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角色扮演”在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15魏爽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角色扮演

摘要:小组工作的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相互协调的过程。“角色扮演”是实验室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对接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室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符合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伦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保护;提升学生的同理能力,锻炼专业敏感性。

关键词: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39-03

小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领域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多年的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经历,以及笔者在香港和加拿大的小组工作课堂上对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使笔者认识到,要想取得实验室教学的良好效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体验式参与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小组工作的技巧与方法是需要学生做出来的,表层的参与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感知的过程。知道应该怎样带领小组与会自己亲自带领小组是两回事,它们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这种“知”与“行”之间的距离缩得越短,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独立带领小组的成功概率就越大。概言之,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尽量弥合“知”与“行”之间的差距。

“角色扮演”在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优势。首先,“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实际的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比如在模拟小组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类的体验学习,很多时候这类游戏会涉及到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对自我的评价或者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生活事件等,对这些内容的讨论与分享往往会触碰到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如果是一个真实的小组,组员对这些内容的分享过程会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即便出现个别组员情绪失控,透露的信息自己无法承受或者激起了其他有相似经历组员的强烈共鸣或者反感的话,小组的领导者也会因势利导地引导小组很好地去讨论大家的想法和感受,对一时失控的组员进行情绪的疏导,并且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鼓励其他组员对失控组员给予积极的回应,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实验室教学毕竟不是真实的助人小组工作,如果教师不为学生披上一件“角色”外衣的话,学生在模拟小组中的表现将很难把握好分寸与尺度,有的过于投入真实情感,有的进行了比较大尺度的自我袒露,有的情绪激动,还有的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都会使实验室教学面临极大挑战,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受到伤害。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选人机制来看,还没有实行专业面试环节,只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因此,学生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价值观与信仰、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专业认同度都是参差不齐的,这实际上使专业教学过程充满了潜在的风险。社会工作的实验室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虚拟的场域,不是真实的小组工作,学生也不是真实的服务对象,实验室环境并不安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教师将很难处理。因此,从专业伦理角度来讲,在进行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而并非展现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当然,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决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开放程度以及自己的表现。出于保护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师也应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加入到小组模拟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角色扮演”可以直接对接教学内容,促进实验室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组工作的实验室教学过程既不是教室搬家,也不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游乐场。实验室教学的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与准备的,实验内容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因此,“角色扮演”是实验室教学的良好辅助,避免了教学的松散性和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小组工作实验室教学内容中,有专门学习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开展小组工作的内容,其中包括老年人小组、青少年小组、妇女小组、残疾人小组、慢性病患者小组等,每一种不同的对象群体的服务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小组的目标、内容、带领技巧、注意事项等方面也都会有所侧重。比如以老年人小组为例,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疾病的出现、身体的失能、社会参与的减少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无用感和被抛弃感,出现沮丧和抑郁的状态。老年人关于体力和精神衰退以及死亡有着现实性忧虑,在那些可以谈论这些感受的小组中,他们会受益良多。因此,老年人小组的领导者必须能够较自如地应对关于死亡的思考和讨论。老年人经常会沉湎于往事之中,在老年人小组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活动就是缅怀他们生活的不同经历以及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光。从小组类型来看,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都是专门适合老年人的小组。领导老年人小组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一些独特的地方需要格外留意:从时间安排来看,老年小组适宜安排在上午进行,如果是在下午进行的话,尽量避开午休时间,晚上不宜安排小组活动。从人数来看,如果是现实识别小组,以5~7人为宜;如果是动机激发小组,10~15人为宜。最好安排1名协同领导者共同带领小组。空间安排和辅助器具要提前做特别安排。组员筛选很重要,通常身体状况不佳、出行困难、头脑混乱、精神疾病、严重行为问题、正处于紧急的危机之中的老年人都不适宜入组。领导者的角色要更加积极,更有耐心。

在与残疾人沟通时需要社工运用到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与有听力障碍的组员沟通时,要让对方看到你是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面部要有表情。用正常声音说话。说慢一些,清楚一些,强调关键词,在句子中间要有停顿。当有听力障碍的组员说话时,要确保大家都在听。确保房间没有杂音,音响效果好。要从组员的面部表情或者不适当的回应中,寻找那些暗示组员误解的线索。如果怀疑组员误解了,要复述一次刚才说的话。要对个别组员说话,但不要谈论他们。在与有视力障碍的组员沟通时需要运用到的技巧包括:要协助组员找到自己的位子。如果需要的话,把自己的手肘给他们,要走在他们前方大约半个身子的位置,这样可以给他们指出一个方向,表明何时停止等。当陪伴组员进入聚会房间时,要介绍房间内的基本摆设、家具的位置和所有障碍。在引导组员入位时,把他们的手放在椅背上,让他们自己坐下。在聚会开始时,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依次做自我介绍,这样大家可以知道每个组员的位置。不要弄乱室内摆设,如果需要重新安排,要确保组员都清楚地知道这些改变。同样,要让组员知道谁进来了,谁又出去了。对组员直接说话,不要经过他人转告。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害怕使用“看”或者“看见”这些词。尊重组员的独立性,不用对他们过分照顾。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准确地告诉他们茶点在哪里。比如:“茶杯在你左手边20厘米的地方”,而不要说:“茶杯在你左手边。”慢性病患者支持小组的带领需要社工掌握一些独特的技巧。由于对自身疾病状况的极度关注和对疾病预后的高度焦虑,某些组员会试图主导讨论关于疾病的话题,如果小组的讨论过于聚焦于疾病本身,会使组员更加焦虑和沮丧。因此,在带领慢性病患者支持小组时领导者需要运用如下的问题讨论技巧,比如采用句子完成练习会对带领这类小组很有帮助。通过句子完成练习,将组员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鼓励组員看看身体状况以外的方面,比如与朋友们重新交往,在家庭中重新发挥一定的作用以及未来能够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等。领导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学习关于此种疾病或残疾的知识,可以应对来自于“久病成医”的个别组员的挑战。

总之,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处于不同困境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服务对象的痛苦和真实需要。为此,笔者在设计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提前一周的时间把下次实验课要用到的各类资料提供给学生,其中包括知识概览、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小组模拟指导、角色扮演“演员表”、实验记录表等。资料中会明确指出模拟小组的名称、聚会次数、组员构成、小组类型、小组目标、预解决的主要问题、小组活动内容和方式、小组领导者应运用的主要带领技术等,学生自行报名认领“角色”,并且要在实验课之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分析自己即将扮演的这个角色,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言谈举止进行前期的设计与准备,尽量呈现一个真实的案主形象和小组领导者形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即便在实验室这样一个虚拟的场域下,学生们还是有机会看到一个近乎真实的小组,组员的喜怒哀乐尽现眼前,模拟小组的领导者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下练习到各种带领技巧,掌握技巧使用的前提、方法、限制与风险。多年的实验室教学实践证明,“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比较精准地对接实验室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再次,“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要求。按照小组工作的专业伦理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在实验室内的实务技巧训练,方可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他们将来运用到服务对象身上的一切方法与技术,都应该是在实验室里,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感受、亲自实践并反复练习过的。举例来讲,社工在带领小组的过程中通常会以不同类型的活动或者游戏作为载体,让组员在“玩”中悟“理”。社会工作的小组活动和游戏可谓种类繁多,有些游戏看似简单有趣,实则充满着“危险”。这些“危险”有的属于精神层面,比如自我探索类的小组活动,在组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不适宜开展此类活动,一旦发生突发状况会使组员在组内受到伤害。还有些“危险”来源于小组的肢体性活动,比如“信任跌倒”。带领这类小组游戏,领导者一定是对此游戏亲身体验过,否则就搞不清楚这类游戏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保护,比如安全设施的布置,包括准备厚而柔软的垫子,事先培训所有的组员练习接人的规范动作,指导“跌倒”的组员参与游戏的具体方法与动作规范等安全细节。在社工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最后,“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锻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增强对服务对象认知的专业敏感性。社会工作专业强调对学生“同理心”的培养,“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对于不同角色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的准确把握理应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对于学生“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中加以不断的引导。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小组模拟的开始阶段,学生会因自身对角色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身边同学的干扰而难以进入角色,但随着小组的逐步深入,实验室内会逐步形成一个“场”,组员的角色扮演渐入佳境,甚至“以假乱真”,此时的小组模拟才真正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会在这样的情境中获益良多。

“角色扮演”教学法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实验设计与先期准备。下面,笔者将以老年人小组为例,详细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实验目的】:在本节实验中,将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老年人小组带领技巧的学习与练习。领导者的实验任务是:运用带领老年小组的特殊技巧来带领小组,体会技巧使用的时机与方法。模拟组组员的实验任务是:扮演好自己所模拟的角色,积极参与小组游戏与讨论。同时,体会领导者使用技巧对自己参与小组的影响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观察组的实验任务是:认真观察领导者在使用老年小组带领技巧时的具体表现,结合实验报告的内容对技巧的使用进行客观评价。具体目标如下:①了解老年小组的主要特征;②掌握老年小組的特殊带领技巧。

【实验准备】:①人员安排:6名学生进行小组模拟(1人作领导者);②材料准备:饼干若干包;角色扮演“姓名贴”。

【实验过程】:①教师将学生分成模拟组与观察组。模拟组6人,其余学生为观察组;②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并讲解实验要求;③小组模拟名称:“夕阳无限好”——老年人动机激发小组;④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讨论,主要运用带领老年人小组的基本技巧;⑤观察组仔细观察小组领导者的带领技巧并填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相应的空格里画“√”;⑥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教师主持实验分析环节。由观察组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报告对小组领导者的带领技巧进行评价。

【图说实验】

【小组模拟指导】

角色扮演“演员表”

参考文献:

[1]罗纳德·W·特斯兰,罗伯特·F·理瓦斯.小组工作导论(第五版)[M].刘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魏爽.小组工作实验室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