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12-15邵瑞华张和伟张慧君
●邵瑞华,张和伟,张慧君
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邵瑞华,张和伟,张慧君(兰州大学图书馆,兰州730000)
[关键词]图书老化;编目延迟;馆藏优化
[摘要]文章将图书的老化过程分为不可量化的老化过程(编目延迟期间的老化过程)和可量化的老化过程(流通后的老化过程)。以兰州大学图书馆最近2.5年的图书借阅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编目延迟直接影响不可量化的图书老化过程,削弱了图书使用价值的结论。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统计方式的改变而消失,它在理论上延缓了图书的老化速度,使图书老化的理论周期延长,事实上,这是图书利用效能低下的表现。
延迟或时滞(delay)存在于许多复杂系统中,它反映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元素的传播过程,在所有包含反应链及传输过程的系统中,它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考虑了延迟时间建立起来的模型才更接近于实际系统,在科技论文出版方面,出版延迟就是编辑部从收到作者手稿至论文发表的时间间隔,[1]这种延迟对文献引用和老化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并提出延迟会对期刊影响因子、引文分布和创新性产生不良影响的观点。关于图书的出版延迟,刘永胜、汤亚非在研究科技图书出版时指出文献时滞的阶段性伴随文献寿命的全过程。[2]但文献出版以后到实际使用这一段时间,会对文献的使用及老化有什么影响,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兰州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图书的借阅数据加工整理,实证研究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和使用率的影响及深层的影响机理。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编目延迟
对图书馆而言,纸质馆藏信息可以有两种时间序列的统计方式,一种是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的馆藏信息,一种是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的馆藏信息。在研究纸质馆藏的老化、剔旧及长尾效应等问题时,大多是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而邓奇强等[3]研究文献老化在图书馆书目挖掘中的应用时,采用的则是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进行的统计方式。这两种时间序列在研究图书老化规律时,由于采用的时间原点不一样,而产生不同结果,即两种时间序列下,同一样本得出的老化测度指标是不一样的。这和图书从出版到被图书馆收藏的时间差有关,这种时间差也是图书馆采购编目加工图书的延迟时间。
图书出版后要经过图书馆采购、验收编目、上架流通三个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这一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定义为采购编目延迟,简称编目延迟,用图书编目时间与出版时间之差τ表示,其表达式为平均延迟时间为
1.2文献老化测度指标
文献老化(obsolescence)是指科学文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逐渐陈旧过时,失去了其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它最早是C. F. Gosnell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4,5]常用测度老化的度量指标有三个:文献半衰期,最大引文年限和普赖斯指数。
(1)文献半衰期。1958年Bernal首次将放射化学术语“半衰期”引入科学文献领域,1960年Burton将共时法获取的文献老化指标命为“中值引文年龄”,即在统计年限内,引文量达到总引文量一半所用的时间。美国期刊引文报告(JCR)的累积百分率法,指引文量累积百分比函数F(t)=0.5时,对应的t值为半衰期T1/2,即
其中t≤50%为累积百分比小于且最接近50%的引文年龄,r≥50%为累积百分比大于且最接近50%的引文累积率,r≤50%为累积百分比小于且最接近50%的引文累积率。假设累积量达到总借阅量50%的年份内,其引文量是线性增长的。半衰期越大,文献老化速度越慢。
(2)最大借阅年限。最大借阅年限是指某时间段的图书借阅量随时间由近及远逐年增大,逐渐达到最大值的年份,这是衡量学科占有最新成果速度的指标之一,可以清楚地知道科学文献最活跃,最强有生命力的时期。[6]
(3)普赖斯指数。1971年普赖斯提出,在某一知识领域将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来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后人称为“普赖斯指数”。普赖期指数是衡量各个学科领域文献老化度量的又一个指标,即指在一个具体学科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图书借阅数量与借阅总量之比当作一个指标,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Aj为第j年的引文量,n为借阅年限。
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文献的老化过程。前者是固定引文量,后者是固定出版年龄,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半衰期越大,而普赖斯指数则越小。但存在的问题是,普赖斯指数会受到取样多少的影响,样本量越少,其受偶然因素影响越大。
1.3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以2014年6月11日兰州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书目报表为数据源,检索词选“中文普通书”“小说”“教学参考书”“新书”,时间范围为2011年12月至2014 年5月,信息只保留图书索书号、出版年份、编目年份和相应的借阅次数。得到开架状态的中文馆藏(不含保存本和期刊)9863991册,327746种,借阅量为483156次,借出图书的出版年龄跨度86年(1929~2014),编目年龄跨度为14年(2001~2014)。
本文将收集的数据加工整理,利用公式(1)、(2)、(3)、(4)计算编目延迟时间及文献老化测度指标,再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2以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进行统计的图书老化规律
2.1不同学科的图书老化现象
不同的学科,老化速度不一样,其老化测度指标也是不同的(表1)。无论以出版年龄还是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得出的文献老化测度指标,均表明社会科学类的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要小于自然科学,而普赖斯指数则大于自然科学,说明社会科学类馆藏的老化速度要快于自然科学类的馆藏,老化速度最慢的是马列著作类、哲学和美学及自然科学总论、物理学及农学类,它们的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都很大,普赖斯指数较小。统计学、财政金融及计算机类则相反,其老化速度较快,这和各学科的学科性质相符,基础学科图书老化的速度比相应的应用学科图书老化的速度要慢;以事实累计为主的学科,其学科内容相对稳定,半衰期较长,老化速度就慢。
2.2两种时间序列下老化测度指标
图1表明,分别以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统计出的图书老化测度指数对比,前者的老化半衰期明显大于后者的老化半衰期(图1a),普赖斯指数则小于后者的普赖斯指数(图1c)。二者的最大借阅年限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但前者的平均最大借阅年限大于后者(图1b)。总的来说,在两种时间序列下,图书的老化速度是一致的,只是统计的计算值有偏差。
图1 不同时间序列的老化测度指标对比
3 编目延迟与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以数值的方式精确地反映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强弱程度,[7]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3表示有线性关系,双尾检验值(显著性)小于0.05,表明两总体显著性相关。根据表1利用SPSS软件对编目延迟与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所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度量编目延迟与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 借出馆藏的老化指标、借阅量和延迟时间
编目延迟与半衰期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编目延迟越大,图书老化半衰期越长;与普赖斯指数呈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编目延迟与最大借阅年限的相关性,在两种时间序列下结果有较大差别,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的最大借阅年限与编目延迟关系不大,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的最大借阅年限与编目延迟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这是因为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的统计方式,时间跨度较大,借阅量随时间波动较平缓,统计最大借阅年限的误差较大。总的来说,编目延迟对两种统计方式下的老化测度指标影响基本是一样的,在理论上对图书的老化起到延缓作用。说明两种统计方式用来研究图书老化问题,是等效的。
表2 编目延迟与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测度指标的相关性
表3 编目延迟与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测度指标相关性
编目延迟在理论上对图书的老化起了延缓作用,但是这种延缓并没有反映图书的真正老化过程。原因是:图书馆服务于特定的用户群体,如果图书没有上架流通,不代表其知识没有老化过时,只是造成这种老化的时间被统计数据忽略了。当图书荷载的知识年龄偏大,陈旧过时,图书的借阅率和使用率都会减小,统计结果会表明图书的老化周期延长,这是图书利用效能低下的表现,并不是编目延迟真的导致图书老化的速度减慢,这也是馆藏优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 编目延迟对图书借阅量的影响
影响图书借阅的因素有很多,图书馆的馆藏量及服务模式、读者的数量和阅读习惯及数字资源对纸质资源的冲击等。[8,9]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有固定的读者群(各学院教师学生人数基本不变),数字资源量和读者习惯短期不会有太大改变,只考虑图书馆馆藏复本量和图书编目延迟对图书借阅率的影响。
表4 编目延迟与图书借阅率的相关性
剔除馆藏复本量对借阅率的影响,作偏相关分析,控制馆藏复本量不变,编目延迟和借阅率的相关系数为-0.417,双尾检验值是0.009,小于0.01,表明两总体为显著性负相关,编目延迟对图书利用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图2(根据表1作图)证明了这一点,借出馆藏的编目延迟时间要小于所有馆藏的编目延迟时间,即图书馆比较及时购得的图书,借出的几率较大,图书的利用率也高。
5 结语
统计馆藏信息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统计馆藏信息,一种是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统计馆藏信息。两种时间序列下图书的老化测度指标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图书的老化规律不会因为统计方式的不同而改变。只是前者的老化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大于后者,普赖斯指数则小于后者。
在进行图书老化分析时,是以借阅量作为分析对象的,所以图书只有进入流通,才有借阅量,才能研究它的老化规律。编目延迟的长短,决定了这一无法量化过程的老化程度,编目延迟越长,这一过程老化程度越高,进入流通后图书的利用价值越低,过低的借阅量又导致统计出的老化周期延长。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编目延迟与借阅量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图书出版后,购买的越迟,进入流通后借阅量越低。这一结论对研究图书馆的馆藏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编目延迟效应,科学制定图书馆藏优化方案。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统计方式的改变而消失。它在理论上延缓了图书的老化过程,使图书老化的理论周期延长,若以此制定图书采购或剔旧方案,会使已经老化的图书继续购买,应该剔除的图书仍在书架上,不利于馆藏的优化。
(2)缩小编目延时时间,提高图书使用效率。编目延迟是影响图书借阅的不利因素之一,这一影响通过图书老化产生作用。编目延迟使图书的老化速度减慢,使在内容上已经老化的图书仍在使用,过于老旧的图书,影响了整个馆藏的利用价值,对图书的借阅非常不利。事实证明,使用率较高的图书,其编目延迟较小(图2)。
(3)依据学科编目延迟特点,优化图书采购的方案。不同的学科老化速度不一样,同样的编目延迟对其造成的影响不同。所以在采购图书时,应该考虑编目延迟对不同学科产生的影响,合理制定图书采购的方案。老化速度快的图书,应及时采购,尽量缩短编目延迟时间。
(4)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合理选择统计馆藏的时间序列。图书老化的规律不会因为统计方式的不同而改变,只是由于时间原点的选取不同导致老化周期的长短问题。在研究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性内容时,利用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进行统计的方式较为合理,例如指导图书的采购或剔旧。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时,两种时间序列的统计方式是没有区别的,例如对比研究某几种学科或机构的藏书老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赵申琪,边徐勇.论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J].编辑学报,2003,15(6):411-414.
[2]刘永胜,汤亚非.科技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时滞[J].晋图学刊,1992(3):19-21.
[3]邓奇强,等.文献老化在图书馆书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91-96.
[4]Gosnell C R.The rate of obsolescence in college library bookcollectionsas determinedby an analysis ofthreeselect lists of books for college libraries[D].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1943.
[5]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3-121.
[6]邓跃刚.关于“最大引文年限”[J].情报学刊, 1986(1):18-22.
[7]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1-280.
[8]孙艳玲.动态分析馆藏优化藏书结构————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81-83.
[9]陈娟,洪丹.基于Logistic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借阅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13,31 (3):96-101.
[责任编辑]徐娜
[收稿日期]2014-12-18
[作者简介]邵瑞华(1983-),女,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张和伟(1977-),兰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文献流通一部主任,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张慧君(1982-),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内项目“文献老化在纸质馆藏优化管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 LZUL[201403])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9-0018-04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