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旅游岛建设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2015-12-15侯军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0期
关键词:青年培养大学生

侯军英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明天,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本文立足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通过调查研究,对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探讨提高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国际旅游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3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上,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当作将来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高度来论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明确提出,希望海南全面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各种关系,着力在“护蓝”、“增绿”上下大功夫,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表率作用。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海南将在2020年初步建设世界一流海岛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成为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开放之岛、和谐之岛。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青年大学生承载着先进文化传播者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必须对青年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培育,使他们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生态文明习惯、生成生态文明人格,最终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价值探讨

1.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马克思17岁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对职业进行选择时,我们首先遵循的应该是我们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幸福。”当代青年人的发展也只有顺应社会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保障。生态文明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人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伦理观念,促进大学生的自我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加快谱写中国海南新的美丽篇章。主席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作为我国最大家经济特区,海南的后续优势多,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的标准来进行建设,闯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跨越式的发展路线,水绿山青、天蓝海碧是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资本,必须精心呵护,百倍珍爱。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发展、发展海南的中坚力量,对这一代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品德高尚的人才,同时更要把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及责任感牢牢树立在心中,使青年大学生在未来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在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解决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設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树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坚定信念。

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竞争力。作为未来中国发展主要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强,易于接受新知识,具备环保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他们未来在提高国际旅游岛的竞争力的过程中,在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原则,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生产活动中把和谐的自然观自觉地用于自己的生产活动的指导,平时的生产实践中也要注重维护生态与自然的平衡,减少肆意掠夺,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这将是直接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国际旅游岛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

1.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片面。调查首先从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科学的知晓度展开。对于问卷中的问题:世界环境日是哪天?被调查大学生中约有8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可见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之师较为匮乏。另外,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仅存在片面性,而且也存在局限性。缺乏长远的眼光,关注的只是眼前的片面环保问题,整体观缺乏,比较关注的也就是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认为应当优先来解决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如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以及食品安全。而离公众日常比较远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则并不知晓,缺乏对生态的忧患意识。比如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或一些别的大规模的生态灾难虽然知道,但并不关心。这些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公众只是关心那些与自己微切身利益的相关环境问题,具备的也仅是自我保护性的环境意识,同时这也说明了社会大众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的素养。

2.节能环保消费意识有待加强。环保产品往往会因为价高迫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对于问卷中的问题:您日常生活中会因考虑到环境问题而选择使用价高而环保的节能产品吗?只有19.6%的大学生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价格昂贵而放弃购买绿色产品,而32.3%的大学生消费者会为省钱而放弃,48.1的大学生消费者会受到其价格的影响。尽管绿色消费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是消费模式升级的具体表现,但是,从结果中可知,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仍然受产品价格的影响,大学生目前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能够指导其进行真正的绿色消费。

3.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与环保行动脱节。大学生虽然相对来说环保的参与意识较强一些,但没有真正去采取什么实际的行动,环境知识相对缺乏,而且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局限性。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拥有“要环保”的想法,也具备一部分的环保理念,而且他们也察觉到了人与自然必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观念,但只有想法是不行的,没有做出相应的、实际的环保行为,甚至自己都不能从小事做起,在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很多学生对于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意识没有感觉,在知道与做到方面有着很大的距离。

三、提高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策略选择

1.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提高青年大学生生态认知水平。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青年大学生日常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教授不可或缺。而在高校的课程开设内容中,并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在少数通识课中做了些较为基本的讲述。这对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的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应该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校园内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环保的标语提醒,校电视台、广播台多一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多开展些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竞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努力提升校内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用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进一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此外,大学生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讲座和报告,以及研讨会等等,让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不断地丰富起来,知识体系也更加完善,在学习、生活中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强生态保护的执行转化能力。

2.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强化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中,可以通过多样的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使青年大学生了解一些保护生态的常识,进而对生态度发展提高认知和自觉行动保护生态。各高校要加强关于生态和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把生态文明活动建设丰富起来,让每一个有想法、行动积极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参与,让大家的生态知识以及生态意识有活动中得以進一步的提升,进而从改善校园开始,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等活动,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提高践行能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3.提倡社会参与教育,共建生态环保消费模式。青年大学生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在生态环保上做到知行合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离不开社会参与教育,社会大环境是青年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对青年大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青年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又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着相互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关系这个大网络中,青年要养成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树立起社会化的大观念,社会这个大课堂对青年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观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的法制健全起来,同时也要强化舆论力量,构筑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

总之,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事业,直接关系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对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应全方位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努力构筑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长效机制,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参考文献:

[1]路琳,付明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

[2]李文娟,李经亮,潘朝辉.试论大学生生态观的教育与培养[J].党史文苑,2013,(20).

[3]李定庆,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猜你喜欢

青年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