,忽略了太多关于云彩的细节,而试图找回、找到更多。好了,我们可以开始关于云彩的正题了。

观云的历史

观云,由来已久。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云彩的观察、猜测、辩证、利用,始终沿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线伴随人类左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寿。古籍中,多种云彩和其他天象一起,常被指为自然灾害、政权更迭、战争的先兆。观云,成为占卜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流芳千古,这个故事虽然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但“观天象而知未来”在古代是确实存在的,这些通晓天文地理奇门阴阳之人,并非完全不可信,其中有些基于经验归纳的成果放在当时,那是相当先进的科学(放到现在,这叫天气预报)。经验的归纳总结,越是积累,越是趋近于科学的真理,当代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已相当高。

随着在观察、猜测基础上的总结工作越来越多,人们按照经验主义,将一些云彩的出现与一些天气变化联系起来,进而利用云彩作为先兆来趋利避害,这种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上。你别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地方性农谚,真的比较准确。比如北京民谚“丝云连三天,必有风雨现”指的是卷云连续出现并覆盖天空,预示着将要变天。据我几年来实际观察,这一民谚的准确率几乎为100%。这是由于卷云出现时间较长并向增厚发展,在温带地区一般乃是暖锋来临的前兆,暖锋过境,自然要变天。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一些因为天气导致的覆辙令人们唏嘘不已。如果13世纪忽必烈两次志在必得的征服日本行动没有总是遭遇“神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世界历史大概会改写。而真正催生了现代天气预报的,也正是战争。将观测资料总结成具有可信普遍性的规律,并借助科学仪器加以研究,这是在17世纪温度计、气压表出现以后的事儿了。1802年,法国人Lamarck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带有分类系统的《云图》,而对云彩的分门别类、正式命名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则是1892年首印的《国际云图》,当时,彩色摄影术的诞生对于观云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此书一直再版至今,最新一版为1995年,考虑到前几年世界上又确认了新的云变种,此书再次增订依然值得期待。我国于1972年也出版了《中国云图》,该书的最新一版(2004版)是爱好者们精进观云水平的好资料。

真正作为兴趣爱好去观赏、记录云彩的美轮美奂与复杂多变,则难以考证历史上各国各地各个时代也许每天都有的“躺在草坪懒洋洋地看云彩”的家伙。而真正具有博物学家之心的观云者,如果恰好又是个画家,则其成果往往体现在作品中,比如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背景的浓积云、莫奈《打伞的女人》天空中那消散中的高积云,你能说这不是源于平素里细致入微的观察吗?邻国日本在博物学的道路上,远远领先于我们,包括云彩在内的自然科学知识,常常为漫画家用线条和网点所展现出来。

篇幅有限,漫画家就举例人们最熟悉的藤子·F·不二雄先生吧,请重新翻看《机器猫》 各卷,只要是出现傍晚、夕阳场景,大多画了一种很狭长的长椭圆形的云彩,这就是科学上的“向晚性层积云”啊!这种云乃是由于日落时分,气温降低,大气中上下对流减弱,云层由垂直发展(变厚)转为水平发展(变长变薄),它基本只出现在傍晚,而再去看《机器猫》中的其他时间场景,作者是没画过这种云的。有没有一种莫名的敬仰油然而生?这是日本领先我们好几十年开展自然教育的成果。

而把观云作为爱好玩出最大名堂的人,叫做Gavin Pretor-Pinney,英国人。此君自幼喜爱观云而又倍加钻研,于2004年创立了世界赏云协会(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将具有共同爱好的人汇聚在一起,通过网站和Facebook公众号进行交流分享各地云彩美图、奇异天象,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四万名会员。利用精选会员提供的照片,Gavin出版了《观云者手册》《观云者指南》,成为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畅销书,并由此带动了观云活动在欧洲的蓬勃发展。

在我国,观云爱好活动“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有遍地开花之势。此前,专门志趣于拍摄天空美景、同时又可以正确识别各种云彩及天象的爱好者,全国也屈指可数,两三年前我们还是极小众人群。2014年底,张超夫妇与王辰合著了《云与大气现象》,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观云入门手册,我也有幸在其中贡献图片。此后的一年来,通过这本书,以及持之以恒的微博、微信科普,我们找到数千位对观云有兴趣的网友,并从他们那里见识到许多天空奇观。其实喜欢云彩的人真的很多很多,通过观云我们结交的朋友,比我们通过其他专业爱好(昆虫、野花、观鸟)结识的人都要多。只是观云在国内长期以来极度缺乏科普读物和科普活动指导人员,以至于多数人没有途径入门。但他们都是种子,浓厚的兴趣带来旺盛生长的潜力,就像荒漠中的花,可以多年埋没地下,但是一经甘露便会萌发,芬芳遍野。对于整个自然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成为一名观云者

听着这些故事,感叹于奇云美景的神奇,如果你已经开始对观云产生了兴趣,抑或开始觉得找到了组织。恭喜你,你已经有了一名观云者的心。自此,你会下意识地,时不时抬头仰望蓝天,甚至开始埋怨家里某个方位没有窗户;飞机上的时间对你来说不再是无聊地睡觉,那些舷窗外的云朵随着900km/h的速度不断变换着种类,即使阳光刺眼你也舍不得拉下挡板;渐渐地,你会发现生活中一些零散的时光碎片被观云完全地利用和拼凑起来,使得你在等待、交通、运动、休闲、旅行当中,多了一项饶有趣味的收集性爱好。很快地,你能够看到一些不寻常的云朵、罕见的天象,这些现象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一生只能看到1~2次 ”,然而你也许足够幸运,每年都能见到好几次颇为壮观的天空奇景。

作为观云者,你会自然地想要把看到的不认识、不确定、或蔚为壮观的景象记录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便捷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照相不再是一个高门槛、高投入的爱好,在“人人随手一拍”的读图时代,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分享者。当然了,手机拍照目前来说,惟独在飞机上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认真的观云者应该配备一台数码相机,且为了满足拍摄远处(或微小)与近处(或巨大)的云彩,镜头应该拥有较大的变焦范围。将拍摄到的图片分享出来,也是观云者进行交流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必要手段,你可以轻易地在微博稍待就等到解答者,也可以通过浏览话题,专题性地了解观云。

渐渐地,你对于知识的渴望更强了,也许你想了解到云彩之间的变化规律,而不是孤立地辨识一张静止的照片中的云彩种类。这时候你就需要购买上面说过的书籍或下载电子版来充电。我们发展的爱好者中,有好几位通过熟读推荐的资料和常年的相互交流,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观云达人。而水平的提升,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云友”,通过互联网,大家不用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开怀交流。朋友之间组成交流群体,同一地区的观云者之间通过微信群时时互相通报,更能避免你错过任何一次好的天象。融入大集体以后,你可要做好“时刻警惕着,接到通报放下工作赶紧冲到窗边”的心理准备。

在国内,观云、天象的主题活动也在兴起中,《中国国家天文》主办的极光拍摄、观云讲座就是很好的同好大聚会。曾几何时,我们作为“坐着火车追云彩”的人,各自独步武林。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今,观云已然成为自然教育事业的一顶枝芽,能够与许多人一起见证、分享天空的奇迹,这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户外探险提示

观云入门的普适性指导

在这里,给观云的入门级爱好者一些简明的指导性建议,只需做到这几点,你的观云进阶之路会更加顺利。

□ 养成“在安全情况下常常观察天空”的习惯,并注意拍摄记录看到的云天,在咨询专家或与云友进行讨论时,一图胜千言(哪怕是画质并不高的图片)。

□ 拍摄云天,尽量将地景包括进来(而不要只是仰拍云在天空中的特写),这样做,配合拍摄时的焦距参数,可以辅助判断云的大小、距离、高度,这对于某些相似云种的正确鉴定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无法当场判断种类的云,应当至少连续间隔记录其随后半小时内的形态变化,这样一组照片要比一张孤立的照片,更能提供准确鉴定云种及判断其发展状态的信息。

□ 随身携带墨镜,以便能够观察靠近太阳的云和某些大气光学现象。这样既可保护眼睛,又可以看到更多被阳光所淹没的细节(如虹彩)。

□ 可以利用云的移动或交通工具的移动,对同一片云进行多角度观察。云的形态,在远处的侧视角度和正头顶的仰视角度观察,往往有较大差异(举例如荚状云,侧面远观似飞碟、似豆荚,飘逸到头顶则往往看上去只是边缘有些虚幻、形状不定的大片云朵),通过观察其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差异,有助于准确识别不同角度下的同一云种。

□ 早起迎接朝阳,并目送夕阳西下。有些云种在早晨或(和)傍晚更容易出现,或只在这些时候出现。即使只是普通的云种,其在晨曦或暮色的渲染下,拍照下来会比大中午拍的更有视觉欣赏价值。关于云的大片,大多是晨昏时分拍摄的。另外,以冰晕为主的几十种大气光学现象,大半也只出现在早晚时间段里。

□ 乘坐飞机是一种高效的观云方法。但乘坐飞机时,选座要选在最前面几排靠窗位置,如果失败,选最后面几排次之(均可以避开机翼,但从后排窗口拍照会因为发动机热气扰动,拍摄画面中总有模糊的地方)。如果以拍摄云彩美图为主,一定要坐在顺光方向;而如果以目睹罕见天象为主,就要坐在逆光方向(但绝大多数飞机玻璃不干净,上面的污物和划痕会让逆光拍摄的照片充满无数的眩光,导致照片失去艺术传播价值)。

□ 经常与别人分享你的照片与观云笔记。

有时候天空会出现羽毛状的云,非常漂亮,那是羽翎卷云。但本图中的,只能叫做伪羽翎卷云,它由飞行航迹形成。你可能想不到,在大风塑造下,飞机尾巴的拉线能形成如此壮观的云朵。画面中部大抵保持拉线状的航迹,和更高空被吹成羽毛状者,告诉我们不同高度的空中,风速和风向有很大不同。笔者2014年11月19日摄于黄海海洋岛。

日华是出现在太阳周围的衍射色彩。一般发生在稀松的高积云或卷积云云层中。当这两类云即将遮过太阳,你可以预料到日华的发生。笔者2014年5月26日摄于四川巴郎山垭口。

作为彩虹中一个另类的存在,当彩虹恰好出现在太阳接近地平线的晨昏时分,由于光线通过低空大气的路程要更长,大气将短波更多过滤掉,因此长波的红色光完全压倒性地盖过其他颜色,再加上本身曙光或暮色的渲染(曙光或暮色呈现红色的原理与上述相同),这就是“红虹”。笔者2015年8月3日摄于北京城区。

月华与日华是同样原理,以月亮为光源形成的,因为月亮亮度低,月华相对更易见,而日华常常被太阳本身巨大的光强所淹没。笔者2013年9月19日摄于西藏墨脱。

这张日出前的幡状高积云,特殊的形态被即将日出的光线渲染成血色,与城市的前景相组合,显得更加具有超现实感。云幡一般下垂,但当天高空的劲风将云幡吹得一边歪,简直如同卷云一般拉出水平的丝缕,堪称奇景。笔者2014年11月1日摄于北京城区。

“世界十大奇云”之一,糙面云。是波状层积云在极端气流条件下的变种云,同时也是2012年才被正式确认存在、最新发表的一个云变种。极度无规则扭曲、挤压状的巨大波褶,和密布云底的粗糙小纹理,是典型糙面云的特征。这种云偶尔出现在锋面过境之后,极罕见。笔者2013年10月14日摄于北京,这也是我国首次正式记录到典型的糙面云(张超、王辰、计云,共同记录)。“坐着火车追云彩”的故事即指此次事件,乃是笔者接到张超、王辰电话通报后,大家发现云在北京东南方向且不断向东南远去,很难拍摄理想画面,因此当机立断打车到北京南站乘坐到天津的高铁追逐云彩拍摄记录,成为博物圈的一时谈资。“坐着火车追云彩,我们大概就是这样一群人吧”,王辰在《云与大气现象》发行当天的纪念性微博文章中,如是写到。

虽为普通的荚状层积云,但因为靠近太阳,发生了光的衍射,衍射之后的干涉效应(原理请参考中学物理课本上的双缝干涉实验)带来了魔幻的虹彩色。特殊的形状加上奇幻的色彩,使得过去关于UFO的报道中,有很多其实是虹彩荚状云。笔者2013年11月12日摄于内蒙古乌尔旗汉。

很多出现在云天之中、像是彩虹景观,其实却和彩虹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这张照片中,离太阳较近的光环,可能有些人知道叫做日晕,但远离太阳的那条“彩虹”,就没有几个人认识了。这是一种罕见冰晕,叫做上侧弧。心细的朋友,会发现真正的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对侧的天空,而出现在太阳周围的“彩虹”,必定是冰晕或者日华。笔者2015年5月21日摄于北京城区。

在衍射发生时,如果云中的水滴直径非常均一,就会出现多层衍射华环,如果中心的影子是人影,那就是所谓的“佛光”了。佛光在过去被赋予各种神奇色彩,能出现佛光的人或出现佛光的地方被当做宗教圣地加以顶礼膜拜。其实只要掌握了科学原理,在有雾(前面说了,雾也是一种云)的时候,站在太阳与云雾之间的某个制高点上,很容易制造出自己的佛光。图为笔者2014年5月26日在四川巴郎山垭口拍到自己的佛光。

“世界十大奇云”之一,落幡云洞。出现在高积云层中,是由于飞行器穿过云层,尾气中的凝结核引起过冷水滴凝结成冰晶;或由于更高的天空中有卷云层中降雪而形成。云洞下方的丝缕状结构即是冷凝下降的冰晶云。虽罕见,但在机场附近相对遇见率略高。笔者2005年10月27日摄于北京城区。

好在雨后常有彩虹。但彩虹也分为很多种类,普通的彩虹、双彩虹完全无法满足观云者的胃口。这款高次虹,是由于衍射形成的,在主虹内侧还有轮回的色彩,每多一轮色彩,就罕见十分,世界纪录是五次虹。笔者2014年8月2日摄于新疆阿勒泰。

冰晕虽然少见,但其种类众多,而其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组合出现。当天空同时出现六七种以上冰晕时,就可用叹为观止形容了。“万华镜旋之空”是我给这类极为罕见的组合冰晕所起的中文名字,这个名字被90后指为“中二十足”,我们也可以直译它为“天空万花筒”。这张照片中一共有22°日晕、外接晕圈、幻日环、下侧弧、46°日晕、魏格纳反日弧、帕利弧共七种冰晕,世界纪录有同时出现近20种冰晕的,而冰晕的种类多达40种以上,请想像一下几十条“彩虹”和光弧同时在天空“群魔乱舞”的壮观景象吧。笔者2014年5月4日 摄于北京-昆明航班上。

我们提倡观云者能够早起,并且目送夕阳西下,并不单是出于身体健康或浪漫情调。诸如这种天空美景的照片,只有在晨昏时分才能得到,这样的照片不单是对于云彩的记录,更是一幅具有更高艺术传播价值的摄影作品。图中的云为复层积云。笔者2014年11月11日摄于内蒙古乌尔旗汗。

这个“火彩虹”,它和真正的彩虹颜色相似,但要宽大得多,而且没有弧度或仅略微呈弧形。它是一种叫做环地平弧的冰晕,比环天顶弧更加罕见。笔者2013年9月9日摄于西藏通麦。

“世界十大奇云”之一,多层荚状层积云。由空中的劲风与地形(通常是山峰)共同塑造,像个小旋风,或者层叠的糕点,多出现在多山地带。层数越多、层叠越整齐,则越罕见。笔者2013年9月19日摄于西藏墨脱。

这也是多层荚状层积云。层数之多,接近世界纪录,但形态不够整齐。当天有大风,这些云在西山不断生成,而后被吹离山地,通过北京城中心,由于城中心空气干燥且温度高,云朵迅速消散为普通的层积云。笔者2015年10月28日摄于北京。

“世界十大奇云”之一,“乳状云”。更科学的叫法是悬球状积雨云,目前认为因为剧烈的垂直对流而形成,不常见,多出现在雷雨刚过的尾声。云底密密麻麻出现大量下垂的悬球,如同炸弹将要落下一般,带给人奇异、恐怖、压抑的感觉。笔者2014年7月8日摄于青海杂多。

降水线迹积雨云。积雨云巨大的云体可以厚逾万米,云底则是一片伴随电闪雷鸣的狂风暴雨,那些黑线即是降水的线状痕迹。遇到这样的云,最好还是远观、勿近观。笔者2014年7月8日摄于青海杂多。

猜你喜欢

云彩彩虹笔者
老师,别走……
神奇云彩:大自然的画作
春天的云彩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云彩的秘密
云彩大秀场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