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

2015-12-15陈和心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0期
关键词:绽放语文课堂小学

陈和心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集合的综合学科。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科学定义,教师备课时首先必须了解每篇文章的“美”,从而再针对不同的“美”来进行教学设计,让“美”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本文主要从人物美、生活美、景色美、意境美、章法美等五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绽放;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77-02

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极其丰富的文学精华。小学语文教材篇篇都精,课课都美,简直是幅“美”的画卷。它们无一不是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精选出来的上乘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形式,具有浓烈的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对学生要加强语言的训练,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美情趣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从文本中发掘“美”,并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美”的桥梁,引导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还要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一、从文本中感受人物美

教材中写人的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表、语言、动作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情感、性格、气质、意志来揭示人物美的不同角度。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1.以外表反映人物——在阅读对比中感知人物美。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三言两语把一个农村少年写得如此逼真,用词美而简洁。请先看:脸形,圆的,项圈,圆的;再看看脸部肤色,紫的,项部项圈,白的;形状上两圆相映,色彩上深浅对照,岂不让人感受到一个农村少年的外表美吗?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小练习,从而让学生在对比和趣味中感受到了“美”: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轻轻画掉,进行对比阅读,并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然后让他们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最后,请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很快猜出来,就说明写得像,也就是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此练习让学生能够用美而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人物的特点。

2.以语言反映人物——在语言训练中感知人物思想美。人的语言是内心思想的表达,人常说“言为心声”。从人的语言中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如,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是琳达的父亲劝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我让学生小组分角色反复诵读文中“我”父亲的对话,并从父亲的语言中,体会到琳达的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何等伟大,是何等的美啊!

3.以行为反映人物——在表演中感知人物的行为美。美的行为有助于陶冶人类的情操。教材中有不少以行为美反映人物美的文本。就如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的中心思想从字里行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经过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有两个人同时过溪,总会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说谁偶遇老人,总要蹲身下伏,背过溪……”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文中人们的各种行为,使学生对人们先人后己、心系他人、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美好品质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从文本中体会生活美

文章取材于生活,又塑造着美的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以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和美的追求。这方面的教学设计,我侧重语言训练体会生活美。例如:

一年级上册《咏鹅》是作者——七岁的骆宾王漫步河边,当看到水中美丽的白鹅戏水天歌时,即兴而作。他恰到好处地把当时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美丽画面集诗于一体。(1)色彩美。鹅毛,白;水面,绿;鹅掌,红。作者按上中下的顺序观察到的色彩是白、绿、红,三色交织一体,色彩多美啊!从色彩上,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象: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水里的红似火掌不停拨动,泛起清清的水波。(2)词句美。诗中曲项、白毛、红掌等对鹅形体的描写妙到了极点;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等对鹅动作的描写更令人赞不绝口,词语之精,诗句之美,仅仅十八个字把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一自然景观描绘得如同一幅画卷。(3)画面美。名诗配插图,课文动静有之,画面更美。静有白毛、绿水、红掌等对鹅外形的描写;还有蓝天、白云、远山,近荷、花艳、莲香等;动有曲项天歌,绿水浮鹅,涟漪清波等,试看此时的天、水、荷、鹅构成的画面!首先,在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后,我在班级开展了“诵读比赛”,之后又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現出这首诗的美,并引导大胆的想象,在画面中填补空白。

三、从文本中欣赏景色美

教材中写景状物及游记之类的课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体会到游览名胜的乐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景象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四年级上册《长城》仿佛把你带到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犹如亲眼见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这一闻名世界的雄伟工程。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仿佛把你带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给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感。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向你展示了庐山险峰的无限风光;此外,还可以从课文中欣赏到南海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河北省赵县洨河上雄伟坚固的赵州桥,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北京美丽的颐和园,台湾的“日月潭”,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我国东北的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壮丽景观。

教学这类课文时,课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直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渲染了学习气氛。课末,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小小旅行社,组员轮流当小导游,自编自创导游词,然后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优秀小导游”和“优秀旅行社”评选。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三五成群凑在一起给自己的旅行社取名——“星光旅行社”、“必胜旅行社”、“梦想旅行社”、“雄狮旅行社”、“闪亮旅行社”……一个个充满童真和梦想的名字诞生了。接着,学生们又忙起了编写导游词,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最后,他们一板一眼地当小导游,扮起了游客。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每组的代表不负众望,利用图片、资料、多媒体等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出色地胜任小导游。在合作和自主中学习并体验美,怎能不使人耳目一新呢?

四、從文本中领悟意境美

有些课文学后,令人沉醉于美的境界、美的情调之中,有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受。这是因为课文的意境太美了。由于领悟意境较为抽象,为了化难为易,我是这样设计的: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给人以一种形象美。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我在教学这部分想象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观看完荷花图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池荷花中的一朵,微风吹来时,随风翩翩起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大胆地展现了意境美。最后,反复地配乐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从文本中学习章法美

小学语文教材之所以易教易学,教师赞不绝口,学生爱不释手,是因为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到的章法,一文一个样,一篇一种味,能从不同的角度吸引住情趣各异的教师和学生,还能潜移默化地学到写作方法。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鲜明的动静对比把荷花映衬得十分美丽,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课文增添光彩,使全文更加生动感人。由于三年级作文刚起步,我充分地利用文本,延伸到写作。学完这篇文章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然后出示满山的映山红,引导它们进行观察、想象,再运用动静结合等方法仿写一段话。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写出每朵映山红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有的把映山红当作了婀娜多姿的仙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把映山红比作一片花海;有的小作者自己成了映山红,与蝴蝶、蜜蜂、小鸟窃窃私语。此次仿写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

总而言之,文本中的美处处皆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会挖掘,精心设计让文本中的“美”充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让“美”尽情地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猜你喜欢

绽放语文课堂小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挖掘鲜活的德育素材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绽放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