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
2015-12-14李昭志陈成燕
李昭志+陈成燕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渐形成,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该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推广及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能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现以广西为例,在充分分析地区现状及特点后,从各方面提出更好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策。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5-02
一、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随着各级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时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就业方式大大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学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须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扩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中国正成为拥有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中国崛起的必须一步。2004年12月,教育部长周济指出,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要“通过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创业政策,训练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求。[1]由此全国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但缺乏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和大学生创业园区及没有形成固定成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和开设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等种种各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水平不高,与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上与国内一些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自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各高校进行创业教育与实践就更为艰难,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相对狭窄。为了拓宽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缓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维护地区的和谐稳定,就必须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真实状况。
二、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真实状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九个边疆区域之一,区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37.18℅。据了解,广西区内有20所普通本科院校,8所独立学院和41所高职(专科)院校,随着各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使广西在近几年来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促进我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就包括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所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贷款贴息、减免税收和免收部分注册管理费用等;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
有了政府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和激励,广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开始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首先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区内各高校教师进行讲课培训,继而启动广西“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工程”为区内各城市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这也使更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逐渐将创业教育列入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选修课,使在校大学生都能得到创业教育。这些实例成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在广西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但从整体而言与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大多数只是依赖外部经验,没有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相结合,而教学模式也比较单调,实践性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在区内各高校还未得到真正的普及与实施,整体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不浓,且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只有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市区得到重视与发展。
三、从各方面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进行创业教育,必须摒弃落后的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为主,树立一个良好而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首先,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性,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3]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其次,培养大学生顺应时代潮流的创业教育理念,转变学习观念。再者,边疆民族地区各高校要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以各种形式宣传创业理念。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要着重构建并完善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可参考和借鉴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较少,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构建并完善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学会借鉴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则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加以制定实施。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要加强学生的实业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纳入高校常规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开设创业学、经济管理学等课程,以及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学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提高创业认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如:经营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必修课、选修课、实地调研等多形式手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创业论坛,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在课程内容上,要思考怎样将地区创业特色文化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利用区域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同时还要逐渐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当中,使之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关键,也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培养力度,选派一些有这方面基础的老师到国内外创业教育领先的地区进行学习深造,或是聘请一些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定期来校开展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运作、管理与经营,提高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再者,可以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有创业经历的校友利用自身的实例来校为师生做讲座并指导创业实践,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四)建构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
和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培养创业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构一个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需要社会、家庭及学校共同努力。边疆民族地区各高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提高校园创业文化的影响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使创业教育在高校内得到很好的发展。除了各项校园创业活动外,还要加深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如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者学术论坛、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形成一种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高专业指导力度,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鼓励其参与其中积累实践经验。各高校还可成立就业与创业协会类的组织,通过社团的组织管理、相关活动的设计组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就业与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从而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创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中,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及各方面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区是比较落后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这些保守的家庭观念也深深制约、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创业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在家庭方面,父母及长辈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重视创业教育,能充分理解、引导、支持孩子的创业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信心。同样的,社会各界思想上应形成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推动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更应多一份宽容与鼓励,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五)加强地区政府支持
不可否认,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各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使国家政策在地区间真正实施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为了使国家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能惠及到更多的人,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地方政府则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国家的政策地区化、民族化、具体化,建立并完善地区政府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东.大学生创业教育(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2]我区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D].广西:自治区民委办公室,2012.
[3]黄文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0-0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