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外日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H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为例

2015-12-15高兴兰

关键词:日语语法教材

高兴兰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二外日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H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为例

高兴兰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说能力偏低、教材内容较多,这是目前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兼顾知识性、实用性与文化素养。

二外日语;问题;对策;改革

H学院自1999年开设英语本科专业以来,二外日语教学也随之展开,至今为止已经有15年左右。近年来,第二外语除了日语外,又增设了法语、俄语等,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二外日语必修课之外,还陆续开设了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二外日语选修课。面对众多的选修日语课的学生,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这两个问题是多年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笔者一直在思考的。本文主要以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为主,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二外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通常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直到大四上学期结束,总共开设四个学期,每周4学时,总计220学时左右。与其他院校相比,H学院二外日语的教学课时比较充分,尽管如此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二外日语教学都是从零起点开始,而且需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完成所规定的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以语法讲解和翻译练习为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当然有很多优点,能使学生快速、系统地掌握语法规则,从而举一反三,翻译能力逐渐得以提高。然而,如果长期单一地使用这种方法,其弊端也会逐渐显露出来,例如: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言语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得不到充足的训练,无法运用语言实现交流的目的。此外,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听说能力偏低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于2015年6月对所担任的英语师范专业B12(1)(2)班、B13(1)班的50名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日语学习基本情况统计表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不过,由于学习动机的不同,导致学生课下的学习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别:40%的学生只能做到“偶尔预习复习”,28%的学生“只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每天学习“不足一小时”的学生超过半数。究其原因,是因为日语属于第二外语,部分学生主观上并不重视,再加上没有考级之类的压力,所以,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偏低,54%的学生“很少听”或“完全不听”教材的录音,72%的学生无法用日语进行简单地交流。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严重性并且提出了提高听说能力的要求:有76%的学生赞成开设听说课,希望进行听说方面的专门训练。

(三)教材内容偏多

外语教材是“连接目的语、教师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纽带,它直接导致教学目的的实现”[1],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效果。H学院目前在使用的是清华大学外语系主编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这是一部适合大学第二外语以及自学用的零起点教材,在内容上遵循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应该说是一部适用于二外日语学习的权威教材。不过,正如该教材的审订者水谷信子在教材前言中所说:“整体所包含的的学习内容相当多,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意图以及获得充分的日本语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和学习者的更多的努力。”这本教材每一课所包含的的单词量平均在50个左右,重要的句型和语法也有10项左右,基本上需要8课时左右才能完成一课的学习,学生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才能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和语法。此外,该教材虽然在每一课也设置了一篇会话,但总体而言,会话内容的日常性、实用性不是很强。对于二外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是抱着有趣、实用的学习目的,因此,一部难易程度和内容量适中的、实用性更强的教材更符合广大二外学习者的要求。

二、提高二外日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关于今后的日语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无论是以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还是以认知法、交际法为代表的当代外语教学法,都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因此,在教学当中,应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

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语法翻译法”这一古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系统、规范的讲解使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义理解准确,翻译能力得到培养。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后,可以逐步采用“问答式授课法”,围绕所学习的中心内容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巩固了所学过的语法知识,也能够逐步锻炼用日语表达的能力。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将某一课的重点语法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组成4或6人的小组,针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再由每个小组的一名代表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逐一解答学生们无法解决的难点、要点。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听说课上,教学方法应以“交际法”为主,旨在培养学生使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先行设计一个实用性的“课题”(例如:如何在餐厅点餐),引导学生讨论该如何用日语表达,再由教师介绍完成该课题所必需的语法内容,结合具体的会话内容来使学生掌握如何在餐厅点餐的步骤和常用语言,反复操练之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演练,最终能够做到顺利地完成“点餐”的任务。山内博之在《关于“说”的日语教学语法》中指出:“要培养口语能力,也就是要培养‘根据情况瞬间作出判断,立即作出反应’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采用‘语法先行式’的教学方式,而应采用先让学习者进入一个课题之后再导入语法的‘课题先行式’的教学方式。”[2]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还能从中发现学习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更为实用的语法项目从而导入到教学之中。

2.要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也不例外,而一切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改革的最终力量和依靠,教师素质跟不上,一切教学改革都将流于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3]一个优秀的二外日语教师,既要有深厚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化功底,又要有丰富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既要有轻松驾驭课堂、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能力,又要有立足于专业研究方向的较强的科研能力;既是日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输出者,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及时掌握日语研究领域新动态、新成果的学习者、吸收者,也就是说,应以从事专业日语教学的态度精益求精地致力于二外日语教学工作。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第七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修刚在《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日语教师进行的科研范围将会扩展到日本研究的更广的领域,使日语教师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也是某一日本问题研究的学者。这是日语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日语教师本身适应文科教师要求的需要。”[4]因此,作为日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业务水平,以保障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外日语既非重要的专业课,又没有考级之类的压力,因此,能否坚持学习下去并最终学有所成,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国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并亲近的教师呢?首先,真诚平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因学习好坏而厚此薄彼;其次,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惑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此外,多以鼓励欣赏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带着些许的成就感投入到学习中。总之,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注、都能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

2.找到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学期初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在日语学习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学喜欢日本的动漫、影视剧等,有的同学喜欢日语歌曲,有的同学关注日本的花道茶道,等等。将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汇总起来,作为本学期课堂讨论的主题。每个月安排一次这样的课堂讨论,围绕某一个主题,让学生们在课下自行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除了这种以学生为主的集中探讨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3.传授恰当的学习策略

二外日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言语技能的培养,也应该适当地传授学生一些语言学习的策略,使学生“鱼”与“渔”兼得。例如:在语音学习阶段,引导学生直接模仿——模仿教师的发音、模仿日语语音学习软件中的纯正发音、朗读日语绕口令等等。在词汇学习中,可以运用日汉对比的方法,注意辨析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的不同;日英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日语中外来语的发音;通过短语、词组来记忆单词既可理解词义又可运用词汇,一举两得;随着学生单词积累的逐渐增多,利用某个汉字固定的音读、训读规律去记忆单词也是很好的方法。在语法学习中,强调以助词、助动词为纲的归纳式记忆法,相似表达形式的对照比较法等。此外,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总之,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日语学习的成功者。

(三)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文化导入

1.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针对教材内容含量较多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少”是指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删除一些过于复杂、缺少实用性的语法内容。例如:教材第24课出现的“使役被动态”,这部分内容过于复杂,并不适合初级程度的学习者,因此可以不必讲授给学生。“少”也代表着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相比数量的多少,更注重质量的高下。“精”是指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实用性较强的语法项目、句型等做到精讲、多练,务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自由运用,例如:教材第15课出现的“……てくれる”这一句型能够将说话人的感激之情微妙地表达出来,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对于这样的语法项目,要在充分讲解其含义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并能够体会语言中所传递的情感态度。“精“也意味着精挑细选出教材中没有涉及而实际交流中却频繁使用的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教材第8课出现了表示劝诱的句型“……ましょうか”,而事实上表示劝诱时,“……ませんか”这个句型更有礼貌、更为常用,更有必要介绍给学生。总之,不必拘泥于教材,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力求使课堂教学有质有量。

2.开设听说课

在以往的教学中也适当安排了一些听说的练习,然而,多数是随机的、不固定的,其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课的设置势在必行。建议每两周安排一次专门的听说课,听说课的内容可以围绕教材上每一课的语言知识展开,由易到难,从基本的寒暄语到日常生活场景的简短对话,再到经典的日剧或动漫中的片段,使学生接触并掌握日常生活中更为地道、更为生活化的日语表达,以达到《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具有初步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5]

3.导入丰富的文化知识

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已经是一个不容争议的论题。文化知识的导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习的语言,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原本有些枯燥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于二外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文化知识的导入可以是围绕着教材内容随机开展的,例如:当学到“花見”(赏花)一词时,可以为学生介绍日本的樱花文化;当接触“振袖”(长袖和服)一词时,顺便为学生介绍一下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的由来、分类及穿法等;当讲授教材第16课《日本生活のマナー》(日本生活的规范)一文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在日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礼仪、规范等。文化知识的导入也可以是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开展的。笔者曾以《面白い日本文化》(有趣的日本文化)为题制作了用于教学的PPT,从衣、食、住、行、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年中行事、名胜景观等多方面介绍日本文化知识,总计有50多个小专题,每一专题都配有简短精炼的日文介绍和精美的图片。利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前的15分钟为学生介绍、讲解,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进了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深受学生欢迎。

由于学分制改革等原因,从2014级学生开始,二外日语课程将由原来的四个学期缩短为三个学期。如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是惟一的出路。如前文所述,扎实的语言知识,基本的日常交际能力,对于日本文化的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是日语二外教学的宗旨,也是目标。日语中有句成语——“鬼に金棒”,翻译成汉语就是——“如虎添翼”,二外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作用。面向21世纪的专业外语人才如果能具有掌握和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能力,相信会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笔者诚挚希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二外日语会为H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真正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1]陈俊森,赵刚.大学日语(二外)教学改革展望[J].中国外语,2006,3(2):24—26.

[2](日)野田尚史.交际型日语教学语法研究[M].张麟声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214-237.

[3]余文森.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5):3-13.

[4]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6.

[5]课程教学要求研订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

On th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Japanese as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A Case Study of Teaching Japanese to the English-majors a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ao Xingl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There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eaching Japanese as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imple and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comparatively low level in students’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etence,and overloaded teaching plan and materials.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ha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adopting flexible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different contents and at different phases;enhancing teachers’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kills in pedagogy;igniting students’interest and making them highly-motivated in study through various attempts;combining knowledge, practicability and culture-awareness cultivation in lively teaching.

second foreign language;problems;solutions;practicability

H369.1

A

1008-8318(2015)10-0082-05

[收搞日期]2015-07-03

高兴兰(1974-),女,黑龙江鹤岗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日语语法教材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