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活动

2015-12-15杨志川李子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8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

杨志川 李子蓉

摘要:地理新课改重视学生地理思维与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地理课堂是地理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活动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有效与否,本文从课堂活动的案例和实施途径两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思维定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48-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当中提到: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要求在高中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具备提取信息、综合分析、比较、判断与选择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从课堂活动的构建角度探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论

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持辩证、质疑的态度看待问题,向流行的看法挑战。诺里斯认为,首要的是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需要学生具有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冲破盲从,发散思维并进行反思,敢于对以往知识进行反思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2.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心理学家诺曼说过:“很奇怪,我们要学生学习,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更多的是知识教授与接收的关系,灌或练的现象明显,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过多追究知识的起源、形成过程,对于地理现象没有概念与形象,死记硬背地理原理和规律,学习方法都没掌握,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他们为考试拼命背诵与做练习。教师总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总是帮学生整理好一切,并且希望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所建立的“模式”进行学习与应用,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根本没有进行反思与质疑,于是出现了考试当中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限、批判精神匮乏、情感体验单一、自信心丧失、答案千篇一侓,乃至学习的紧张与烦躁等问题,更不懂得如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课改要求。《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地理思维能力,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这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析,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中学生正处在对知识的学习极具好奇心的阶段,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欲望,可塑性强,他们可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往那种以老师为主体,过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学的一个侧面,应该往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如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乃至创新思维。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活动案例

1.角色扮演式案例开拓思维。角色扮演式的案例设计往往更具有开放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更加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且通过学生的不断质疑与反思,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勇于突破惯性与常规,创新性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如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陈埭镇紧挨晋江市区和泉州市区,该镇有一块农田20亩,紧邻九十九溪下游河段(该河是磁灶、陈埭等地工业污水的重要排出渠道),该农田位于晋江市区连接泉州市区的公路边上,地势较低洼些,雨季常会有些积水,一直以来都是发展水稻种植,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不足,准备出租给三霞农场(租期15年),农场长聘请你帮他写一份发展计划(计划的重心是发展方向),请你根据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提出发展方向,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作业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提出水稻种植的,有提出蔬菜种植,有提出水果、莲藕种植和养鱼等。课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水稻比较教学。①该农田种植蔬菜一定好吗?有什么不利因素?这时候有同学从水质差、雨季积水、劳动力不足等方面提出质疑,老师与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②该农田选择水稻种植能比蔬菜来得好的理由有哪些?节省土地改造成本、机械化替代劳动力不足、水质差影响较小、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小等,完成农业区位内容的教学,课后再布置学生进一步完善发展计划。

2.辩论式案例激活学生。案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改革开放后,晋江逐渐形成了鞋服、磁砖、石材、玩具等主导产业,2010年以来,晋江提出“二次创业”开始将石材(永和)外迁,磁砖使用天然气生产,部分鞋服加工厂转至内地,支持机械生产、高端印刷业、商务区、物流、光电等行业发展,城市化也大幅度提升,构建滨江商务区、市区大拓展、几大城镇组团等。问题:(1)晋江应该重点发展传统产业还是光电、物流等新兴产业?(2)假如你是市委书记,在资金的扶持方面你是先着重推动城市建设还是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本土案例来进行知识的教学与迁移应用,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收,通过时间发展的线索学会产业的升级及其区位条件,最后通过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相作用方面进行辩论式的研讨。

3.问题导学式案例启发学生思维。高中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针对一些知识进行自我的认识与思考,启发式的问题设置能够比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的问题设置可以从三个问题导学:(1)说明我国西北出现缺水的自然原因?(2)分析我国华北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3)除上述理由外,珠三角地区、海南省为什么也会经常缺水?西北的缺水让学生认识到年降水量少是主因,而华北地区年降水量适中,但其季节不均也出现了严重的春旱,而珠三角水资源较丰富但人为因素则出现了短缺,海南省储水条件差是重要因素。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自然而然完成知识的学习,思维具有递进式的深入,学生由易入难,不断完成自我突破,具有成就感,问题的设置更多倾向于比较式、辩证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endprint

4.习题训练式案例纠正思维定式。习题训练能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很好的运用与巩固,平时的教学练习多进行打破思维定式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更好地提升能力。如习题: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其北坡1200米以上出现森林为主,南坡则出现草原为主的景观,该山南北坡植被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北坡为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D.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本题,学生看到植被差异联想到迎风坡降水多,极易错选到B答案,甚至为了迎合降水丰富,选择A答案,夏季风带来的水汽,这种错误比较典型,学生对知识没有形成自已的观点,平时学习并没有辩证地看待问题。影响植被的因素以水分与热量为主,本题是土壤的水分影响较大,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固选C。老师再问,如若要答案是降水较多,需要针对什么的山脉?(处于水汽来源较多的迎风坡,如阴山的南坡)。讲解过程中,老师这种反面的角度追问,具有反思性、质疑性思考,能让学生学习更加全面、深入,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能取得良好效果,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有学生提出,若位于南半球的山脉,南坡降水较多但阴坡热量少,则南坡自然带较北坡高或低?学生提出问题,说明有充分的思考加工。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

1.构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兴奋、思维灵活、灵感激发,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多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思维,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与肯定,而这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往往正是创新的源头,而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让学生感觉到认同感,才有配合与积极思考的勇气与动力。如讲到人口数量多的影响,我们常常从不利方面去思考,当学生提出其对劳动力资源、战争、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时,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给予肯定,并从综合的角度整体评价。只有受尊重的课堂才能民主,只有民主的课堂才能轻松,才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与观点。

2.构建开放的情景平台。情景的铺设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角色,而情景的构建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放性的、有内涵的情景平台能让学生更加具有探究的兴趣与意义。比如,在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城市建设与布局入手,让学生以市民的角色入手去观察与思考。看得见的地理现象,更加有利于讨论与分析空间布局的特点、成因、合理性,学生更加具有探究的方向与思路。

3.设计具有层次性、可思考性的问题。问题导学法是课堂教学当中常运用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步步深入学习,而且思维能紧跟着老师的教学顺序,问题的设计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应该是让学生具有回答的欲望、学习的价值。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的自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解决。问题1:为什么大气上界的太阳能比地面丰富?问题2:地—气的温度既然来自于太阳辐射为主,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问题3: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天当中太阳辐射最强是12∶00,但气温最高往往在14∶00左右,为什么?问题4: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晚上的气温较低,为什么?由一开始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削弱作用,到大气的保温作用、受热过程的缓冲性等知识点,这种学生独自学习与分析的形式,比老师纯粹的教学更加有效,而且问题具有一定的对比性与矛盾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4.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中学生从众心理和依赖老师的心理很明显,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答案感到不安,大部分人认为老师讲和课本的知识总是对的,很不利于标新立异、质疑。因此,老师应该多途径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打破这种唯书、唯师的思维定式,在遇到新情景应该经常进行反思与比较,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如讲到冷锋天气带来的气温变化,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气温下降,但实际上在锋面到达的前一两天,因为暖空气受到压缩,气温往往是先升高。

5.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发学生欲望。乡土案例能让学生更加熟悉、更加兴奋、更加有探究欲望,会让学生不自觉产生一种责任感,而且他们都关心自己未知的家乡事,因此利用乡土案例能够更多全面地激活课堂活动,学生会更清楚如何思考,也能更加地出现不同的智慧火花。

总之,教师也必须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应该勇于质疑和创新,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或学习知识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知识的来源、形成过程与运用环节中,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活力的、精彩的、多样的学生,乃至民族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地理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摩尔帕克.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杨丽静,刘树凤.打破思维定势 强化批判性思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

[5]李彤.高中生地理课堂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地理教学,201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