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环画的语篇特征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互动作用

2015-12-15中国传媒大学张戈

法语学习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画语篇语境

●中国传媒大学 张戈

连环画的语篇特征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互动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 张戈

上世纪60年代,法语课堂开始使用配有连环画的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连环画不仅有辅助理解文字的作用,其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材料。连环画作为一种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进行叙事的语篇体裁,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体系。本文从连环画图文并行的多模态语篇特征出发,探讨外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其结构和叙事特征激发学生的交际互动热情,进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连环画,图像,文本,互动

引语

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册出现于19世纪,由著名日内瓦画家Rodolphe Töpffer发明。Töpffer将连环画视为一种文学形式,即一种图文并茂的叙事文学体裁,并认为“这种体裁也能以书、戏剧、诗歌等形式出现,并且比通常意义的文学体裁更加优秀”,“没有文字的图画的意义是模糊的;没有图画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图画和文字两者结合就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小说”(Groensten,2005:5)。虽然直到20世纪末,连环画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但作为继建筑、绘画、雕塑、雕刻、素描、摄影、电影、电视之后的第九种艺术形式,连环画也是外语课堂中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语料。

一、连环画的语篇特征

连环画作为一种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进行叙事的语篇体裁,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体系,它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有声的世界,通过图画之间的空间变化表现时间的发展,通过图形结构与色彩的搭配来渲染叙事效果,通过图像和文字的协作表现故事情节。它要求读者对连环画的语言符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从二维世界中读懂艺术家对世界的体验和感受。不论连环画家持怎样的绘画风格,连环画都表现出如下语篇体征。

1.1 结构特征

1.1.1 系列性

系列性(caractère séquentiel)是连环画语篇的最主要结构特征。Rodolphe Töpffer在其著作《面相随笔》(Töpffer,1845)中强调了系列(séquence)是一幅漫画合理叙事的决定因素。单独的一幅漫画可以表现一个故事场景,有些是独立的情景,有些则可以暗示之前或之后发生的故事,但无法做到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许多单独的漫画组成一个叙事包(paquets narratifs)或时空碎片(fragments d'espace-temps),他们相继出现,共同完成叙事任务。此外,各个漫画之间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安排的,它们彼此之间必须保持互补和连续关系,并且参照同一行为或情节。

1.1.2 图文并行的符号体系

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是连环画的第二个结构特征。每一页(planche)都有若干行水平排列的图画(vignette)组成,图画和文字所蕴含的信息是对等或互补的关系。

图画与文字处于同一语境。图画和文字所处的语境包含三个方面: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交际目的。连环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叙事,因此图画和文字必须处于相同的文化语境。例如以高卢历史为背景的《高卢英雄传》(Astérix et Obélix),图画中的高卢人通常穿着宽大的圆筒裤,住在泥土做的房子里,人物的服装和道具都符合时代特征。图画和文字处于相同的情景语境,指的是文字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与图画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具有相同的时、空特征,人物的对话基调与图画中的人物表情和体态特征一致。此外,图画和文字都出于相同的交际目的,它们可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但都是用以实现同一个宏观目的。

图画与文字信息互补。有些图片所传递的信息是多元的,而图片配套的文字对读者理解图片信息则有导向作用,它能引导读者沿着某一线索观察图片,理解图片所蕴含的意义。有一些图片所传递的信息非常单一,例如正在对话的两个人,图片只能提供对话发生的场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但对表现人物对话内容的作用非常有限,此时读者必须通过阅读文字才能了解故事的进展。

另一方面,配图对文字而言通常具有辅助、概述和所指作用,也就是说,当文字描述较抽象时,图片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简化读者对文字的理解;当文字描述冗长时,图片可以起到概括核心内容的作用;而当文字是在描述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时,图片可以直接给读者展现所描述的对象。例如图1是Tardi的作品《西海岸的小蓝调》(Le petit bleu de la côte ouest)中的一幅图画。主人公Gerfaut被两个暴徒追杀,逃到一节火车车厢里。图中文字描写了Gerfaut从睡梦中惊醒,头脑混乱不知身在何处,以及因被追杀而紧张恐惧的心理:“Il rêva qu'il tirait sur un homme avec un pistolet automatique(他梦到自己用自动手枪向一个男人开火)”。图片只画了主人公的一个特写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但通过主人公的神态,表情,额头上的弹孔以及脸上流淌的血迹和汗滴,读者便能直观地感受到Gerfaut危险而艰难的处境。

独立叙事的图画。在连环画中,有些图片没有配套文字说明,但通过前后相连的图片所提供的上下文背景,读者能够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故事情节。这类图片有的是描述人或物体一系列的动作,给读者以动态的感受,有的是交代一个场景,有的是对前文所提及的某一情节的强调,或是对后面即将出现的内容的铺垫,设置悬念,从而调动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

1.2 叙事特征

Rodolphe Töpffer总结了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的三个特征:鲜明的人物性格,幽默的语言和动作,稀少而简单的道具。法国著名漫画理论家Thierry Groensteen在其著作《连环画的使用方法》(La bande dessinée mode d'emploi)中提出了连环画作为叙事图画(dessin narratif)的五个特点(Groensteen,2007:44-46):

以人物为中心(l'anthropocentrisme)。例如在《丁丁历险记》中,主人公丁丁是整部连环画的核心,故事情节的组织都围绕丁丁而展开,读者的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在丁丁这个角色之上。

典型性(typification)。连环画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遵循典型性原则。典型性意味着连环画中的主人公的外形特征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目的是方便读者识别。例如《Astérix et Obélix》中主人公Obélix身材高大,腰身粗胖,头上总是扎着两个棕红色的小辫子,身穿蓝色条纹肥腿裤,不论他做什么动作,手中拿着什么道具,读者总是能立刻辨别出他的身份。

简单性(simplification)。该特点是针对除了人物之外的其他附属成分,例如背景,道具等。由于每幅图空间有限,故事场景中固定的物品或主人公所持的道具会根据故事情节或叙事强调的重点而选择性地添加,不会出现在每一幅图画上。

表现性(expressivité)。漫画家通过人物的手势,身体的姿势和面部表情赋予该人物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个性,通过停止在一个姿势上的动作可以夸大幽默的程度。例如在《幸运的卢克—追踪达尔顿》(《Lucky Luke—Sur la piste des Dalton》)中的通过坏蛋达尔顿恶狠狠地啃树来表达他的愤怒。

修辞手段的融合(convergence rhétorique)。连环画利用组成图像的各个参数(构图,色彩,拟声词等)之间的搭配来达到某一叙事效果。例如图2是《高卢英雄传—凯撒的胜利》(Astérix et Obélix—Les lauriers de César)中的一幅图。画家通过人物脸色白、绿、红、蓝四种颜色的变化(本文仅黑白印刷,无法表示出四种颜色),表达罗马人吃了高卢英雄Astérix做的饭后,痛苦的感受难以言表,形象地表达了饭的味道非常难吃。

二、连环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连环画的文化导入作用

外语课堂教学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入连环画。随着视听教学法(MAV)的流行,外语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多由视频、图片和文字三种语料组成的。例如法文教材《法兰西音像》(Voix et image de France)中,每一课都包含对话和与对话内容相关的一组图片,这些图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在教材中,每一幅图片都对应对话中的一个句子,学生在听对话的同时观察图片,有助于理解对话的含义。

然而连环画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限于辅助文字的理解,事实上连环画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真实语料,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导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连环画的语言兼顾书面性和口语性两种特征,因为其文字既有叙述性词句又有人物对白,还有独具特色的拟声词,能让学生学习不同语域的表达方式。其次,连环画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为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人的体态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语料。第三,连环画所讲述的故事蕴含诸多历史和文化元素,例如《高卢英雄传》以高卢时代为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表现法兰西人祖先高卢人的勇敢和智慧。如今,Astérix已经成为法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该漫画也已经作为法兰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语学习者不容忽视的文化知识。

2.2 基于连环画语篇特征的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除了具有文化导入功能外,连环画独特的语篇特征有利于多种交际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发,营造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提高(本节的课堂活动部分灵感来源于Demers:2006)。

2.2.1 趣味互动游戏

利用连环画中道具的简单性特征,可以开发一组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热情的游戏。

猜画游戏。教师从一本连环画中选取一个造型简单的道具,例如Astérix的羽毛帽子。教师可以先从黑本上画出一个碗状的图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经过几轮猜测之后,教师再给碗添加两根羽毛,问学生这是什么,这时学生所能给出的答案相比于前一个碗状图案会更加个性化。几轮猜测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Astérix的形象,同时对Astérix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一个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其他学生根据图形联想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随后,第一个学生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再加入几笔,让同伴猜是什么物品。随着图形变得越来越复杂,同伴的答案会越来越具体。这个练习可以用于课程开始前十分钟的热身,适应于各个语言水平的学生,目的是在学生中间营造高涨的参与热情,同时复习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

2.2.2 启发式口语练习

利用连环画图文语境一致的文体特征以及主人公形象典型化的叙事特征,可以创造一些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热情的互动教学活动。

时空穿越。教师从连环画中提取几段文字,将原来的配图换成其他连环画中的图片,或者该连环画中的其他图片,然后将重新组合好的图片和文字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判断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是否有逻辑性,并解释原因。教师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使重新组合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相差太多,这样学生不加思考便能判断出图文搭配的不合理性。该游戏适用于低、中年级学生的口语课,目的是让学生重视交际语境,即在不同场合、与不同身份的对话者、就不同主题谈话时,所使用的措辞、语气、话语风格是不同的。

主角配角。利用连环画中主人公典型性这一叙事特征,教师可以从几部不同的连环画中挑选1到2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连环画,并根据文字和图片信息判断哪个人物是连环画的主人公,同时猜测该人物的年龄、职业、所生活的年代、国籍、性格特征等。学生可以分组介绍自己手中连环画的主人公,描述人物外形特征,也可以根据现有的图文信息猜测之前或之后发生的故事情节。

2.2.3 创意写作练习

不论是文字还是图像,一个语篇中的所有符号体系都是以表达完整而连贯的意义为目的的。连环画图像和文字的互补关系,决定了任何一种符号体系都不能独立完成叙事任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信息缺失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解开故事的悬念,同时也要保证故事情节的完整。

狗尾续貂。教师发给学生一页有图有字的连环画,同时隐藏最后一幅图或最后一幅图的文字,让学生根据前面几幅图和文字续写故事。教师也可以隐藏连环画中的任意一幅图或文字,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情节和语境将故事补充完整。该练习适用于初、中、高年级的阅读和写作课,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语篇连贯的写作能力。

漫画配音。教师选取一页连环画发给学生,并隐藏文字中的对话部分,只留下叙事文字,让学生根据文字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画面中的信息,给图片中的人物配上对话。该练习是锻炼初、中年级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练习。不同于传统的看图写对话,连环画中的叙述性文字为图画信息补充了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判断交际对话的主题以及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2.2.4 戏剧表演

连环画不仅适用于外语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作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语料。此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难度略高的任务,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例如,教师挑选一部经典连环画中的几页,隐藏全部文字,只留下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信息编写剧本,最后进行戏剧表演。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以指导,帮助他们纠正语法错误,选择恰当的词汇,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图画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尽量准确地把握画家的叙事意图。

结语

美国著名连环画家Chris Ware曾经对连环画这类语篇做出如下评论:“电影和连环画最大的区别在于连环画的读者会积极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之中,而电影观众则相对被动地理解故事情节[……]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看电影就好似听一段录制好的音乐,而读连环画则像读一段乐谱,乐谱中的音乐是通过读者自己的理解而感知的。”(Ware,2008:125)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而言,语篇模态的多样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该语料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学生参与课堂交际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涨。连环画作为第九类艺术形式,其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远远不仅限于文化知识导入和交际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发,其社会、文化内涵,叙事话语风格以及审美和教育功能都可以成为教学法领域研究的课题。

DEMERS Tristan et Jocelyn JALETTE:La bande dessinée en classe,Québec:Hurtubise H MH,2006.

GROENSTEN Thierry,La bande dessinée mode d'emploi,Liège:Les Impressions Nouvelles,2007.

GROENSTEN Thierry,La bande dessinée une littérature graphique,Milan:Les Essentiels,2005.

TÖPFFER Rodolphe,Essai de physiognomonie,autographiéchez Schmid,Genève(1845)reproduit in T.Groensteen et B.Peeters(1994)pp.185-225.

WARE Chris,«Table ronde»,in Thierry Groensteen,Humoresques n°10 L'humour graphique fin de siècle,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Vincennes,1999,pp.123-126.△

猜你喜欢

图画语篇语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图画捉迷藏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