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5-12-14周倩芳雷雪飞欧阳利军罗江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养

周倩芳+雷雪飞+欧阳利军+罗江琴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出发,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取向和人文取向的具体内容即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者的要求以及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养现状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实际,谋求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使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加契合社会、时代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素养;分类培养;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3-02

当前,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在信息时代里具有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应该要有适量的信息知识作基础,要有敏锐的信息嗅觉发现潜在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机会,还要有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手段,这样的过程,同社交礼仪一样,要有符合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息道德做约束。

一、信息素养及其分类培养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他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美国的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两位学者在1955年首先提出“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人认为,Big6技能是“信息素质重大成果”。胡家荣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中认为,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国内高校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基本原理、提高信息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检索课(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其他课程门类非常少。目前,国内外针对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证研究更是尚未深入探究,较为相关的研究热点是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导向和推介机制等问题,而不是指向教育教学本身。

二、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映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各高校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少有基于本科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进行的研究与改革工作,具体到某一基础课程如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更是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

1.开展非计算机各专业培养目标中对信息素养要求的调研。作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质量,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加以审视,从整体上辩证地加以考量,结合客观情况,实施分类分层教育。许多著名高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或实施分类、分级、分层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案,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计算机科学原理(概论/导论)”、“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兴趣特长拓展”。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设问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实训式教学等。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给出明确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或目标(与计算机关联紧密的电气和信管类专业除外)。

2.开展抽样调查,分析处理调查数据。作者参考了国内外重要的标准和大量实用资料,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编写了《南华大学隐性知识和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新生用)》,用于测量大学新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共印制问卷600份,根据我校的专业类别构成和教学任务分配情况抽取了12个专业班级作为样本,发放591份问卷,实际回收503份,具体发放情况如下。

对原始数据中的答案项(含100题)分解成100个独立项,然后进行筛查,清除严重缺项和马虎作答的,再逐条核对、更正机阅出错的项,清理后得到可用数据471条,再将其进行数字化编码转换;接着应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国际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如下统计分析:项目分析,剔除个别鉴别力低的题项(84题的t检验结果p=0.303>0.01,相关分析结果p=0.654>0.01,鉴别力低,删去);计算调查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验证调查数据的效度,整理问卷题项形成两级评价指标。

给多位信息化领域专家发放《南华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试用版)专家意见征集表,填写比较判断矩阵,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目前收集到15位专家的比较判断矩阵,录入计算机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除1位专家以外,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另考虑到1位校外专家对信息素养领域熟悉程度不高,最后确定13位专家的判断矩阵用于指标权重的计算。将上述权重用于制定《南华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再以本评价体系计算之前调查到的471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3.依托信息素养调查分析数据,制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路径。作者从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中分析得出,当前新进校的大学生一般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还有很大欠缺,且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差异,亟需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素养培养并分类实施。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结合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制订详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计划,具体路径为:首先,确立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其次,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按照不同的层级和需要制定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案;第三,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素养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的专业信息能力并整合到各门课程教学中,最终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各专业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第四,依托大学优质信息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综合素质提升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素养培育环境。

4.结合研究成果,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提升本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力度,作者所在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管理和实践的专职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的各项方法和手段,同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和不同专业后继学习的需求,从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转移以及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着手,充分融入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理念,自2012级新生起,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采取了“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做法是,依据新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数据,按学生信息化掌握水平将之划分为两级,分别编入高级班和普通班,开展分级分类课程教学。具体划分如下:

①高级班:入学后通过上机考试(相当于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选拔,免修相应课程,单独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I(C++)》、《软件技术基础》(含综合实践)、软件开发讲座等课程,推荐参加ACM计算机程序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模竞赛、挑战杯等竞赛培训。

②普通班:再按专业类别划分为3类。

理工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C)I、II,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经管、医学、建筑学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VB)I、II,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文法、外语、艺术设计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VBA I、II,要求达到国家一级水平。

同时,依据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结合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际情况并兼顾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需要,重新编制修订了计算机公共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包含3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并根据新版大纲和新编教材改写了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其他教学文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强了立体化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搭建了在线测试和考核平台。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按照专业的职业特征和人才培养的不同点,深化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分专业教学改革及实施,从而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分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创新路径,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研究内容新颖,包括:一是以高等教育的社会取向和人文取向为价值导向和质量标准,来设计和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施标准,研究视角新颖;二是分专业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为所用”、“学为所愿”,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满足学生在信息素养上的社会要求和个人内在要求,研究过程具有创新之处;三是将探索出一条适应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路径,并力求分析构建出一套适应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模型,这项研究内容本身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丛荣华.基于任务驱动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116-118.

[2]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1):14-15.

[3]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194-196.

[4]钟志贤.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03-01(3).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养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