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2-15张玉新刘新跃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张玉新,刘新跃

(1.安徽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芜湖241003;2.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2430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与发展时期,我国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国家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创新创业教育现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2002年8月,教育部召开“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成立“本科教学工程”领导小组,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深化教学改革。至目前,大量教育工作者进行多方面研究[1-3],发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分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创业教育即指创业培训,是以培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小老板为目标,通过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技巧和经验,使其能开创自己的事业,由职业谋求者向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转变。[4]广义的创业教育指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开发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最高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逐步引起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经历萌芽起步阶段、自发探索阶段、多元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四个阶段。[5]

(一)萌芽起步阶段

我国创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证书”,“创业教育”的概念正式提出。受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影响,1990年下半年,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全国20个县乡和30多所学校进行布点研究和实验,推出了一些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该项理论和实验成果未能得到进一步推广。因此,创业教育没有成为当时全国教育改革的主流。

(二)自发探索阶段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大会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文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开端。在这次大赛中,共有来自清华和北京地区高校98个竞赛小组递交创业计划书,其中不少作品颇有价值,吸引一些投资企业纷纷上门洽谈。很快,这一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开始推向全国,创业教育课程逐渐在全国部分高校开设。这为接下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泛兴起打下基础。

(三)多元探索阶段

我国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2002年9所院校试点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通过9所院校进行首批试点,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侧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教育模式,侧重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实施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综合模式,侧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试点和试验的成功经验,为推进我国创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全面推进阶段

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进入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围绕政策体制、工作机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自此,我国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首先,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不少高校在认知层面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难,才鼓励毕业生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形势较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也有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开“公司”、当“老板”,这是学生毕业后的事,在毕业时仅有较少数学生选择创业,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其次,高校在推行创业教育过程中,仅限于对少数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忽视对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6]另外,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找的一份好工作,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创业,势必会占用学习时间,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还驻留在社会功利性层面,未上升到国家长远战略层面高度。

(二)师资队伍匮乏

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成功的关键。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学术造诣、人文素养,而且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这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既拥有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企业经历的教师还十分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术专家、就业指导课教师和行政人员组成,虽然知识比较丰富,但绝大部分对企业运营不熟悉,因而在教学与实践指导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照本宣科、理论说教,很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高校不多,已经开设创业教育类相关课程的高校也较少,大多还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较为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创业课程应包括学生创业意识、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创业教育方面的统编教材。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体系,缺乏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场地、资金等硬件支持,大多创业实践仅借助于“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活动开展,只有少数“精英”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流于想象。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要求,高校要根据毕业生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目前大多数高校仅在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等方面开展工作,对于创业大学生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资金扶持和跟踪指导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四、推进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创业教育从宏观上看,可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中观上看,可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微观上看,可以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使其从求职者向岗位创造者转变,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要引导学生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新观念,转变那些妨碍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7]开展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因此,将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对深化高等教育功能,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主体。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创业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创业技能的获得以及创业意识的养成。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8]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扎实创业理论知识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结构上,通过聘请高校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这既可弥补教师数量之不足,也可实现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互补,优化师资结构。此外,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加大创业理论和课题研究,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

(三)深化课程改革

一方面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设置创业类学分,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增设创造学、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学等课程。在职业辅导课程中增加创业模块,做好大学生GYB、SYB、创业模拟实训等培训,鼓励和引导文理渗透,建设跨学科型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创新思维习惯。从学生的创业意识、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此外,要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四)完善实践环节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学生是实践、创业的主体。单纯的理论说教是无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要经过创业实践的体会。[9]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校政联合,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培育专业孵化器、设立创业实验中心等,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创新创业体验,促进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最后实现“创好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实训项目、校内跳蚤市场、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建设,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

高校应从人员、场地、设施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一方面可以建立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让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教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带领学生团队,立足专业挖掘创业机会,并对优秀科研成果、创业项目、科技发明、专利等提供一定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和“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经费扶持。此外还可以争取成功创业校友来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成果孵化提供物质保障。

五、结语

我国创业教育正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创业教育思想昭示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创业师资建设,继续深化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积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74-78.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47-48.

[3]陈燕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81-84.

[4]毕佳洁,李海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文教资料,2011(4):179-180.

[5]易玉梅,彭志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7-9.

[6]鲍桂莲,冯爱秋,肖章柯,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2-23.

[7]张志云.福建省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与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3):89-92.

[8]周秋江.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4):67-69.

[9]鲁凤宇,赵培军.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6-3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