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自然资源优势的幼儿美术教学探索
2015-12-14郭凤琴
郭凤琴
摘要:幼儿园创造机会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向自然和社会,探索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是目前美术教学的一个创新之举,使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幼儿感觉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资源;美术教学;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3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1]。而大部分的幼儿园活动都在园内,很少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向自然和社会,让美术活动内容单一、形式传统,幼儿学习被动等,让美在孩子的心灵中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我园地处农村山区,硬件设施较差,幼儿人数多,教玩具较欠缺,这样的环境给我们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幼儿园依山傍水,周围有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泥土、树木、石子、鸡、鸭、牛、羊……这些唾手可得、丰富多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条件。我们幼儿园该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组织幼儿进行快乐美术活动呢?
一、引导幼儿感觉大自然的美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2]自然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高山奇石、溪水长流,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亲耳听一听、亲眼看一看、亲自闻一闻、亲手摸一摸,感受大自然美的真实性,在自然的怀抱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幼儿感受美的意识。
1.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美。我们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等小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等,这些都能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声音的奥秘。如我们带幼儿到幼儿园后面山脚下的乡间小路散步时,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小朋友们倾听周边各种各样的声音,有鸟叫声,虫鸣声,农家公鸡报鸣声,农田里的牛哼声,等等。幼儿的兴趣很深厚,他们纷纷讨论着“小鸟在唱春天的歌吗?”“虫儿在叫是不是肚子饿了?”“老黄牛的声音好大呀”。孩子们耳濡目染的一切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百鸟争鸣、男耕女种的春景图。刮风了,下雨了,我们还让孩子聆听风声的起伏,雨声的节奏,流水声的清雅。
2.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美。我们幼儿园周围满是果园、小山丘,有丰富的植被,春天来了大地充满了生机,果园、农田、山丘郁郁葱葱,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发现了绿色,而且有各种各样的绿,如刚发芽的叶子是嫩绿的,老叶是墨绿的,长得正旺的叶子是翠绿的……从小班单色的认识到中大班时幼儿对颜色深浅的认识,都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夏天到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幼儿目不暇接,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孩子一边采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一边喊着“真好看!真美呀!”秋天到了,秋风送爽,遍野金黄,很多树的叶子变黄了,纷纷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秋天的大地是五颜六色的。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由绿色变成暗红,果树上长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田野是金黄色的。黄澄澄的稻谷,远远望去,整个田野就像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每当我们带孩子们漫步在这秋的田间地头时,这一幕幕秋的画面深深地印到他们的脑海里。冬天的天高高的,颜色淡淡的,树上的一切都是光秃秃的,乌鸦在枝头上呱呱叫。田野上有野兔在赛跑,燕子早飞到南方去了,苍翠的松柏树披着银霜,田野显得又空又远,麦苗伏在雪地里,松树上几个松果被风吹得乱摇乱摆。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永远是那么的新鲜而有神奇的魅力。这样幼儿对一种颜色的感受扩大到对多种颜色的感受,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就更深了,为他们的艺术表现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美术活动表现大自然的美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的美,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1]。我们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美的基础上,激发了幼儿表现美的欲望,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发自内心的美。
1.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美。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示范和范例模式,以谈话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经验尝试大胆自主作画。
情境1:幼儿园组织春游,回来后,我们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春天”,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找春天,小朋友们找到什么啦?看到什么啦?听到什么啦?(路上有什么?树上是什么样的?农田里有什么?山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等等。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我在路上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我在农田里看到了老黄牛在耕地;我听到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我看到小羊在草地上吃嫩青草还咩咩咩的叫呢。
通过一番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幼儿纷纷拿起笔来大胆作画,不再问老师要画什么,也不再说老师我不会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画面也不再是单调的蓝天白天、小花小草,画面上多了各种动态的动物,春耕的农民和稻田,草地上吃草的羊儿。
2.以手工的形式表现美。农村有许多宝贵的手工自然资源,如;叶子、稻草、麦秆、野花草、鹅卵石等。我给提供各种各样的叶子,在幼儿充分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的基础上,让孩子尝试体验拓印、线描、色绘、拼贴的不同美感。利用麦秆开展了系列的手工活动,如《美丽的链子》,小朋友们用剪刀把麦秆剪成一个个小圈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线穿起来,串成了一条条的手链和项链。麦秆的天然颜色是金黄色,小朋友们把制成的链子戴在手上、脖子上,就像一串串金光闪闪的真金项链。
三、通过美术活动创造大自然的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创造都源于生活,我们让幼儿尽情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培养幼儿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从而大胆想象创作。
1.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创造美的作品。
情境2:在组织《石子画》的活动中,学校地处小溪河畔,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石头,老师让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了我们家乡随处可见的石头。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欣赏这些石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想象,交流想法。“这块石头像娃娃的头,我要给这块石头添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这块石头像我们认识的京剧脸谱,我要把它画成脸谱。”“这块石头太像蘑菇了。”“这块石头跟鸡蛋很像。”“这块像太阳,我要把它装饰成太阳公公。”孩子们各抒己见,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让他们自由选择材料,大胆涂色、装饰,并在旁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孩子们创作出来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我还给他们开了个石头展览会,让孩子们自己来当小小解说员,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兴致都很浓厚。石头这种廉价的自然资源,赋予了幼儿奇思妙想,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了大胆表达的能力,实现了在美术活动中的多领域整合。
2.在区域活动中创造美的意境。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动,能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家乡有许多神奇的资源,这些东西不仅色彩斑斓,经济实惠,还孕育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区域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来自大自然中的材料,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美,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开设了手工坊,我投放了麦秆、泥巴、狗尾巴草、树叶等材料。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讨论,自由自在地发挥想象,我鼓励幼儿用这些材料来装扮区域空间和创作美术手工作品,体会到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去装扮的。还开设了植物观察角,我们种植了向日葵、玉米和各种蔬菜等,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并很有创意地用画图的形式来记录它们的发展变化。孩子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创造性地表现美。
3.在游戏活动中创造美的乐趣。《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3~6岁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内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学前儿童美术的教育内容应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而我们发现农村的很多资源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所用游戏材料提供了条件。
四、结论
综述所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各项活动,对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们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区域特色,农村幼儿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让幼儿多走出活动室,多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让自然资源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条件,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地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情趣的具有农村特色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16.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10/16/c_123826089.htm.
[2]周德藩.走进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